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课“四步延伸法”探析

2023-09-11 10:20由墨林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仿写

由墨林

摘要:文言文复习课应该区别于新授课,应该在知识点的梳理、课文内容的深度解析、课外知识的迁移、写作应用实践等方面作充分的延伸。以《小石潭记》复习课为例,探索文言文复习课创新、高效的授课形式,在新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穿线归纳、分析整合、拓展实践,从知识点的梳理、题型的设计、课外对比阅读、写作应用等方面构建知识结构,扩充容量,创新文言文复习课授课模式,使学生喜闻乐见,学得其法。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课;对比阅读;仿写;“四步延伸法”

文言文复习课容易上成新授课的重播,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知识不同于现代文,必须反复强调,以便于学生熟记在心。而这样的复习课就失去了新意与实效。现以《小石潭记》复习课为例,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拓展、延伸,以探索高效的文言文复习课授课形式。

一、穿线式翻译,建构释义线索下的有机整体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梳理文章线索。

先理出行踪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这些语句是作者的整个活动轨迹,这样集中梳理成一条线,让学生再翻译一下,便于学生收集整理表示行踪的方位词与动词,如“西”“行”“取”“下”“西南”“去”等,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游记类作文时学会以行踪为线构思行文。

接着理出景物线:远闻水声———近看水色———列举石形———描写树木———观赏游鱼———放眼溪岸———环顾竹树。通过这样一条景物线从总体上把握石潭的所有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像翻连环画似地一幅幅地去翻译。这样可以从声音、颜色、形状、动静、远近、氛围等角度把握景物的特点,又能进一步体会描写水、石、树、鱼、溪、岸、竹等景物所用的修辞手法。如在远闻水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翻译关键语句“如鸣珮环”,在翻译的同时学生就能重点体会作者未见小潭先闻水声时的内心感受。

最后理出感情线: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其境过清。这样整体翻译一下,就能把握作者内在的感情变化,进而理解作者的处境与思想感情。学生在翻译情感线时,就会产生深入思考:作者闻水声而感到快乐,鱼之乐给作者带来了片刻之乐,而作者最终感受到的是小潭的寂寥与冷清,可见作者还是难以排解遭受贬谪后内心的凄苦。

通过对三条线索穿线式的翻译,学生就能从作者的行踪、一路所见的景致、作者内心的情感三个层面,条分缕析地进一步理解全文,理清文章内在的有机联系,清晰地梳理出文言文的释义。

二、指导问题设计,总括各類题型出题点与解析思路

文言文阅读题型大致包括以下五类:词语解释、根据提示找语句、就课文重点内容提问、赏析名句、开放性命题等。指导学生设计以上五类文言文阅读题型。

第一类题型是词语解释。可紧紧依靠课下注解,引导学生从中筛选、列举常考的词语。也可以按文章内容将词语分成描写水、石岸、树木、小溪、潭中氛围等五组词语。指导学生分组合作从中抽取常考的词语,如写水的词句可分为直接写水:“如鸣珮环”“清冽”;间接写水:“空游无所依”,让学生分类做好相关笔记。除按文章内容对词语进行分组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整理主要动词,如“闻”“取”“为”“逝”“环合”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学生对现代文与文言文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文言文仿写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类题型是根据提示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要求学生对语句的内在含义要有透彻、清楚的认识,如找出用夸张的手法间接写出水清的句子、树木变化多姿的句子、小溪曲折忽隐忽现的句子等。通过这一题型,训练学生熟记并概括出文中名句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及解析。

第三类题型是就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教会学生把握山水游记的主要阅读点,即写景方法和作者借景所要表达的感情。指导学生重新回顾全文,就文中的关键点去发现、探索有价值的问题。如写潭中的鱼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通过此问题进一步体会以鱼似悬空写水之清,以鱼之轻捷衬托人赏鱼之乐。再如发现小石潭时作者心里十分高兴,而坐在潭上为什么又感到寂寥冷清。透过这样的问题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心境。

第四类问题是赏析文中语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有表现力的四字句,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如鸣珮环”“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语句,分析其修辞或词语运用特点,理解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语句的大体格式,即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或者人物什么感情。教给学生赏析语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如“犬牙差互”一句指导学生这样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表现出两岸地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第五类问题是开放性命题。开放性命题设计多涉及对文中景物的宣传或与文中人物互动等,如给小石潭写两句旅游宣传广告,或你想如何劝导作者摆脱凄凉的心境等。让学生明确开放性命题设计多是围绕综合实践能力而展开的。可以指导学生从小石潭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景物特有的风貌等方面构思,运用对联的形式去表述,指导学生可以这样写:柳公名篇记小潭,奇石异水景深幽。而针对劝导作者摆脱凄凉心境一类命题的解析,可以指导学生从人生常理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角度去劝导,运用名言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开导其乐观面对困境。

