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理念指导下提升高校学籍管理质量的思考

2023-09-06 01:58张荻
科教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质量

张荻

摘要“以本为本”理念强调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高校教育教学需围绕“以本为本”展开。学籍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文章围绕“以本为本”理念,从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信息化及管理队伍等方面对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展开思考,旨在为提升高校学籍管理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以本为本;学籍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47

2018年,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本为本”。“以本为本”的第一个“本”字既可以理解为“本科教育”,包括本科阶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理论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毕业就业等与本科“教”与“学”相关的全部问题,又可理解为“本科生”,关注学生在本科阶段全程、全方位的获得感,注重学生的发展;第二个“本”字为“根本”,强调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1]。

高校学籍管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本科教育自身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本科生自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涉及注册、在校学习情况、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核、证书发放等各环节的动态综合管理。学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践行“以本为本”至关重要。

1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学籍管理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基础。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新形势,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在制订程序和文本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1.1.1制订程序

学籍管理制度依据《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及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订[2],可以被视为法律法规在高校管理层面的延伸,其制订程序必须充分体现“法治化”。但学籍管理制度通常由学籍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起草,在学校内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经相关会议审议后,以职能部门或学校的名义发布实施。整个制订过程缺少教职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的参与,缺乏民主性;制订程序简化,缺少立项论证、专家审查环节,尤其缺少专业法律人才审查,导致制度中涉及法律问题的正确性无法保证,缺乏合法性[3]。

1.1.2文本内容

学籍管理制度在高校内部具有权威性和教育性,目前的文本内容更强调“管理”而非“服务”,重视学生的“义务”而非“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甚至部分学籍管理制度存在与上位法矛盾、抵触或突破上位法的情况,导致学校“权力滥用”,学生“权利受损”,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甚于引发诉讼情况。

1.2制度宣传有待加强

学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宣传手段为印发《学生手册》和校内网站发布。但学生及教师未必认真阅读制度内容,学生对涉及自身切实利益的政策未必了解透彻,教师对制度的理解程度不一,对各自责任亦不明确,在工作交叉中易造成矛盾和分歧。

1.3管理程序有待规范

程序瑕疵主要体现在管理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两方面。合法性方面,部分高校未实现法治化管理,工作中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问题,强调实体的权利义务,忽略程序正当,导致处理程序缺位、颠倒、无时效等情况,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等合法权利;规范性方面,部分高校管理规定存在工作程序不严谨或含糊不清,导致规定不具备可操作性,或学籍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程序严格执行等情况,导致实际工作程序混乱,纠纷频发。

1.4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早期学籍管理工作多采用手工作业方式,造成工作人员负荷高、管理效能低、精确度不足等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学籍管理系统的投用,使得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都有所提高。但目前管理系统较落后,功能开发和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学籍管理信息共享存在壁垒,难以实现与其他管理系统,如学工系统、财务系统、档案系统等和官方信息平台的实时共享,需要人工重复作业等问题,亟待完善[4]。

1.5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高水平的学籍管理需要一支稳定、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专业队伍。但由于學籍管理工作烦琐复杂、责任重大、难出成效,以及高校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学籍管理队伍稳定性不足且长期缺乏专业规范的培训,部分管理人员自身思想落后,不愿改变,对政策文件不清楚,对现代信息技术不了解,造成管理效能低且混乱,无法彰显“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以本为本”理念下提升高校学籍管理质量的举措

2.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修订完善与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5]。

2.1.1强化“依法治校”

学籍管理制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辩权等合法权益。如制订学籍管理制度时,可以采取听证、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校内外各利益方的建议,使广大师生的合法诉求得到充分体现;增设制度合法性审查环节,征询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制度合法适用,未与上位法抵触或突破授权范围;建立便捷、通畅、有效的申诉途径[6],尤其作出对学生不利的学籍处置前,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处置后采取必要措施积极教育挽救。

2.1.2立足“立德树人”

