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全国房颤工作组成员。擅长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房颤)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
门诊信息: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我们都知道,出现了颈动脉斑块就预示着身体里可能有更多斑块,这是身体向我们提前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干预才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血管斑块是怎样形成的呢?正常且健康的血管内膜是十分光滑的,而动脉粥样硬化后会形成斑块附着在血管内膜表面,斑块里面的结构较复杂,有黄色油腻的脂质物质,也会有密度不均的钙化物质,不同的人钙化的组成也不一样。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中会有过多的血脂成分,如果再合并有血管内皮炎性损伤、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较少这些危险因素,便会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便会逐层附着在血管壁上面。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血脂以一种“坏胆固醇”为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坏胆固醇”是人体脂代谢中的重要成分,它以颗粒的形式在血液中流动,血脂越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越多,逐渐地这种“坏胆固醇”就会沉积到血管壁上,外围还会出现一层包裹着“坏胆固醇”的纤维帽,血管斑块由此形成并逐渐生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管斑块会逐渐开始阻挡正常的血流运行,使血流速度减慢,我们的动脉便逐渐硬化,进一步发展会开始出现钙质沉着并逐渐钙化,而动脉钙化的结果就是血管壁变得僵硬,尤其是结构比较复杂、弯曲走形变化较大的血管,钙化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加速斑块的生长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刘主任告诉我们,这种斑块就是不稳定型斑块,极易发生破裂,严重时会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刘兴鹏告诉我们,血管堵塞在50%以下时可以通过治疗来适度缩小或者消退斑块,因此要及早干预,一旦血管堵塞程度到达或超过50%,相较于稳定型斑块,不稳定斑块更容易发生破裂,极易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为什么不稳定型斑块更加危险呢?原来不稳定型斑块和稳定型斑块的最主要差别就在于其内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同样是堵塞程度达到50%的斑块,不稳定型斑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更多,也就是其斑块的内核更厚,周围充当保护层的纤维帽更薄,那么长时间经受血流的冲刷,其纤维帽自然更容易被冲刷掉,当身体遇到熬夜、喝酒、大量应酬、剧烈运动等外界的特殊情况时,由于神经兴奋、血管紧张,不稳定型斑块就更容易发生破裂。斑块破裂后“坏胆固醇”就会喷薄而出,身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立刻激发血液的凝血反应,使其呈高凝状态,目的是将斑块的破口尽快堵上,然而往往物极必反,严重的凝血反应会让斑块破口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一大片凝血因子,堵上破口的同时反而也堵住了整个血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本不那么严重的不稳定型斑块破裂后,血管堵塞程度会一下达到重度堵塞甚至完全堵塞。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管里的“坏胆固醇”,它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明显正相关,如果被确诊为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往往也会要求严格用药和控制饮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普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过3.4毫摩/升,在正常范围内或稍低于正常范围为好,如果高于普通人3—7倍,就可能属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定要及时就医。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完全正常,在标准范围内,也不代表万无一失,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考值的范围应该是越来越低的,所以很多中老年人的化验单上“坏胆固醇”可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仍然有风险存在。
对此刘主任也带来了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您是否有冠心病风险:胆固醇·年(克·年)=低密度脂蛋白(毫摩/升)×38×年龄(岁)÷1000
如果胆固醇水平超过7克·年,就意味着有冠心病的风险。因此刘主任提醒大家,胆固醇的控制是终生的事情。因为血脂波动对血管的影响更大,要尽量使胆固醇水平一直保持在7克·年以下。
降低胆固醇是预防斑块、控制斑块、防治冠心病的重中之重。血管斑块的逆转之路有两条,一条是消退之路,另一条是稳定之路。
逆转斑块首先需要让其逐渐消退,也就是让斑块体积由大变小,降脂药(尤其是他汀类降脂药)是消退斑块、稳定斑块的最重要的措施,因此重中之重就是按时、规范用药。除了按时服用降脂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斑块能否消退也有很大影响,例如规律、清淡饮食、早睡早起少熬夜、少抽烟少喝酒等。
稳定斑块则是要使斑块的外壳由薄变厚,使斑块的内核由厚变薄,使不稳定斑块变得更加稳定,这样斑块才会更加不容易破裂。刘主任就是用一种食物,更准确地说是一種营养物质,将不稳定斑块吃稳定的。这种营养物质被称为胆固醇“天敌”,是“血管清道夫”,它和胆固醇结构相似,可以抢占肠道内原本属于胆固醇的位子,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起到辅助降脂的作用。
这种营养物质就是植物甾醇。植物淄醇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影响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排泄,可谓是胆固醇的“天敌”。但植物甾醇无法在体内合成,只能额外补充。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通过补充植物甾醇,可以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
根据《2023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脂血症人群可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例如大豆、洋葱、香菇以及深色蔬菜等,每日可摄入2克左右植物甾醇,即每天摄入500克此类蔬菜即可满足植物甾醇的摄入量。
植物甾醇是一大類物质,有100余种,平常见的最多见的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大豆甾醇等。以下4大类食材就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
1.油:稻米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
2.谷:全麦、薏苡仁、小米、玉米等谷物。
3.豆:黄豆、青豆、黑豆等豆类。
4.仁:杏仁、花生仁以及部分坚果的仁。
除了从天然的食物中获取这种胆固醇的“天敌”,很多营养食品中也会添加,添加了植物甾醇酯的食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有些朋友发现胆固醇偏高时,立刻放弃饮食中的大部分动物肉类,以素食代替,甚至干脆“全素食”,这也是不可取的。很多时候素食的口感不如肉食般香嫩滑腻,为了提升口感在烹饪时就会多加入一些油脂,这样反而会造成素食“白吃了”,要知道食用油中主要含脂肪酸,特别是有一些油饱和脂肪酸较多,摄入过多就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刘主任提醒,降低胆固醇水平要“多管齐下”,按时吃药,少吃动物内脏等含有坏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含有植物甾醇的食物。当坏胆固醇水平低于1.8毫摩/升时,意味着体内原有的斑块就不会再增长了,其他地方也不会再新生斑块。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