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走向优雅从容

2023-09-07 05:05杨树亚
江苏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蜗牛校长办学

杨树亚

楔 子

一名好校长,可能会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一定会成就一名好校长。好学校与好校长之间,仿佛一场互相成就的教育之恋。

1995 年,我从一名中师生转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迄今已近30 年。近30 年的教育生涯,我在语文教学与学校管理的两条路径中行走。从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到“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从南京市名校长到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每一次跨越,都让我对自己专业成长的理解更加清晰:课堂是成长的沃土——不懂教学的校长没有管理的话语权;学校是发展的舞台——校长的思想要通过具体的学校实践来表达。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南化四小”)是我工作的第一站。她曾经是一所企业办学校,企业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行为。从1995年到2015年,我在这所学校整整工作了20 年。20 年的时光里,我做语文教师,做大队辅导员,做行政管理工作。2009 年,从未想过在管理岗位发展的我,开始全面主持这所学校的工作。

作为这所学校的一名“老”教师,我熟悉她的每一丝气息;作为这所学校的一名“新”校长,特别还是一名“新手”校长,我产生“在坚守中寻得突围”的想法——南化四小发展的目光要跳出“小满即安”的舒适圈。

我和我的团队邀请成尚荣先生走进校园,带领我们一起寻找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突围之路。成先生帮助我们校准校园中“人”的坐标:教师——走进儿童世界的使者;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主人。成先生更指导我们在学校发展的脉络中寻找办学的“支点”。

2009 年的那个寒假,我们在一场沙龙后开启管理的突围之路。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园一隅的小园子“怡园”隐喻我们想要的教育模样——“怡然”校园文化。我们用“可供选择的、适合的、愉悦的”三个词语解读“怡然”。我们提出“怡然”状态下师生发展的样态:让每一名师生都得到发展,让不同的师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前一句话指向教育的“每一个”,后一句话指向教育的“这一个”。

围绕这样的师生成长目标,我们对学校的育人架构进行顶层设计:一是推出“技能达标”,为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设定不同学科规定性的达标项目,托底“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推出“校园吉尼斯”,为出类拔萃的学生搭建个人秀的舞台,落实了“这一个”学生的冒尖成长;三是坚持每学期一次、为期两个星期的“团队教研”,在确保所有教师都参与的情况下,扫清校本教研的盲区,落实“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组建“四人行”微型团队,让一名骨干带领四名青年教师,私人定制,量体裁衣,抱团成长,推动优秀教师“这一个”的先行发展。

师生成长的四个模块,在守住成长底线的基础上,催生了一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更快发展。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为学校发展代言,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很快突破了原来的“朋友圈”。

如今,回忆我与这所学校的故事,当然不是探讨我是否推动了这所学校的发展,而是在追问:在这所学校的这段经历,是否影响甚至提升了我的管理思维?

答案是肯定的!

海明威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名作家创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此,一名校长管理一所优秀的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然,海明威所说的“句子”,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白描或叙述的语言句子,而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和体验”。南化四小带给我的“独特的发现和体验”,不只是“让每一名师生都得到发展,让不同的师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这一哲学表达,更是支撑这一表达的具体行动与思考。

第一,学校管理要聚焦于人的发展。学校和学校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所有学校都承载着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促进生命个体健康和谐发展。“让每一名师生都得到发展”——不仅观照学生,也观照教师;不仅观照优秀者,更观照“每一个”。观照“每一个”,旨在“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底线。

第二,人的发展要看见个体的独特性。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好的教育,要尊崇规律,要尊重个体;要鼓励冒尖,要包容落后。“让不同的师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尊重差异性,落实适切性,努力让平凡者不平凡,让优秀者更优秀。

如此思考,南化四小显然是助推了我的发展。

把准儿童生长的节律

生命成长是有节律的,儿童生长更是如此。作为儿童童年生活的“重要他人”,学校管理者和每一位教师,要努力把准儿童生命成长的节律,不疾不徐,优雅从容,向美而行,向上生长。

2016 年8 月,我开始担任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校长。这是一所建校刚满6 年的崭新学校,这里有全新的校舍,以及年轻人集聚的全新的团队。建校6 年,前任管理者把握新建校应有的担当:努力按照现代学校的办学标准,配齐、配优学校的硬件设施。

但是,大学之大不看大楼,而看大师。大学如此,小学亦然。教育品质的高低从不靠硬件投入的多少来体现。好的教育,是在“硬件不软”的基础上,对“软件要硬”的更好追求。作为这所学校的新任管理者,我开始思考:待到建校10年时,这所学校应该呈现怎样的软实力?

