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溢血患者治疗中早期低分子肝素应用的效果研究

2023-09-06 11:01陈少波冒秀宏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脑溢血周径肝素

陈少波,冒秀宏

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

脑溢血疾病作为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疾病的发作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重症脑溢血的预后效果不佳,需要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循环的速度较为缓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2]。对于脑溢血患者而言,静脉血栓发生的第一时间若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便会对生命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严重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为了避免疾病的恶化发展,要想改善重症脑溢血患者的预后效果,需从治疗工作的开展入手,在发病早期便采取预防并发症发生、预防不良预后效果发生的措施,降低因疾病突然恶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3-4]。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作为预防疾病恶化、改善预后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进一步证实该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东台市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92 例重症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运用低分子肝素在重症脑溢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92 例重症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9;年龄41~74 岁,平均(52.13±3.29)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18;年龄40~75 岁,平均(52.32±3.2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 诊断确诊为脑溢血的患者;②基底节区、脑叶出血量在30 mL 以上,脑干出血5 mL 以下,入院后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或是保守治疗的患者;③经超声检查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患者;④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脑室出血的患者;②近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③凝血功能显示异常的患者;④继发于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导致脑溢血发生的患者;⑤合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⑥急、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平稳控制血压,甘露醇(国药准字H32026395;规格:250 mL)控制患者颅内压,静脉滴注,1 次/d;脑苷肌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5068;规格:2 mL)营养脑细胞治疗,静脉滴注,1 次/d,10 mL/次。采取间歇气压泵或肢体被动运动等物理疗法,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的第3 天为患者皮下注射那曲肝素钙(国药准字H20153155;规格:0.3 mL∶3075AXaIU)治疗,4 000 IU/d,连续注射2 周。在入院后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对患者进行颅脑CT 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评估患者血肿变化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静脉血流的速度,其中静脉血流包含腘静脉和股静脉两种。

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下肢周径缩小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显效;患者下肢周径缩小但伴随轻微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有效;患者下肢周径无变化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为严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对比组间患者脑血肿扩大、血尿、皮肤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和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周径、静脉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和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和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重症脑溢血是一种危重的神经外科急症,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减压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支持。该病情的处理非常紧急,治疗的目标是尽早减轻颅内压力,维持脑血流灌注,减少神经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重症脑溢血患者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治疗重症脑溢血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药物治疗方面,通常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甘露醇,用于降低颅内压力,并通过渗透性作用减少脑组织水肿[6-7]。此外,还可以应用镇静剂和抗惊厥药物,以减轻患者的脑代谢率和控制癫痫发作。手术干预是重症脑溢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8]。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颅骨切除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颅骨切除术可以通过减少颅内压力和脑组织受压,来减轻脑组织损伤和缺血[9]。脑室穿刺引流术可以通过排除脑脊液积聚,减轻脑室内压力,改善脑血流。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血剂,广泛应用于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该药物的应用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积极作用。然而,在重症脑溢血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一方面,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液黏稠度,维持脑血管通畅,同时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脑溢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10-11]。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有助于维持脑血流稳定。另一方面,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12]。由于脑溢血本身已经导致脑组织受损和出血,进一步的出血可能加重脑损伤并恶化预后。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需要谨慎权衡潜在的益处和风险。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早期运用低分子肝素可能对重症脑溢血患者有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患者在脑溢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方面效果更好,该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颅内压力的上升,改善脑血流灌注,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4]。对于重症脑溢血患者而言,早期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阻断血栓形成的过程。同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助于维持脑血管通畅,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和损伤[15-16]。因为该药物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自由基损伤,降低脑溢血引起的细胞损伤,并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和稳定性。这有助于维持脑血流灌注,减少脑水肿和血管壁的渗漏,改善脑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状态[17]。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本文研究证实,在重症脑溢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早期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缩小患者下肢周径,调节静脉血流速度,缩短患者入住ICU 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降低患着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可见该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林康越等[18]在研究中指出早期运用低分子肝素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腘静脉血流速度(21.34±3.88)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8.13±4.86)cm/s 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患者疗后下肢周径(29.02±3.05)cm,腘静脉血流速度(22.58±3.52)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8.15±3.85)cm。对比可见,本研究结果与林康越等[18]的研究成果相似,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重症脑溢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见该治疗方式值得在重症脑溢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溢血周径肝素
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在下肢手术中的探讨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因鸡粪争吵老汉突发脑溢血当事人被判部分担责
藏医涂擦疗法对血瘫(脑溢血)病康复期的临床观察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