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亚平
[摘 要]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职业场景渐渐引入智能化系统,这对职业院校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由于对数智化人才培养了解不深入、数智化教师人才和设备不足、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在培养数智化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本文在梳理现阶段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改革四个方面,提出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OBE理念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6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212-04
0 引 言
人类社会发展往往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已快速、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数智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既要继续重视普通教育,还要持续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朝着数智化方向转型升级。
1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现状
在后疫情时代,无论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还是企业数智化转型,都离不开“数智化人才”这一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将以满足高端智能制造业、人工智能、大數据等国家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为改革方向。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但从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践中发现,数智化思维已经嵌入人才培养过程,但是囿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数智化”内在要求,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经验,职业院校系统培养数智化人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1 职业院校对“数智化人才”了解不深入
在明确“数智化”内涵之前,要先区别“数字化”。通俗讲,“数字化”即将自然语言(例如声音、图像等)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语言,“数字化”为“数智化”的现实技术基础。“数智化”为“数字化”+“智能化”,也可以理解为“数字智慧化”,即运用科技手段(数字技术),把人的智慧管理起来,把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是这样理解的:让数字信息的处理与展现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赋能企业快速决策,把人的经验通过智能体给贡献出来。数智化的核心,是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打通原来数据“端到端孤岛”,结合场景化去解决问题。李飞认为,从数字化到数智化,从技术角度、产业角度都是不断演进和升级,为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1]。因此,有人认为数智化是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AI、区块链、物联网等)手段的支持下,各行业应用相关技术以实现智能化分析决策与管理。
1.2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对数智化人才培养的限制
要达到数智化人才的标准就需要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对事物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但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相关能力却存在明显不足。就学习能力而言,随着许多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快捷化,许多学生的学习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具体表现为:难度稍高一点的专业课程挂科率偏高;实训课上学到的技能在工作实践中不知道如何运用。就团队合作能力而言,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绝大部分是“00后”,他们有活力且有个性,爱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特点导致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与人沟通合作缺乏耐心,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够冷静科学分析。
2 现阶段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研究型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之一,它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纵观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现状,大多存在与应用型本科雷同的情况,未能体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也较少体现出与地方区域经济需求的结合。
2.1 职业院校对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认知存在差异
现阶段,职业院校在数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出了一些努力,而且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数智化人才培养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并没有形成师生一致认识。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的领导和师生,缺乏对“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认知。在职业院校,教师可能忙于教学、科研,学生则需要应对不同的考证及考试。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并没有体现出对“数智化人才培养”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教育也没有体现“数智化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当前职业院校整体上对数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
2.2 职业院校数智化教师人才储备不足
职业院校要想做好数智化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负责数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自身拥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学术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把重点放在了教师自身的学历层次、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掌握的教学技能上,弱化了对教师是否有参与过数智化相关工作的经历和能力的考查。各职业院校对提升教师数智化能力的培训要求差别较大:有些职业院校会对全部教师进行系统性的数智化培训;有些职业院校会针对部分教师某方面数智化能力提升开展培训;有些职业院校则较少开展此方面的培训,这就导致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的数智化能力参差不齐。
2.3 职业院校数智化教育设施不完备
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数智化能力培养方面,往往会采用构建实训室、在课程中应用相关实训软件等方式,虽然资源投入很多,但实际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太快,学校购买的实训软件很多存在滞后性,学生实训操作的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其次,实训软件平台数据资源有限,根本不能满足海量数据时代的实际要求,导致学生实训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校实训课学到的技能无法很好应用到工作实际;最后,资源投入太大,建设周期长,由于学校实训平台均由第三方公司开发,因此学校在引入实训平台时需要走政府采购渠道,有较长的审批与建设流程,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实训提高实践能力。
2.4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在数智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职业院校逐渐认识到数智化人才培养转型迫在眉睫,但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依然沿用传统体系——偏重于认知型知识的学习。虽然许多职业院校也在创新尝试增强学生的数智化能力——开设“Python”“数据分析与处理”“统计基础”等课程,但从实际效果看,还存在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技术、业务与实际工作要求结合度不够等情况,导致学生的数智化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另外,要想提升学生的数智化素养,教师这一关键环节不能忽视。一些对数智化理解不足的老师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习惯以及以往培养体系设置习惯设计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实践能力等同于数智化能力,与数智化人才培养要求有差距。
3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3.1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首先,要与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与方针相结合,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置数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时,需以院校所在区域经济对数智化人才需求为导向,对所在区域经济的优势行业与产业进行调研梳理是制定培养目标的第一步。其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抓牢“技术技能”这一关键要素,最终要使学生拥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劳动技能,能有效将数智化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实践中。最后,要把握“技能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手段是数字化技术”这一大方向,避免出现数字化技术与专业知识两张皮。职业院校要以现有学科、课程为依托、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逐步融入数智化手段,让技术手段服务于工作要求,而非单纯掌握专业知识点和信息化技术。
3.2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在人才需求分析过程中,要跳出所处区域环境,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社会对数智化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以“培养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数智化人才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与素质。
3.2.1 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数智化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的大趋势下,与“数智化”息息相关的各种数据是一项重要资源,数智化人才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数据,有些甚至是企业核心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可以反映企业的运行与发展状况,因此,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诚信与保密都是对员工的基本工作要求。相应地在教学中,无论课程体系如何变化,都应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3.2.2 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
职业院校培养数智化人才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敢于突破传统教材、课程、教学模式,开设弹性课程。在明确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可以引入OBE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毕业后从事某职业所需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就业意愿,在完成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自主选修相关专业扩展知识学习。这也意味着职业院校要在传统指定选修课的基础上,基于学生专业知识拓展意愿开展个性化选修课程。
3.2.3 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综合素质水平更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够浓、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待提升。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挖掘潜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包括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在内的各种比赛,所谓“以赛促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操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即行动能力[3]。
3.3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为解决现阶段各职业院校数智化设备与平台局限性问题,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①打破传统的教材课程教学模式,开设有自主学习优势的网络化课程、跨专业课程,甚至弹性课程;②融合各校已有实践实训平台、学科竞赛、“1+X”职业技能证书等相关内容,将数智化人才培养有关内容与现有课程体系和内容逐项对比分析,并在课程设计中进行有机融合;③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基于总体教学目标,分不同学年设定学年教学目标,同步改变以往课程多、学时少的情况,加大核心主干课程学时,在整个课程周期内融入数智化技术操作演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入OBE教学理念,以成果为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3.4 职业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评价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数智化人才培养目标,应变革评价考核方式。在数智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过程考核项目,如在课前安排相关慕课让学生在线自学,教师根据自学时长与自学测试给予部分过程性考核成绩。将数智化融入课程,就是强调大数据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效收集、整理基础数据,进行更多更深入分析,因此,可以将数据收集与整理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个重点项目。终结性考核要变原有内部考核单一形式为内部、外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内部考核可以保留试卷或小论文等原来考核形式,外部考核要结合国家执业证书考试、“1+X”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学科竞赛。将总评成绩的80%评定为内部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综合成绩,20%评定为外部考核与国家统一考试成绩及竞赛成绩。内外部结合考核、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这一综合性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4]。
4 结束语
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拥抱数智化社会发展。数智化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任重而道远,职业院校师生要共同努力。同時,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数智化人才,需要院校、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校政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智化教学实训实践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人工智能高端对话 AI经济 共享未来”[Z].2021.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S].2022.
[3]张朋,赵燕,朱燕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9):200-203.
[4]张雯琰,郭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研究[J].科技风,2023(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