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曼,栗彦伟,唐贞贞,刘雪冰
(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1]。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数量约为68万例[2]。好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是高危人群,其中男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女性[3]。放化疗是指将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放疗主要利用高能量的电子、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等物理手段作用于癌细胞,破坏其DNA分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而化疗则是利用各种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以达到控制和减轻恶性肿瘤的目的[4]。对胃癌患者而言,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5]。放化疗可以切除胃癌术后附加治疗,可以在术前缩小肿瘤大小,使肿瘤易被切除[6]。此外,放化疗可以用于胃癌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和减轻症状。胃癌放化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疼痛,如食管炎、胃溃疡和口腔炎等。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缓解疼痛,减轻痛苦。同时,适当的营养和干预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而常规随访并不能满足胃癌放化疗后伴癌痛患者的需要,信息化随访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医疗管理系统,通过记录和管理患者的相关数据,实现对患者随访过程的全程监测、管理和智能化处理[8]。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1日,我们对60例胃癌放化疗后伴癌痛患者实施信息化随访系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胃癌放化疗后伴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癌者;②癌痛时间>3个月者;③行放化疗治疗,符合放化疗指征且生存期>6个月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疼痛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存在癌肿转移者;⑤长期使用抗抑郁、镇静药物者;⑥认知障碍者。按照随机数排秩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8.83±2.72)岁;病灶部位:胃体部19例(31.67%),胃底部16例(26.67%),胃窦部20例(33.33%),多部位5例(8.33%);化疗方案:FOLFOX 38例(63.33%),DCF 22例(36.67%)。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7.91±2.86)岁;病灶部位:胃体部17例(28.33%),胃底部17例(28.33%),胃窦部20例(33.33%),多部位6例(10.00%);化疗方案:FOLFOX 36例(60.00%),DCF 24例(40.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前根据最新指南予以药物治疗及出院指导。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模式随访,主要包括被动随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
1.2.2 研究组 给予信息化随访系统。具体内容如下。①设计随访系统:设计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随访系统,允许患者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报告其身体状况和进展情况。②数据收集:设立一个数据中心,定期收集患者的医学记录、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等数据。③系统分析: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分析,及时发现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④提高效率:开发一个定制化的提示系统,提醒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并支持医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⑤改善沟通:建立一个在线平台,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线交流,分享病例、治疗方案和最新研究成果等信息,并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⑥质量控制:该系统可记录患者的历史数据,包括治疗方案、生存期、恢复情况等信息,以便实现质量控制和评估。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NRS)记录干预前后两组24 h内疼痛最轻时、最剧烈时及平均评分,总分0~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9]评价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其中8分表示依从性高、6~7分表示依从性中等、<6分表示依从性低。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两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④疼痛控制障碍:采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障碍评估工具(BQ-C)[1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控制障碍,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控制障碍越强。⑤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等方面,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1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SDS、SAS、BQ-C评分比较 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服药依从性与BQ-C评分呈负相关(r=-0.238,P<0.05),BQ-C评分与SDS评分、SAS评分呈正相关(r=0.760、0.742,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SDS、SAS、BQ-C评分比较(分,
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群是高危人群。胃癌患者伴随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并出现贫血、体重下降、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还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胰腺炎等[11]。胃癌放化疗患者服药依从性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副作用、经济压力、心理状态等,但患者需要服从医生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治疗效果[12]。放化疗本身较痛苦,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此时,患者需要得到家属和医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
在胃癌放化疗患者中随访非常重要,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一般胃癌放化疗患者常规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而定具体随访周期和方式。然而,对胃癌放化疗患者常规随访仍存在弊端和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慢病管理等,对常规随访进行升级和改进,提高胃癌放化疗患者随访效果。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随访方案,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患者病情。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NRS最剧烈时、最轻微时、平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信息化随访系统对减轻患者疼痛具有明显作用。这是由于信息化随访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轻胃癌放化疗患者疼痛,其中一种方式是使用NRS评分。在信息化随访系统中,患者随时记录自己疼痛程度,并将其上传系统中,医护人员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实施疼痛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SDS、SA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信息化随访系统可以通过提醒服药、记录用药等功能,对胃癌放化疗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监测和管理,患者通过系统接收医生的服药提醒,记录自己用药情况,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监测患者服药情况,及时提醒和调整。对胃癌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信息化随访系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功能,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在信息化随访系统中,医生设置定期心理评估问卷,监测患者心理健康,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
疼痛控制障碍评分是衡量患者对疼痛控制治疗反应和效果的评估工具,包括6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疼痛强度、疼痛的影响、日常活动障碍、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药物副作用。BQ-C评分高低表示患者对疼痛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BQ-C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服药依从性与BQ-C评分呈负相关(r=-0.238,P<0.05),BQ-C评分与SDS、SAS评分呈正相关(r=0.760、0.742,P<0.05)。因为胃癌治疗过程中,放化疗可能引起患者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通过使用BQ-C评分,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疼痛和不良反应。胃癌放化疗患者服药依从性与BQ-C评分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疼痛严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信心和积极性,导致服药依从性下降。而胃癌放化疗患者BQ-C评分与SDS、SAS评分呈正相关,可能是因为疼痛控制障碍评分高者往往疼痛程度严重,心理状况更易受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信息化随访系统通过提供丰富、精准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南,促进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癌症治疗和康复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将信息化随访系统应用于胃癌放化疗患者中的优势如下。①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随访:患者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可以方便地接收医生的随访任务、回答问卷调查、上传影像学检查数据等,减轻时间压力和负担。②医生可以进行远程随访: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并针对病情和治疗反应,调整和指导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③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效率:信息化随访系统能自动处理各种数据,避免人工操作烦琐和错误,提高随访效率和精度。④数据可视化,支持决策:信息化随访系统可以将患者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分析病情,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