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军,汪 翔,陆建珍,徐雪高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2.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江苏南京 210014)
当前,为破解农业生产面临的从业人口锐减、生产力不足等问题,我国逐步跨入“机器换人” 的农业机械化新时代[1]。2020年,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拥有量达3 383万台(套),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39.2%[2]。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支撑[3]。2020年江苏省拥有各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6.34万台(套),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以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从粮油作物向园艺、果蔬、畜禽、水产品等产业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种类向粮食烘干、果蔬清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多样化加工机械发展。同时,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能力不足、作业效率有待提高以及初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加快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发展,加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的研发应用,是完善江苏省现代化农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4]。
1.1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稳定增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11—2020年)》数据显示,2010—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数量从25.61万台(套)增长到26.34万台(套);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从228.58万kW增长到275.74万kW,10年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得到了稳定增长(表1)。2010年以来,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类型中,柴油机动力机械基本保持稳定,电动机动力机械增长速度较快,可见,江苏省绿色高效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成效显著。
表1 2010—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情况
从机械种类构成来看,2010—2019年,江苏省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数量保持稳定略有增长;江苏省果蔬类和茶叶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数量增幅较大;江苏省棉花类经济作物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数量下降明显(图1)。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10—2020年)》。Note:Data are from China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Yearbook(2010-2020).
江苏全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种类呈现出由粮油类初加工机械化单一模式向粮油类大宗作物、果蔬类经济作物初加工机械化的多元化模式转变。2012年以来,江苏省粮食类初加工机械由机动脱粒机向烘干机械转变(表2),机动脱粒机从2012年的18.39万台下降到2019年的6.09万台;谷物烘干机数量从2012年的0.42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2.87万台;江苏省果蔬类加工、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初加工机械结构在不断改善,果蔬保鲜贮藏设备从2012年0.97万台增长到2019年1.30万台;江苏省茶叶初加工机械数量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2019年各类茶叶加工机械数量是2010年的近2倍。江苏省作为经济类作物生产大省强省,对果蔬、园区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需求十分迫切,全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为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械装备保障。
表2 2012—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及动力
1.2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量持续增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11—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江苏省粮食、油料、果蔬、茶叶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量逐年增加(图2),其中,果蔬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量增长最为显著,2019年,机械清洗蔬菜数量1 247.70万t、清洗水果数量312.42万t;机械保质蔬菜数量304.75万t、保质水果数量86.37万t;粮食烘干、果蔬保质保鲜、果蔬清洗分级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量增长迅速(图3),稻谷烘干机械作业量增长速度也较快;江苏省桃、梨、葡萄等水果初加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了快速增长。江苏省棉花初加工机械作业量严重缩减,这与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显著相关。
图2 2010—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数量(一)Fig.2 Quantity of machinery operation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mary processing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9(1)
图3 2014—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数量(二)Fig.3 Quantity of machinery operation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imary processing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9(2)
总体而言,随着江苏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需要调整与之相匹配、相适应,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能够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对象得以扩展,也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3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农产品机械初加工服务收益为65.93亿元,较2010年得以大幅提升。当前,江苏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经营服务组织积极进入到农产品初加工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粮食烘干、粮油加工、果蔬分级等初加工机械化的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作业量随之不断增加,从事农产品机械化初加工的作业服务收入也呈现稳定提高趋势。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规模化经营组织在农产品机械化初加工社会化服务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甘薯初加工机械化为例,甘薯规模生产户通过采用甘薯机械化初加工技术,利用小型清洗设备对甘薯进行清洗、除垢,代替了人工清洗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用先进的甘薯分级机械进行分级处理,实现了甘薯的快速分级分捡,显著降低了分检环节的加工成本,提升了甘薯加工的综合效益;加工企业通过利用自动甘薯烘干设备对甘薯进行干燥处理,避免甘薯的霉变腐烂和冻损冻伤,实现了甘薯制品提质增效。
1.4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收益能力持续彰显江苏省粮食烘干机械动力和初加工机械作业量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其中,粮食烘干机械动力从2012年的7.14万kW增长到2019年的39.43万kW,期间机械动力增长了4.52倍;粮食烘干机械作业量从2012年的293.99万t增长到2019年的1 756.95万t,期间机械作业量增长了4.98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中在推动全省粮食作物机械化烘干减损增收中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使用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晾晒,起到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产后损失、提高处理能力和提升粮食品质的作用。
