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08 08:12骆丽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指导组失血性休克

骆丽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450000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缺氧、代谢异常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等致使机体脏器功能存在障碍,是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1-2〕。相关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约10%的死亡和16%的致残病例由创伤所致,而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患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其病情危急、复杂且发展迅速,可引起患者体内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4〕。目前,及时恢复患者体内血液灌注、提升循环血流量是临床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为了避免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需重视循环血量尽量达到内环境的平衡点〔5-6〕。休克指数(SI)一种通过脉搏及收缩压对患者失血情况进行粗略估计的指标,能够对循环系统及其他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系统疾病做出合理评估〔7〕。吴爱萍等〔8〕研究结果显示,SI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预测价值。本研究将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工作中,并研究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今后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提供一定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相关诊断标准;③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④神志清楚,能很好理解并进行正常交流;⑤患者家属或法定监护人知情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血液疾病的患者;②伴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③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④院前死亡及中途转院的患者。指导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4.69±5.37)岁;病程2~8 h,平均(3.71±0.46)h;损伤部位:颅脑损伤17例、胸腹损伤15例、骨折损伤13例;SI:<1.0 18例,1.0~1.5 14例,>1.5 1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3~67岁,平均(43.52±4.91)岁;病程2.0~7.4 h,平均(3.56±0.59)h;损伤部位:颅脑损伤18例、胸腹损伤13例、骨折损伤14例;SI:<1.0 17例,1.0~1.5 16例,>1.5 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损伤部位及休克指数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后常规检查、生命体征监测、保持气道通畅、吸氧与补液治疗、气管插管、吸痰、专科会诊等。指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

1.2.2指导组 指导组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组建急救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急诊科医生、护士长、接诊护士、抢救室护士等。要求所有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召开小组会议,结合临床实际及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共同探讨和当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安全隐患,鼓励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身观点及工作经验,同时以SI为指导,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引入PDCA循环管理理念〔9〕,加强护理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全程跟踪整个急救过程,不断发现新问题、新隐患并评估改进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相关措施或提出新的措施。本次急救护理方案主要包含3个部分:一是完善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二是院前急救,三是院内急救,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2)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包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应急性溃疡出血(SUB)。(3)统计两组患者救治结果进行比较,包含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疗效两部分,其中预后疗效以治疗后28 d作为观察节点,分为:①痊愈:意识清楚,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或接近正常值;②有效:治疗后仍昏迷不醒或伴有意识障碍,各项生化指标偏离正常值;③死亡: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1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后,指导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后指导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

指导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病率日益提上升〔12〕。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病死率极高。由于严重创伤造成大量失血,导致细胞水平的氧输送不匹配,一旦失血持续不能被抑制,将很快导致患者死亡,病死率极高〔13-14〕。目前,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主要分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两个阶段,其中准确止血与液体复苏是最为重要的两项措施〔15〕。相关研究指出,急诊护理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优质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也是减少医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6〕。因此,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护理模式,提升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SI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的一项常见临床指标,可帮助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疾病轻重程度进行合理判断,计算方法为脉搏与收缩压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正常值为0.5~0.7,SI=0.5提示无休克,SI>1.0~1.5提示有休克,SI>1.5提示严重休克,其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具有良好指导意义〔17-18〕。本研究中以SI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制定并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通过及时评估患者的SI,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SI<1.0的患者给予止血处理,对SI 1.0~1.5的患者给予止血及等渗平衡盐溶液,对SI>1.5的患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输血及补液扩充,并在患者接受液体复苏治疗3 h后再次行SI评估,合理调整患者的救治措施,以保证患者得到7准确、有效及安全的救治,改善患者机体血液灌注与组织供氧,同时避免患者由于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明显下降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此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如各科室调度不协调、人员配置不足、急救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够等,导致抢救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的预后〔19〕。因此,本研究还重视对急救护理的管理,通过组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明确各科室分工,严格遵守急诊科相关制度与要求进行救护工作,并根据分工不同对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专业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及时反馈患者实际情况,便于相关科室提前准备患者的后续救治工作,尽可能做到各科室之间的无缝衔接,以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抢救效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SI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质量,有助于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效果,并可降低抢救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将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能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指导组失血性休克
指导组来了吗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到省林草局检查指导工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谨防过敏性休克
指导组莫当“知道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