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林,肖 康,夏建辉
(庐江县中医院肿瘤二科,安徽 合肥 231500)
原发性肝癌多由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而来,是一种发生于肝脏内部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1]。原发性肝癌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大部分患者经确诊后已为中晚期,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多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该术具有可反复进行、损伤小的优点,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2]。但该疗法易伴随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又称为栓塞后综合征,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中医认为原发性肝癌病机在于正气亏虚、肝肾阴虚,中医药作为原发性肝癌辅助手段在减轻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改善原发性肝癌生存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4-5]。八珍汤出自《瑞竹堂经验方》,具有双补气血,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6]。为此,笔者选择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八珍汤加减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并观察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0~63岁,平均(56.38±4.16)岁;病程1~3年,平均(1.14±0.27)年;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8例,Ⅲ期12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9~65岁,平均(55.03±4.11)岁;病程1~3年,平均(1.25±0.22)年;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13例,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①西医标准:满足《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7]中原发性肝癌相关诊断标准,经CT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且表现为明显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特征;腹水中检测出癌细胞,伴转移性病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上升。②中医标准[8]:右肋胀痛,胸闷,喜太息,右肋下痞块,脘闷嗳气,食少纳呆,情志郁闷,易燥易怒,时有腹泻呕吐,舌苔薄腻,脉弦。病例纳入标准:①满足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存周期≥6个月;③TNM分期Ⅰ-Ⅲ期;④ECOG评分≤2分;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合并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继发性肝癌;⑤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TACE,用药方案为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213312)100 mg+表柔比星(国药准字H19990280)40 mg。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显示下确定肿瘤供血肝内动脉,将药物注射至肝内动脉,使用超乳化碘化油进行TACE。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八珍汤加减治疗,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0 g,白术12 g,茯苓、党参各15 g,甘草5 g。随症加减:疼痛者加用延胡索,恶心呕如者加用竹茹、姜半夏,湿热者加用虎杖、茵陈蒿,热盛者加用石膏、知母、黄芩,阴虚者加用沙参、生地,气滞者加用佛手、陈皮。每日1剂,水煎取300 ml,2次/d。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于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参考RECIST疗效评价标准[9]共分为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组织完全消失,所有病理性淋巴结直径均<10 mm;部分缓解(PR):所有病灶组织半径总和≥减少30%;疾病稳定(SD):所有病灶组织半径总和<30%;疾病进展(PD):所有病灶半径总和增加总值>5 mm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2个疗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①中医症候积分[10]:使用“0、1、2、3”分评估肋痛、纳呆、痞块、胸闷善太息,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肝功能: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4.0 ml,采用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③免疫细胞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3.0 ml,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④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恶心呕吐、疼痛、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h17、Treg及Th17/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指标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含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及混合性肝癌三种类型,其中肝细胞癌主要指肝细胞发生恶变继而形成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癌为肝内胆管细胞出现恶变发生的恶性肿瘤,混合型肝癌为肝脏癌细胞中至少包括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2种及以上的混合癌[11]。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经确诊后多为中晚期,此时已不适用手术治疗,因此多采取TACE治疗,该治疗方式可直接对肿瘤组织发挥作用,消灭肿瘤细胞,同时通过释放浓度较高的化疗药物使肿瘤缺血、缩小及坏死,但治疗后极易出现乏力、腹胀等栓塞后综合征[12]。加之,TACE可损伤机体免疫细胞,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因此,如何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肝癌属“肝积”“肋痛”“积聚”等范畴,多因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病邪长期侵犯,加之情志失调,肝脾受损,气滞血瘀,病邪郁结,终形成痞块,因此,原发性肝癌表现为正虚邪实。《医宗必读》中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琚之。”人体正气内虚,抗邪无力,邪毒淤积于脉络间,滞留脏腑,日久成瘤。八珍汤记载于《瑞竹堂经验方》,主要功效在于补气益血,方中以党参、熟地黄为君药,具有滋阴补血,补中益气的功效,白术、茯苓可健脾益气,助党参益气补中为臣药,当归、白芍可活血补血,助熟地黄滋养心肝为臣药,川芎为佐药,可行气活血,使其补而不滞,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方中随证加减,疼痛者加白芍、延胡索活血化瘀,解痉镇痛;恶心呕吐者加用竹茹、姜半夏除烦止呕,降逆止吐;湿热者加用虎杖、茵陈蒿利湿退黄,清利湿热;热盛者加用石膏、知母、黄芩清热泻火、滋阴降火、泻火燥湿;阴虚者加用沙参、生地养阴润肺、生津活血;气滞者加用佛手、陈皮疏肝理气,健脾燥湿。本研究中,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八珍汤加减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在于八珍汤加减治疗依据患者病机辨证施治,健脾扶正,集补血、益气、活血与一体,从而标本兼治,发挥中医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独特优势。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八珍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现代药理学表明党参的有效成分党参多糖可加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生成白细胞,改善机体组织灌注状态,提升肝脏解毒功能,减少转氨酶含量,虎杖提取物可提升机体抗氧化酶能力,保护肝脏功能,茵陈蒿提取物可抑制肝脏脂质氧化,加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改善肝脏功能,而茯苓可减少肝细胞异常增殖,改善肝纤维化[13-14]。Th17是CD4+T细胞亚群中高分泌白介素-17的一种,是促炎反应细胞之一,可激活T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诱导多种细胞因子使机体处于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利于癌症细胞发展的微环境;Treg是一种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具有调节机免疫应答水平的作用,可阻滞机体免疫应答诱导免疫逃逸促进肿瘤增殖[15]。刘慧敏等[16]研究证实,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Th17、Treg及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八珍汤加减可加强患者免疫功能。现代药理学证实,八珍汤具有提升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并可借助调控淋巴细胞及造血系统抑制肿瘤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出现转移[17]。化疗药物存细胞毒性,可影响DNA修复与合成,对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正常细胞存在较强的杀伤力,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18-1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八珍汤加减治疗可抑制不良反应,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伤。这可能与八珍汤加减益气补气、活血补血、清热解毒,减轻中医症状,同时保护机体肝脏功能,改善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20]。
综上所述,八珍汤加减辅助治疗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