江苏省果蔬初加工机械数量和初加工机械作业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其中,果蔬初加工机械数量从2010年的0.22万台(套)增长到2019年的0.87万台(套),增长了2.95倍;果蔬初加工机械作业量从2010年的56.00万t 增长到2019年的1 560.12万t,增长了26.86倍。果蔬产业发展中的清洗、去皮、分级、烘干、包装等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应用,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产种植户深度融入果蔬全产业链的难题,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开支,提升了果蔬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2.1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量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仍有较大差距。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凸显,也存在农业机械化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5]。从产业、品种和环节上看,粮食和果蔬等产业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业、渔业、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等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同一作物不同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有差异,比如果蔬的采后整理、分级包装等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缺少适用机械装备。
2.2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江苏省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力度尚有不足,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服务能力也亟待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全省从事农业田间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服务收入分别为244.14亿、65.93亿元,可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服务收益相较于农业田间作业、农产品运输作业等环节的机械服务收益显著偏低。此外,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机械化初加工数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服务主要集中在粮食的脱壳烘干、水果的分级清洗、茶叶的揉捻干燥等初加工作业,而在畜禽、水产品、特经作物等农业产业的机械初加工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2.3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人才缺乏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技能亟待提升。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和研发力量较弱,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对各类型加工机械的需求。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季节性较强,初加工机械装备设施的投资回报周期长、综合利用率低,对人才、技术、资本的吸引力不足[6],导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程度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常面临缺乏高素质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操作手[7],一些较为先进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备无法在基层全面推广应用[8],人力资源成为制约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9]。
2.4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当前,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在机械设施设备用地、农机购置补贴、贮藏保鲜设施建设补贴等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办法举措滞后于现实发展需求。例如:农业机械“存放难”问题还未有效解决[10],机械装备设施建设用地还存在一定困难;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均衡发展的措施有限[11],扶持资金数量少政策受益面有限[12],导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投资主体积极性受限。
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弱项短板,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配套措施,以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3.1 持续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应用以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联合农机化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相关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制造,重点推动高效去皮脱壳、节能干燥、绿色储藏、快速预冷、清洁分级及冷链物流等关键机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粮食初加工上,发展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烘干、机械通风储藏、烘储一体化设施装备。果蔬、肉禽、水产等生鲜农产品初加工上,发展保鲜、冷冻、冷藏、清洗、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机械。特色农产品初加工上,发展去皮脱壳、混合调制、精选分级、理条成型等初加工机械。
3.2 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引导,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烘干、贮藏保鲜、清选分级、包装物流等初加工机械化服务,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延伸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服务链条。发挥江苏省各类农产品加工协会、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桥梁作用,连接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企业基地与市场,发展“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农产品初加工承包服务、订单作业等机械化作业的新模式,加快推进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作业社会化服务向农产品初加工的全环节、全链条、全产业延伸。
3.3 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智能化水平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设施进行装备物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对农产品初加工重点设施装备实时信息采集和智能数据库管理,推进江苏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与大数据、智能化一体式融合发展。通过项目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和鼓励产学研推用各方面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共同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训和推广服务。开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操作、机器维修、设备维护等业务能手,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机械智能化改造同步发展。
3.4 优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扶持政策推进农业用地、农机及初加工机械设施用地等相关土地政策组合优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向所在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集。合理确定列入补贴目录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的补贴资金额度,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农产品加工主体对机械装备补贴的需求。鼓励经济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联社等主体开展机库室、机耕路、烘干机棚等设施条件建设,适应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新融资模式,开展农机抵押贷款、综合保险、信用贷款、融资租赁等创新金融、科技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