王姗
【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朝阳区广晨街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2018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2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凝血酶时间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1-006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1.02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占比高达70%[1]。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抗凝功能,是目前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2]。血脂水平是影响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血脂进行有效调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重点内容。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代表,具有显著的血脂调控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朝阳区广晨街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2018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32±2.63)岁;发病至就医时间25 min~4 h,平均(1.89±0.75)h。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3.65±2.42)岁;发病至就医时间28 min~4 h,平均(1.94±0.78)h。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2)经CT检查确诊;(3)首次发病;(4)发病至入院时间在6 h内;(5)对治疗所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2)心功能不全;(3)合并脑出血、恶性肿瘤;(4)依从性差,不配合随访的患者;(5)既往有脑卒中病史;(6)伴精神疾病。
1.3 方法 2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等。对照组服用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意大利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 mg)治疗,1次/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溶栓、抗凝、降纤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
1.4 评价指标 (1)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对患者意识水平、面瘫、视野、上肢活动等15个项目进行评价,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90%及以上为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45%~89%为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8%~44%为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8%以下或升高为无效。(2)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3)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凝血酶时间)。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以标准参比血浆做标准曲线,比较待测血浆凝固时间和标准曲线,以此求出纤维蛋白原含量。(4)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5)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情况(Barthel指数)[5]。NIHSS总分范围0~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成反比。Barthel指数量表包括如厕、修饰、进食、转移等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2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 治疗前2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 治疗前2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治疗前后NIHSS、BI指数对比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患者出現感觉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药物联合治疗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缺血性脑卒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阿司匹林可作用于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部位,使其乙酰化,进而破坏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活性,对花生四烯的转化有抑制作用,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效果[6]。阿托伐他汀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成进行有效抑制,并降低脂质在血管内皮层的沉积,降低血小板活性,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调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减少血栓形成。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阿托伐他汀属于常见的血脂调控药物,可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进行有效抑制,提高HMG-COA受体的代谢能力,抑制胆固醇的形成,最终降低血脂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分析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础病理,而血脂代谢障碍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血脂代谢出现异常后机体的凝血因子会被激活。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乙酰水杨酸,其可以与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合酶、前列腺结合,影响血栓素A2分泌,以此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血脂代谢,可有效调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以此促进凝血功能恢复正常[8]。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以使血管内皮状态得到改善,有利于血管再生,进一步调节凝血因子水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凝血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原因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灰质中属于特异性蛋白质,如果出现脑细胞氧气与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该物质可释放入血液中,可以将其作为评价脑神经细胞损害程度的标志物;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含硫氨基酸,属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产生的物质,与栓塞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可以加强凝血因子的活性,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黏附。阿托伐他汀对血小板具有拮抗作用,能够使血栓栓塞风险下降,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有利于提升斑块稳定性,缩小斑块体积,进而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降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原因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对血脂水平进行调节,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合酶,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从而使炎症反应下降,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卫,李靖宇,王翠,等.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12):1481-1485.
[2] 靳丽丽,朱普贤,韩雪娟,等.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7-120.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 胡文倩,房林森,柳艳丽.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23):3608-3611.
[5] 阮志稳.丁苯酞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的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4):10-11.
[6] 王新亚,瞿心远,张明芝.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8):907-911.
[7] 丁洁,王龙,赵学敏,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35):6913-6916,6941.
[8] 黄翠华,刘建华,叶丽丽,等.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两者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1):34-35.
(收稿日期:202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