围绕软实力的提升,我们把学校管理的视角从硬件转向软件,从可以看见的校园物型环境的优化,转向课堂之中看不见的师生素养的提升。但是,现代学校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当然不能再依靠“拼时间”与“拼体力”去获得,而是需要学校教育人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的“智慧打拼”。

我与管理团队一起向教师发问:“我们怎样解读我们校标的含义?”

他们告诉我:“我们的校标是‘建邺实小’首字母‘JYSX’艺术化的组合。”

我说:“这样的解读是否浅表化?我以一个新来者的身份,看到的分明是一只小蜗牛的图案!”

他们点头附和。

我又追问:“一只蜗牛会有着怎样的教育寓意呢?”

他们思考,然后想到了作家张文亮的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想到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一只蜗牛竟然有如此的教育隐喻!于是,学校的校标不再只是校名首字母的艺术化符号,小蜗牛成为师生校园生活中的精神图腾。

找到了软实力提升的落点,我们开始与专家对话。我们邀请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宋宁先生定期走进校园,与我们的管理者对话,与学校的青年教师对话。在看似漫无目的的聊天之中,我们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及时搜集、串联,逐步从一只小蜗牛的身上表达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小蜗牛行动缓慢,就像成长中的儿童一样,岂能急于求成!

小蜗牛有两对触角,蜗牛用它们来辨明事物,辨别方向——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要潜心探索!

小蜗牛的柔软身体,紧贴地面,让它得以稳健行走——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行稳才能致远!

于是,我们以校园图腾“小蜗牛”为文化隐喻,提炼“支持儿童慢生长”的教育主张,并逐步建构富有学校特质的“小蜗牛童韵课程”体系:一是以小蜗牛的“软体躯干”为隐喻,打造“童真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儿童行稳致远的能力;二是以小蜗牛的“两对触角”为隐喻,分别打造“童美课程”和“童善课程”。其中,“童美课程”是审美的课程,拥有美的情操,才可以像蜗牛一样探索“诗和远方”;“童善课程”是德行课程,拥有好的德行,才能像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在这样的理解和建构中,我们陆续通过了南京市特色文化示范学校的申报、南京市首批德育课程基地的申报、南京市首批特殊教育示范基地的申报,直至成功创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

讲述这所学校的故事,我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所学校的四年经历,带给我怎样的启迪?答案应该是:看见儿童,找到儿童生长的节律。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支持儿童慢生长,就是要寻找儿童生长的节律,并形成和谐的共鸣,进而奏出美好的乐章。

小蜗牛的教育隐喻,“支持儿童慢生长”的教育主张,让我变得从容,变得淡定。好的教育管理,需要云淡风轻以后的优雅与从容。

追求学校管理的格局

一名好校长,需要有办学的高度与管理的风度。2020 年秋学期开学的前两天,我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以下简称“新城小学”)。

新城小学原本是一所肇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的乡村学校,随着区划调整、新区开发、集团化办学,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在按照6轨36个班办学规模设计的校园内,纯学区生已经达到了12轨72个教学班。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让这所原本的乡村小学一跃成为南京河西新城规模较大的热点学校。

非洲有一句谚语:“我们的身体走得太快,我们的灵魂是否能够跟上?”作为教育人,我们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诘问?

