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当润、秋湿当祛,秋养巧避四大误区

2023-09-07 18:43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9期
关键词:润燥润肺脾胃

受访专家

王玉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妇幼名医传承工作室名医,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擅长临床治疗男女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停育、习惯性流产、痛经、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综合征、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汁不通等妇科疾病;失眠、心悸、头痛、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急慢性咳喘;胃炎、胆囊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腰腿痛等;肿瘤放疗后、晚期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小儿咳喘、厌食症、多动症、秽语综合征等;痤疮、湿疹、荨麻疹皮肤疾病等疑难杂症。

门诊时间:周六下午

王玉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擅长弥漫性肺间质疾病、难治性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不明原因发热的中西医诊治。

门诊时间: 周一、三上午,周四全天。

祝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莒生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

提起秋季养生,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便是“润肺”,肺本为娇脏,喜润恶燥,易被燥邪所伤,而秋季与燥邪相通又与肺相应,秋季的燥邪更易侵犯肺脏,故而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不适在秋季十分多见。既然燥邪伤肺,那自然应以润法调理,以滋阴润燥的药食来调养脏腑,又有何不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告诉我们,大家熟知的秋季养生思路、方法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养错了”,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诸多误区之中,专家选出了5个颇具代表意义的误区。

润肺之品并非人人适宜

很多人都知道秋季要润肺,便自行进补润肺的食物甚至是药品,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常见的润肺之品大多有偏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主任曾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患者一到秋季就咳嗽,于是自行服用雪梨川贝莲子羹来润肺,结果吃完之后就开始腹泻,一天腹泻 4—5 次,纳差,咳嗽也越来越重。案例中的患者脾胃虚弱,而川贝、雪梨、莲子这些润肺之品偏寒凉,患者服用了以后损伤了脾胃,遂出现了腹泻纳差等不适。

如果要以食物或是药物来润肺,发挥其治疗、保健的功效,那势必要遵循中医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辨证论治;梨、百合、贝母等润肺食物偏寒凉,如果平素就有脾胃虚寒的情况,再食用这些等于寒上加寒,极易困遏脾阳,加重脾胃负担,出现多种胃肠道不适;而能发挥润燥功效的药食物多甘润厚腻,如果患者体内素有湿邪,厚重难祛的湿邪会在润燥之品的影响下越发胶着难化,易造成燥邪未祛、湿邪已盛的局面,损害人体的健康。故而,脾胃虚弱人群和湿气重的人群应慎用润肺之品。

王玉光主任提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单独服用润肺之品,可以在服用时加入陈皮、小青柑等来中和凉润食物的偏性。陈皮善于理气,有健脾消食、燥湿化痰的功效,既能够调补脾胃以避免脾胃受损,又能燥湿以避免润肺之品助长湿邪。小青柑(小柑橘)和陈皮是同类的植物,是柑橘尚处生长早期便被摘下制作而成的,也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而化橘红是柚子皮经处理制成的,具有行气消痰的作用,药性比陈皮稍凉一些,这些均可以配合润肺之品服用。

“潤肺补脾”版梨汤

传统梨汤主材多为梨子、银耳、枸杞子、红枣,部分会加入乌梅、桂圆、马蹄等。而王玉光主任改良的梨汤,则兼顾了补脾与润燥,针对中老年人多有慢性咳嗽、气短、咽干口渴的情况,在梨汤中加入了补气健脾的圣品——黄芪,也加入了善于养阴的百合,增强梨汤润肺的效果。

王玉光主任告诉我们,选择梨子时要选雪花梨或者鸭梨,雪花梨更偏向于润肺,适合嗓子干的人,而鸭梨更偏向于止咳。梨子止咳润燥的成分多在梨皮之中,所以煮汤时可以将梨皮洗净放入同煮。

