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3-09-07 09:35赵晓卫常进华李晓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7期
关键词:奶量袋鼠鸟巢

赵晓卫,林 萍,常进华,李晓炎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经流行病学调查,每年诞生早产儿占新生儿10%,约50%早产儿存在一定的认知行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1]。有一部分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死亡,对此需注重护理指导,从而影响早产儿神经、体格发育,提升喂养效率[2]。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温柔、高收益、低成本的护理方式,最早由哥伦比亚儿科医生在20世纪提出,有助于增强母婴关系,改善新生儿睡眠、能量代谢、呼吸循环等生理状态,促进智能发育[3]。改良鸟巢式护理是一种环境改善式护理,通过创造类似鸟巢的环境,避免直接暴露于外环境,为早产儿提供类似宫内感觉刺激,增强早产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满足早产儿心理需求,促进生长发育[4]。然而,目前临床关于改良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报道虽较多,但较少学者将两者联合运用,效果仍处于探索阶段。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我们对80例早产儿采用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者;②出生体重<2000 g者;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骨骼肌肉疾病者;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重度窒息者;③合并代谢相关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51例、女29例,日龄(2.11±0.13)d;孕龄(32.46±2.13)周;体重(1854.63±10.89)g;出生1 min Apgar评分(9.15±0.11)分。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日龄(2.36±0.24)d;孕龄(32.59±2.25)周;体重(1854.51±10.66)g;出生1 min Apgar评分(9.21±0.10)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暖箱护理:护理人员采用轻柔的动作将早产儿放于暖箱,适当调节保温箱灯光和温度,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且注意定期更换早产儿用品,做好消毒工作。②防止感染:根据早产儿体重选择合适的尿布尺寸,在擦拭皮肤时,动作轻柔,注意消毒双手,防止细菌感染。③按需喂养:护理人员注意清洁早产儿口腔,给予合适的奶量,且在结束喂养后进行叩背、鼻口腔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 观察组 采用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袋鼠式护理:a.准备工作。对早产儿父母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包括袋鼠式护理注意事项、具体步骤,告知其如何进行持续接触,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同时嘱家属在护理期间避免佩戴首饰、手表等物品,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早产儿。b.环境准备。在护理期间需提供良好、优质的环境,湿度维持为55%~65%,温度为22~24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房间,室内配备相关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暖箱等,保持房间光线柔和,整理床铺,配备床头灯,方便昼夜调节,且将房间安置在走廊顶端,以免噪声过大(≤60 dB),从而保证早产儿充足睡眠。c.具体护理内容。护理前需确保早产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指标。将早产儿俯卧于母亲胸前,头部置于其乳房之间,用特定服装固定早产儿,保持头偏向一侧,采用舒适体位与母亲亲密接触。调整好体位后,嘱母亲用手臂支撑住早产儿背部和臀部并使用毛毯覆盖背部,密切注意早产儿脉搏、体温、呼吸等情况,第1次30 min,后期可逐渐增加时间;在最佳状态下2次/d,每次60 min,连续干预14 d。②改良鸟巢式护理:改良式鸟巢选用水床式,先在底层放置波纹式水垫,使用粉红色纯棉布包对角折叠至长条卷曲状,形成鸟巢椭圆形。通常将水床式鸟巢放入预热至33 ℃的暖箱中,然后再放入早产儿。为了确保正确的体位,颈部需要保持正中,颈下垫一软枕,避免过度弯曲或伸展。同时将床板摇高约30°,并保持膝关节自然弯曲、髋关节内收、肩部内收,以使身体保持中位。

1.3 评价指标 ①体格发育使用软尺测量每周身长、头围增长情况,使用婴儿电子称重仪测量体重。统计护理前、护理后7 d、护理后14 d摄入奶量。②神经行为评分[5]:由鲍秀兰研制而成,在护理后14 d护理人员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量表评估神经发育情况,包含一般状态(3个条目)、被动肌张力(4个条目)、原始反射(3个条目)、主动肌张力(4个条目)、行为能力(6个条目)5个维度,最高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发育越好。Cronbach′s α为0.884。③喂养不耐受标准[6]:摄乳量不增加;频繁呕吐,一般情况下每天次数超过>3次;胃残留量比较大,一般超过上次喂养的1/3;符合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判定。

2 结果

2.1 两组体格发育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体格发育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摄入奶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摄入奶量比较

2.3 两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2例(2.50%),对照组9例(1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

3 讨论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婴儿。据文献报道,我国早产儿病死率为12%,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若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7]。因此,寻找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8]。在袋鼠式护理中,通常早产儿在母亲或父亲裸露的胸前皮肤进行密切接触,这种接触可以促进早产儿身体各方面的发育,包括体温、呼吸、心率、消化系统等[9]。同时,袋鼠式护理还可以帮助早产儿调节其情绪和睡眠,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促进早产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子关系的建立,因此,需为早产儿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改良鸟巢式护理是近年来推广的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早产儿尽早适应当前环境[10]。

“鸟巢”是模仿母体环境制作的一种襁褓,能够让早产儿感受温暖、安全,满足心理需求,促使健康成长[11]。袋鼠式护理又称为皮肤接触护理,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母婴双方接触,能够减轻不良刺激。袋鼠式护理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早产儿母亲在与早产儿皮肤接触同时可以哺乳,有助于促进母乳分泌,从而促进母乳喂养的早期建立[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头围、体重、身长增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能够促使早产儿生长发育。分析原因:一方面改良鸟巢式护理通过选用优质松软纯棉布,营造安全、舒适、柔软的环境,且本次使用水垫具有滑动、液态振动功能,更易维持早产儿生理、肢体活动,达到体位固定效果,增强早产儿边界感和安全感,同时选择合理体位,有利于促进早产儿身体屈曲、伸展平衡,且通过触及面部,促进吸吮能力,提高摄入奶量;另一方面袋鼠式护理通过母婴环抱式安抚、皮肤接触,能够刺激早产儿感觉器官,从而将各系统信息传至大脑皮层,有效刺激触觉间联系,促进神经递质分泌,加速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发育,促进生长。两者联合能更好地增进亲子感情,改善睡眠状态,为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从临床应用来看,鸟巢式护理和袋鼠式护理是从早产儿角度出发,能够提高安全感,减少哭闹情绪,不仅在生理上给予优质护理,还利于早产儿身心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1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4 d,观察组原始反射、行为能力、一般状态、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评分及护理后7 d、14 d摄入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有利于早产儿恢复至正常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分析原因:袋鼠式护理通过早产儿与父母皮肤亲密接触,模拟宫内环境,利于早产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改善大脑功能,且有利于促进母婴依恋,提高早产儿安全感,利于形成规律睡眠,减轻压力,促进神经发育。手头互动感、吸吮力、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及全胃肠喂养时间是早产儿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指标,袋鼠式护理可以帮助改善指标。加快全胃肠喂养时间,减少胃内残余奶量,减轻喂养不耐受[14]。

综上所述,改良鸟巢式联合袋鼠式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吸吮能力,增加吸入奶量,利于生长发育,对减少喂养不耐受有积极意义。但本研究未进行长期随访,故关于两者联合的远期效果有待探索。

猜你喜欢
奶量袋鼠鸟巢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鸟巢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袋鼠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