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非遗剪纸创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9-09 11:07张岚
甘肃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创意教学

张岚

【摘要】非遗剪纸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将之融入初中美术课堂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体验传统技艺,感受非遗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目前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存在: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缺少方法指导、教法创新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文章认为,将非遗剪纸融入初中美术课堂非常重要,可以从认识剪纸的基本形态、尝试创作原创型人物、传授传承型剪纸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非遗剪纸;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081—04

剪纸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作为初中生,应该认识并学会剪纸,并将这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作为基层一线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技能和文化背景,更应探索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剪纸的内容,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非遗剪纸进入初中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并提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民族自信的源泉。2002年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理念。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当前,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的缺失[1]。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民间非遗剪纸,既能丰富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又能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源自社会生活,而学校是将非遗剪纸带入课堂、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要场所,将民间非遗剪纸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课堂教授给学生,对于传承民间剪纸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教学中,笔者运用民间非遗剪纸的不同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原创型、传承型、绘画型三种形态,以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民间剪纸技法研究》《中国中小学美术》等丛书为指导,经过课堂教学实例实验总結、观察思考、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分析归纳等方式,开展民间非遗剪纸的讲解和实践,最终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剪纸的系统之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间非遗剪纸之美。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与双手赋予每幅剪纸作品以新的情感和生命力,还挖掘了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强烈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剪纸水平和美术素养。研究结果显示,将系统的民间非遗剪纸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是有成效的,也是有价值的。

二、初中美术课堂剪纸教学现状分析

1.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初中美术剪纸教学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对剪纸知识只知皮毛,形成这种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非遗剪纸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基地,乘着大兴传统文化之风,更应该承担起传承剪纸文化的责任。保护剪纸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学校就要为学生搭建起传承剪纸艺术的平台。利用学校剪纸社团活动的开展及课堂教学,保证剪纸教学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深入探究、学习和欣赏民间传统剪纸作品。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剪纸作品展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感受剪纸独特的美。此外,可以创建具有地方民间美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剪纸课程,让非遗剪纸真正走进校园,让剪纸民间艺术在校园生根发芽。

2.学生在剪纸创作中缺少方法指导。从剪纸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创作中只能运用常见的月牙形、圆形、水滴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简单装饰,虽然容易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剪纸技法,但在学习剪纸的创作方法上却无从下手,作品中缺少民间非遗剪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征。而很多美术教师本身对剪纸了解不深,尤其对非遗剪纸缺乏研究,不能为剪纸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对学生剪纸创作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指导。

3.教学方法模式化。因为对非遗剪纸文化了解得不深入,教师倾其所能把知道的皮毛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学习,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民间剪纸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作为教师,应深入分析民间非遗剪纸教学现状,并及时总结非遗剪纸创意教学的经验。此外,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传统艺术,通过剪纸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欢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4.学生的剪纸作品表现形式单一。目前,剪纸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只要求学生把大概图样剪出来就可以了。学生的剪纸表现形式单一,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计表格及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调查研究法,以庆阳农耕文化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作为调查对象,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间剪纸艺人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时,其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却各不相同,有的明朗粗犷,有的洒脱简练,有的精巧夸张。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每一位民间剪纸艺人各自不同的风格。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作品,作为学习的蓝本。

5.未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剪纸研究者做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研究,详细透彻,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创作出富有情趣、具有浓厚装饰味、并符合当今中学生心理特征的作品,还未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流派的划分,帮助学生从民俗文化及地域特点去分析剪纸作品,使其更好地感悟作品内涵。以庆阳剪纸为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所处的庆阳市曾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当前研究者将庆阳剪纸分为山川和前塬两大流派,山川派以古老的造型、粗犷的剪法为艺术手段,内容上则以流传已久的原始图腾纹饰图样为特征,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艺术和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前塬派则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剪纸形象多以生活装饰图案和历史传统中的特定纹饰为内容,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也多以阳刻手法出现,保持了流畅细腻的风格,增加了更多的民俗寓意等文化内涵。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近庆阳剪纸,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创作中才会有传承和创新。实践证明,将庆阳非遗剪纸艺术融入美术课堂,学生不仅学习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还了解了民间剪纸的基本形态及内涵,同时体会如何以历史传统独特的装饰造型和生活装饰图案为艺术源泉,并运用隐喻的象征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此外,结合剪纸的原创型、传承型、绘画型三种形态,引导学生创作出既能表现自己新的思想,又不失传统文化内涵的剪纸作品。