乡村学校的办学历史,让我们的校园保持着非常淳朴的教风、学风;现代化城市客厅的区域定位,又呼唤我们的学校必须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视野与现代化的办学格局。文化传承与管理创新,成了我们办学亟须突破的高原瓶颈,更是摆在我这位新任校长面前的必答卷。

有境界自成高格。我和我的团队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拟定为契机,梳理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提炼办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在乡村学校的淳朴与现代学校的高雅之间寻找办学的契合点。我们挖掘教师队伍中的资源优势,对接新课程方案中的学校美育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方向——“美学思维·现代学校”。

明晰发展方向以后,我们开始探寻抵达目的地的路径。我们聚焦“塑造有记忆的童年,生长带得走的能力”的育人目标,逐步构建“美丽的校园、美好的教学、美妙的学习、美善的关系”四条办学路径,打造校园生活的生命感、设计感、存在感、共振感、成就感,努力让校园从淳朴走向高雅,让教师从辛劳走向优雅,让学生从勤奋走向从容。

为了“十四五”教育蓝图的落地,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美学教授易晓红博士、江苏省教科院张晓东博士定期走进校园,为教师做美学讲座,与教师开展美学沙龙,在美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提升、清晰教师团队对美的理解。我们丰富教师社团课程,让教师在瑜伽、茶艺、舞蹈等社团组织中,沉浸式感受美,体验美,直至成为美。我们借助“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契机,内挖教师队伍潜力,外引社会资源补充,不断丰富学生社团课程。星辰合唱团、星辰民乐团、舞蹈社团、非遗项目,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具身体验中,接受美的洗礼,沐浴美的熏陶。

好的教育是讲究格局的。新城小学的3 年美学实践,正带来校园生活静悄悄的变化。目前,学校的“立美”好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南京市第二批“四有”好教师团队,我们的德育品牌项目“向美而行:以美润德助力儿童品格提升行动”入选南京市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并被推荐参评省级项目。

新城小学故事的序幕刚刚打开,但是给予我的管理启迪已日臻清晰。好的教育需要追求格局,而有格局的教育一定是有灵魂的。有人说,学校不是工业,因此不能做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学校是农业,需要教育人田间畦头的精耕细作。但是,朝向未来的现代学校管理不能只顾埋头拉磨,更要抬头看路。埋头拉磨,让工作精细;抬头看路,让管理精致。有格局、有灵魂的教育需要追求“烟火中的诗意”,需要“贴着地面舞蹈”——既要向下深耕,把管理的根扎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最重要的场所;更要向上仰望,把育人的主张贴合时代的脉搏,置身“立德树人”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在新课程新课标的话语丛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句”。

尾 声

哲学研究者发现:不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还是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他们常常以追忆过去的方式,来确立现在和未来。今天,追忆我与三所学校的故事,也是为了确立我的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在三所学校,作为校长的我努力做了一点分内之事,但是三所学校回馈给我的营养却远远超出我的付出。第一所学校告诉我,教育要有自己的表达,学校与学校相同的是“做什么”,不同的是“怎么做”与“怎么说”——“怎么做”出策略,“怎么说”出思想;第二所学校警醒我,教育要看见儿童,看见儿童的完整生活,看见儿童的成长规律;第三所学校告诉我,好的学校应该追求怎样的格局与境界。在努力服务三所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三所学校又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我。原来,校长与学校,是教育的互相成就!

追忆三所学校的故事,让我逐渐清晰自己理想中的校园生活的模样:优雅而从容!让校园中的生命走向优雅,就要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怎样理解儿童,就会怎样对待儿童;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方式,又直接影响儿童校园生活的品质。因此,我们要认可“儿童是美的”,哪怕有缺点存在;要明确“学习是创造美的”,不只是汲取知识;要清楚“儿童的学习之美是不一样的”,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让校园中的生命行走从容,就要确立正确的成长观。管理者怎样理解成长,就会怎样评价教师的“教”;而教师“教”的方式,又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生活的质量。因此,我们要认可“生命是向上生长的”,明确“一切生长是有节律的”,把握“儿童的生长节律是不一样的”。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不会行色匆匆,我们才会以静待花开的心态,支持儿童慢生长。

怀特海说:“拘囿于惰性思维的教育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学生的生命成长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此,校长的领导力提升同样如此。新时代呼唤教育的“大先生”,校长要努力培养“大先生”,并勇于成为“大先生”的“头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规避“惰性思维”,绝不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富有温度的校园内,创作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剧”,让学生、教师和自己一起成为“剧中人”。

猜你喜欢
蜗牛校长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论校长的修养
蜗牛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