【材料】梨子(雪花梨或鸭梨)1个、黄芪2—3片、百合7—8片、银耳2—3朵。

【做法】

1.梨洗净后刨下梨皮、梨肉切块备用;银耳、百合泡发备用(干品);黄芪加水先泡半小时。

2.取一个壶(推荐砂锅、玻璃材质的养生壶等,不可用铁锅),锅中加水(上述食材用量需1.5—2升水)煮至沸腾,随后下入梨肉与梨皮、银耳、百合,并将黄芪连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

3.煮至再次沸腾后转为小火,如持续沸腾则搅拌均匀,煮沸2—3分钟后直接转为小火,炖煮1.5小时。其间注意观察,如水明显过少则须加水。

4.时间到后加入冰糖,亦可使用蜂蜜、红糖等,继续炖煮1.5小时,其间注意水位。

5.时间到后开盖,火力调为猛火,煮沸翻滚并加入约1克食盐(拇指食指捏起少量盐约为1克)约5分钟即可盛出,静置数小时至不烫嘴即可饮用。如果一次未饮用完,应密封放于冰箱冷藏,再次取出饮用前应再加热。如果希望煮至更加黏稠的质地,可以适当延长炖煮时间至银耳大部分溶化。

一般人群、冬季燥热咳嗽人群、需要润肺的人群,尤其是反复感冒、精神差、易疲劳、爱出汗、干咳、无痰或少痰的人群。如果辨证属寒或体质为寒性者慎饮。由于其中用糖较多,糖尿病患者不可服用。痰多、寒湿体质者不宜饮用。易上火的人煮梨汤的时候不建议放入黄芪。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加入桂圆调和梨汤凉性。

王玉光提醒,本梨汤适合风燥、燥热的咳嗽患者,还有一类“凉燥”咳嗽患者,则不适宜服用梨汤。凉燥咳嗽多表现为凉燥证与风寒并见,证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治疗时应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故梨汤不适宜。

只防秋燥,忽略了秋湿

除了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秋燥,秋季还有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邪气——秋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玉英告诉我们,秋湿与秋燥都是秋季出现的主要邪气,但两者出现的先后有别,故而不能一味润燥,如果在秋湿占主导的时期盲目润燥,反而会助长体内的湿邪。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到来,而立秋以后的处暑节气则标志着夏季完全结束,此时弥漫了整个夏日的湿气尚未完全散去,故而在处暑以后的白露时节常能见到露水,这便是湿气尚未消散的一个体现。王玉英主任告诉我们,在白露时节以前,湿邪仍弥漫天地之间,此时秋湿出现的可能性比秋燥更大。此时不宜服用过多的润燥之品,可以适当用陈皮等燥湿之物泡水饮用,以调畅气机、燥湿化痰。

白露以后,湿气渐散,此时燥邪就成了邪气的主角。燥邪分为温燥与凉燥,白露到秋分之间气温仍旧温暖,燥邪以温燥为主,这时可以吃梨、百合、貝母等凉润之品;而秋分以后,天气渐寒,燥邪也由温燥转化为凉燥,再服凉润之品难免伤及阳气,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温润之品如杏仁、苏叶,在润燥的同时兼顾温补,为入冬做准备。

王玉英主任提醒,湿气和环境有一定关系,雨水较多时,秋湿更甚。同时,湿气还和体质、饮食习惯有关系,肥胖的人体内多痰湿且多脾阳虚弱,体内的体液运化无力,容易水液停留而生湿。另外,贪凉饮冷、爱吃肥甘厚腻的人也容易出现内湿。这些都是易被秋湿所伤的人群,应当注意。

春捂秋冻,不是人人适宜

“秋冻”意味着在秋季气温稍凉爽的情况下,适当地少穿些衣物来让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而又适宜的凉爽刺激,赞同“秋冻”的人一般认为这样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耐寒能力,并且能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秋冻”的功效王主任是完全赞同的,因为初秋之际是季节转换的伊始,很多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气温不定且暑热尚未完全退去,如果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遇到气温回升,出汗着风,那便很容易伤风感冒。