三、非遗剪纸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方法

在授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挥想象力,掌握原创型的剪纸技能,但传统的元素较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添传统型剪纸的元素,但单纯的传统型剪纸略显古板。在陕甘地区,由于文化环境相对封闭,传承型剪纸保留了较为古老的艺术特点,而文化发达地域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转变,纹样的风格、造型也带有时代的印迹。因此,笔者在剪纸教学中融合了原创型剪纸和传承型剪纸的元素。

所谓原创型剪纸,是指在剪纸艺术中表现出没有固定的程式,不受约束,随意大胆,自由奔放,抒发的是人类童年时期的造型意识与审美情趣[2]。所谓传承型剪纸,指代代相传的剪纸艺术,民间称它为“古时花样”。传统的花草鱼虫是民间剪纸的根,是形成传统剪纸基本艺术特征的关键,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传承型剪纸艺术在民间占主导地位,其中的花、草、鱼、虫、鸟等形象是民间剪纸艺术中最精彩的部分,形成了完整独立的民间美术造型体系。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非遗剪纸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首先从认识剪纸的基本形态开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剪纸基础纹样。如,月牙纹、水滴纹、波浪纹、锯齿纹、云纹等,帮助学生熟悉剪纸这一视觉语言,引导学生用剪团花的形式练习基本纹样的剪法。剪法上,采用练习单剪和折剪、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方式。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提炼生活中的形象,完成最基本的剪纸原创型作品,体会这种民间剪纸艺术是如何运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去完成艺术创作的。

第二阶段:开始原创型人物创作。首先学会剪出最基本的人形,其次在此基础上,变化人物的动态,添加头饰和服饰的基本纹样,使人物更加生动、稚拙、富有童趣。原创型剪纸的特点是作品质朴,生活气息较浓,没有固定方式,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一创作过程,使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将传承型剪纸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练习花、鸟、鱼、虫、草等纹样,再教会他们一套独有的特定形象符号。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大量临摹民间经典剪纸作品,在临摹中学习传统剪纸的技能。传承型剪纸是学习民间剪纸的“古时花样”,这一过程是将民间非遗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造型生动有趣的剪纸作品,如表示生命繁衍、富贵吉祥、四季平安、连年有余等作品。本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剪纸造型与技艺,了解民间非遗剪纸的文化背景和造型体系。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将剪纸作为一门传承艺术进行探讨,不断学习民间艺人在剪纸中运用的丰富题材和各式花样,了解民间艺人对生活、对生命强烈的热爱之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间非遗剪纸的兴趣。学生在这一阶段还要学会运用传统剪纸的技法表现与创作,在不削弱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夸张变形,赋予作品文化内涵,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剪纸教学中的创新之举。因为单纯的原创型剪纸刀法及装饰纹样单一,传统文化内涵不够,在阴阳剪刻的处理上,略显杂乱。单一的传统型剪纸又缺乏童真童趣和生活气息。于是在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将传承型与原创型融合,并引导学生将植物、动物、人物等形象进行组合,完成绘画型的剪纸创作。绘画型剪纸常常以绘画的形式起稿,设计出运用不同形象完成组合的大轮廓,再按照剪窗花的程式在轮廓内部装饰细节。如,“娃娃采莲”表现形式为人与莲花的复合创作,民间还有以人物形象和动植物的复合、神话故事等来表达独特的文化观念,如生命树、抓髻娃娃、扣碗等复合创作。

从整个剪纸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传承型剪纸是学习民间剪纸的主体,只有将传承型、原创型和绘画型这三种类型的剪纸技艺进行融合,学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剪纸作品。学生在探究庆阳非遗剪纸丰富多彩的内容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也知道如何融合这三种剪纸方法传递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通过非遗剪纸创意教学四个阶段的实践,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形成。剪纸创意教学实践研究不仅包含了剪纸作品的创作及其研究方向等多个方面,还体现在如何将剪纸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相结合,如剪纸与标志设计、剪纸与生活日用品的设计等,引导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剪纸创意设计,真正做到把民间非遗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剪纸创意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研究了甘肃陇东地区庆阳剪纸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加深了对民间非遗剪纸文化的理论认知,还提高了审美能力,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理解挖掘和提炼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对艺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思考和多元化的理解,从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进而达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芦梓,张敏仓.美来自心灵——陕西民间剪纸的趣味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3(04):48.

[2]陈山桥.民间剪纸技法研究——花草纹样剪法[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兰州本土节庆活動与中学课程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966)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创意教学
教有新意 学有所成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