通过以上五大类文言文题型的设计与解析思路梳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好复习课,教会学生把握文言文题型设计原理与解题方法,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全面延伸。

三、同题对比阅读,尝试课外知识迁移

课外对比阅读可选择《右溪记》作为同题阅读资料,《右溪记》同为游记的名篇,短小精练,易于理解,与《小石潭记》在借景抒情的写法上可互为印证。

对于同题课外阅读资料,可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对文言文的要求,“建立‘自读—试译—讲评的学习体系”。引导学生借助注解,从景物特点、作者感情、景与情的相互联系等方面大体上理解文义,熟读并尝试正确断句。疏通文义后,引领学生分析两文同是写水,各自有什么特点,描写角度有何不同;找出两篇文章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分析两文各借什么样的景,各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山水游记的基本阅读方法:抓住水石林竹等景物的特点,展开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或评价,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領悟借景抒怀是文言文山水游记的基本写法。

指导学生找出文中写景名句,写怪石的有:欹嵌盘曲,不可名状;写水的有: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竹木的有: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抒情的有: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引导学生对两文描写同类景物的句子进行对比翻译,对比积累两文写山水的佳句,以备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学活用活,厚积古文素养。

四、仿写山水游记,挑战运用文言的乐趣

文言文山水游记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既新鲜又有挑战性,是在文言文词语释义、阅读分析、同题阅读等项训练基础之上的应用实践。仿写实践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反复揣摩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读学习,将融会贯通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创作。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处家乡山水,用文言描写山水表达感情,百字以内即可。如果学生觉得有难度,也可以用现代文形式仿写出一篇山水游记短文,再把现代文转化成文言文的表达形式,这样会让学生在现代文和文言文的互为转化上获得新奇感和成就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快就构思出了《游乌苏里江》的小短文:

从虎头镇大门向南走一千多米就是乌苏里江边。通江路越靠近江边,坡度越大,脚步就越快。来到江畔,一条大江横在眼前。向前望去,最显眼的就是俄罗斯的瞭望塔。江水看似静止不动,扔一片叶子,就可以看到叶子随江水一眨眼的功夫流向远方。江水深不见底,只有近岸的部分才能透出岸边的石子。向东望去,有的地方是浅滩,有的地方是悬崖,有的地方是山林。江水一望无际,不知流向何方。江水中央是中俄的水上边界,游船与军舰在水中行驶也不可以越界。只有飞鸟和游鱼可以不分国界,在江天中自由来往。江中行驶的中国渔船和军舰都插着五星红旗,红旗在风中飞扬,就感到格外亲切与自豪。

教师接着可以指导学生试着把这一段话转化成文言文。如“从虎头镇大门向南走一千多米”这一句,按文言文的方式应该如何表达呢?指导学生回到原文揣摩第一句“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结合课文翻译“向西走”的文言表达为“西行”,“一百二十步”的文言表达为“百二十步”。引导学生对比同一词语在现代文与文言文中不同的表达形式,学生自然写出了第一句“自虎头镇大门南行千余米”。有了这第一句的起头儿,教师再指导学生运用省略句、简化句、文言常用词替代等方式,来完成整个小短文的文言文形式的反向译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小短文分割成四部分,由四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合作完成写作任务。小组成员内部或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文言积累,或研究如何省略、简化,或运用常用文言词进行替代,或查阅学习资料,或向教师寻求提示,积极尝试文言表达与创作。通过仿写使学生充分感受运用古文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也使学生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与积累满怀热情与信心。

文言文复习课不应只是讲授课的重播,也不能只是巩固、强调上节课知识这么简单,应发挥好复习课对知识进行综合、贯通、应用的作用,做到精心打磨,推陈出新,在讲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穿线归纳,分析整合,拓展实践,从知识点的梳理、题型的设计、课外对比阅读、写作应用等方面延伸构建知识结构,扩充容量,提高品质,不断探索打造融丰富性、实践性、高效性为一体的文言文复习课创新授课模式,使学生喜闻乐见,学得其法,能学得快,学得通,学得活,真正达到文言文知识的综合提炼、融会贯通、学为所用的效果。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仿写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写作和生活情感的有机结合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