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情绪、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9-07 10:04彭缨婷陈萍王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5期
关键词:源性脊髓膀胱

彭缨婷 陈萍 王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康复科,上海 200120

脊髓损伤是由于脊柱骨折后脊椎移位或碎骨突出于椎管内,导致脊髓或脊神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好发于中下脊椎及胸腰交界部位,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脊髓损伤会引起患者出现排尿、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四肢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及大小便失禁等,随病情发展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3〕。目前药物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膀胱活动度,松弛膀胱肌肉,缓解临床症状,但疾病不适易引起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利于其膀胱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4-5〕。因此搜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是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情绪、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②具备正常认知功能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②不具备正常交流能力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不配合研究者。实验组患者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3±5.21)岁;损伤部位:胸段损伤19例,腰段损伤23例,颈段损伤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43.1±5.21)岁;损伤部位:胸段损伤19例,腰段损伤24例,颈段损伤1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入院宣教,为其讲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相关知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并保持脊柱稳定性及关节的活动度,及时了解患者情绪状况,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对用药、饮食及复查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并做好皮肤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工作。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组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小组 由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及6名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组成干预小组,主治医师负责诊疗工作;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及监督,并对责任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膀胱诱发因素、疾病危害、情绪调节方法、康复锻炼及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等;责任护士负责方案实施及资料收集。干预组员查阅相关资料,搜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相关文献,汇总最佳护理证据,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及患者资料,共同制定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方案。

1.2.2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1.2.2.1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与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并于床旁对患者进行宣教,内容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治疗方案、饮食、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并强调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1.2.2.2心理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况,出现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对其精神上给予鼓励及支持,告知其负性情绪危害,同时为患者讲解治疗效果、康复案例及康复训练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1.2.2.3物理治疗 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早期采用小剂量超声波干预、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及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均由该院专业治疗师完成。

1.2.2.4导尿护理 指导患者规律饮水,控制饮水量在1 500 ml/d以上,定时导尿,依据残余尿量决定导尿次数,确保尿量<500 ml,嘱咐患者尽量保持膀胱充盈及排空,养成定时排尿习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1.2.2.5康复训练 ①排尿意识训练,对不能自主排尿者,嘱患者放尿或导尿前3~5 min放松全身,为患者播放流水声,引导患者有意识做排尿动作,随后由家属进行放尿或导尿,注意动作轻柔。②刺激排尿训练,对自主排尿困难,且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调者,指导患者通过牵拉阴毛、轻扣耻骨上1/3处、按压阴蒂(茎)等方式刺激膀胱反射性收缩排尿,并适当按压腹部,促进膀胱排空。③代偿性排尿训练:对逼尿肌、括约肌功能下降或尿道关闭不全者,排尿过程中以Grede法、Valsalva法增加膀胱压力,促进膀胱排空。④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平卧在床上,深吸气,在腹部、臀部及下肢肌肉放松状态下进行盆底肌收缩,持续5~10 s,随后呼气放松盆底肌,重复15~20组/次;若患者能自行排尿,指导患者排尿过程中收缩盆底肌,反复排尿、止尿,直至尿排空。

1.3 观察指标

①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6〕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评估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HAMA评分标准:0~7分为正常,8~20为轻度焦虑,21~29分为中度焦虑,>29分为重度焦虑;HAMD评分标准:0~7分为正常,8~14分为轻度抑郁,15~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评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②膀胱功能: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功能,膀胱功能评分标准〔8〕:经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量为50 ml以下,小便前存在尿意,排尿完全可控制为3分;膀胱残余尿量为50~150 ml,小便基本能控制为2分;膀胱残余尿量150 ml以上为1分,总分值范围为1~3分,评分越高代表膀胱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9〕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评分比较,量表对躯体症状、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7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

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功能情况

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

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脊髓损伤引发的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梗阻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肾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0〕。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泌尿科医护人员可通过多种手段控制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病情,缓解其临床症状,但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涉及患者隐私,加之疾病不适症状易引起患者产生负性情绪〔11-12〕。有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其疾病康复,进而降低其生活质量〔13〕。由此可见,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传统护理中,多依靠护理人员临床经验进行干预,易忽略负性情绪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利于疾病康复。有研究表明,集束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集束化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是将一系列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针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某种疾病实施的干预措施,且该措施中每个护理元素均经临床验证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集束化康复护理通过将众多护理措施优势相结合,相互弥补不足,使护理措施更具体化及系统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15〕。

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使患者认识到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增强其康复信心,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通过物理治疗、导尿护理及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性损伤,促使患者形成正常的排尿规律,排出膀胱内残余尿液,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缓解其临床症状,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源性脊髓膀胱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