但是王玉英主任所赞同的“秋冻”却是有前提、有条件的,这条件之一便是时节,适合“秋冻”的时节应该是初秋,即每年立秋过后的这一个月,大致是8月初至9月初,所以现在已经过了“秋冻”的时节,该要添加衣物了。而条件之二便是人,王玉英主任提倡“秋冻”应该因人而异,春捂秋冻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其中有四类人便是绝对不可以“秋冻”的:脾胃虚弱的人、心脑血管病的人、关节疼痛的人、有老寒腿的人,这四类人不仅不能“秋冻”,在立秋后还要尽量避免使用凉席。除此之外,针对存在关节疼痛和老寒腿的患者,王玉英主任还贴心地给出了一剂止痛贴。

● 祛寒止痛贴

【药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制附子、羌活、独活、防风、桂枝、白芷、防己、甘草、麻黄、细辛。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做法】

1.以上药材麻黄和细辛半份,其他可按照一份的比例制贴。把所有药材按比例用粉碎机打成粉。

2.加入少量的开水和成泥糊状。

3.把适量的糊状的药材放在膏药上,外敷疼痛处。一次外敷30—60分钟即可。

【专家提醒】药粉要研磨细腻,否则皮肤难以吸收;如果所敷的部位皮肤薄嫩,则应减少贴敷时间;老寒腿虽在秋冬季节高发,但是老寒腿患者一年四季都可以贴此止痛贴,只是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贴秋膘,并非人人适宜

夏季炎热,既伤阴又耗气,而且人们出汗多、消耗大,代谢旺盛,阳气津液十分容易受到损伤。但夏季除了热,还有湿邪易侵,一旦暑湿困脾便容易完谷不化、消化不畅,饮食不香,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便容易使人大消耗小补充,导致我们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这就是所谓的“苦夏”。

可这“苦夏”与秋季是否应该贴秋膘又有何关联呢?夏季到秋季的转变是从立秋开始的,立秋后天气转凉,需要还夏天消耗的“债”,而且天气寒冷伤人阳气,需要人体储存足够的营养物质以补充阳气,这样才能为抵御逐渐而来的寒冬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把消耗的膘补回来,所以民间就有了“贴秋膘”的传统风俗。但是贴秋膘并非所有的人都适用,它需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例如血糖血脂偏高的人要控制饮食,就不适合贴秋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祝勇介绍,适合贴秋膘的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气血不足而又阳虚的人,这一类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常表现出脸色偏苍白、怕冷、舌淡白、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等症状;第二种便是气阴两虚的人,他们常常脸色苍白、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舌白有裂纹。

祝主任告诉我们,不论是阳虚、阴虚还是气血虚弱,适合贴秋膘的人一定是本身体质偏虚弱的,针对这样的人群,王主任推荐了素藕盒,由杏鲍菇、豆腐和莲藕制成。其中的豆腐可以和脾胃、消除胀满,而莲藕性温,有开胃、补五脏的功效。

● 素藕盒

【材料】杏鲍菇、豆腐、莲藕、鸡蛋、葱、姜、酱油、白糖、五香粉、玉米淀粉、料酒。

【做法】

1.杏鲍菇切丁与八角、桂皮等大料翻炒,加入酱油、白糖、五香粉炒出香味,替代瘦肉。

2.豆腐用毛巾或者厨房用纸吸干水分,用刀抹碎,加入玉米淀粉、酱油、料酒、鸡蛋搅拌,替代白肉。

3.将搅拌好的馅料夹入两片藕中,再撒上淀粉。

4.鸡蛋加入玉米淀粉搅拌做糊备用,藕盒蘸鸡蛋淀粉糊放入锅中,两面煎至金黄色之后加入葱、姜、八角、桂皮等大料、加水烧制成熟。

脾胃虚的人吃了肉以后容易出现滋腻碍脾,脾运化不好,食物消化就不好,食欲变差,用素味的东西代替肉,既能有肉味的口感,还能开胃,帮助消化。

(编辑    周逸宁)

猜你喜欢
润燥润肺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