学籍管理制度不能只强调行政管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服务学生,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管理之中。如学术诚信问题,一方面强化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另一方面建立约束和惩戒机制,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学生,限制其获得学位及学术称号、荣誉等,并视情节予以相应处分[7]。

2.1.3引导“四个回归”

学籍管理制度应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求真务实。如强化过程性评价,在转专业、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等激励性制度中,突出考查学生的一贯性学业表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落实学业警示及帮扶制度,对学生潜在或现实的学习问题予以提醒,针对性地给予帮扶措施,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1.4落实“管理育人”

学籍管理制度不能仅考虑管理的便利性,还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的前提下,将规范管理与育人理念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如实行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学生延长最长在校专业学习年限,且复学后申请转专业可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制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推进校内辅修专业教育和对外交流学分互认制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8]。

2.2拓宽制度宣传途径

完善的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落地推进才能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制度宣传途径,除了《学生手册》《宣传手册》、展板等传统纸媒外,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教务管理系统、官方网站等网络媒介通过视频、音频、图片、PPT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组织业务相关部门、二级学院以线上或线下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学习交流,通过辅导员、学业指导老师以及任课教师的解释说明,自上而下推动学籍管理制度宣讲工作,使学籍管理制度深入人心[9]。

2.3规范学籍管理程序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程序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规范的程序,明确程序要求,自觉维护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如创业休学程序,学生提出申请后,学校应组织校内外专家团队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审核认定,并予以创业指导;处分、处理程序,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或其他不利处理决定前,应及时告知学生学校拟对其作出处分或处理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听取学生的陈述与申辩,进行合法性审查后,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方可办理;送达程序,学校出具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分或处理决定后,应出具告知书,并按法定要求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交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出资人);申诉程序,学校应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并获得救济[7]。程序贯穿于高校学籍管理始终,正当的程序是确保学籍管理合法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基礎,更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实现依法治校的必由之路。

2.4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思想认识,主动适应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打造安全稳定、功能全面的“互联网+”管理系统。一方面,系统应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开拓线上学籍管理新路径,如学籍异动管理,既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做到材料完备、手续严谨、操作规范,又要方便学生申请及相关学院和部门审核,通过线上申请及审核,避免学生在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间奔波,极大地方便师生;另一方面,教务处、学工处、团委、财务处、档案馆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教学单位的日常工作均与学籍信息密切相关,打造多部门(学院、教学单位)联动平台,实现各部门(学院、教学单位)信息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既方便师生查询调用,又便于学籍管理业务线上办理[4],使学籍管理真正实现自动化。

2.5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

学籍管理工作烦琐、复杂、责任重大,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个人角度上,学籍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使高校学籍管理法治化工作落到实处[10];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能够细致认真地处理大量信息数据,确保学籍数据、学籍档案、成绩数据等信息准确无误,并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耐心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1];需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政策理论、管理方式方法和实际操作技术等知识、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思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学校层面上,高校应配齐配强学籍管理人员,管理队伍中应包含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同时,高校应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定期与兄弟院校进行业务交流,更新必备的业务技能,提高业务素质[12]。

综上所述,学籍管理是一项牵涉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在“以本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应当从管理制度建设与宣传、管理路径、管理信息化和管理队伍构建等各方面提升本科学籍管理水平,为实现本科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固本强基。

参考文献

[1]杨梦晓,周继良.“以本为本”的学术解读、现实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探索,2021(3):43-48.

[2]和牟.法治维度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9(41):8-10.

[3]田伟伟,李莹,丁先峰,等.依法治校视角下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J].法制博览,2022(10):119-121.

[4]居丽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152-155.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供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3):34-41.

[6]刘俊.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学籍管理法制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8-71.

[7]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2017-2-16).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 296385.html.

[8]王娟,纪磊,钟凰元.管理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6):84-85.

[9]汤志松,于洪杰,徐春栋.浅谈高校学籍异动管理现状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31-232.

[10]韩萌.高校学籍管理的法治化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20-21.

[11]黎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岗位适应能力[J].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2):236.

[12]胡潇月.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及提升途径[J].知识经济,2020(10):160,162.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应用策略
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