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凯里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2023-09-27 10:13刘立波樊传慧刘雅兰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学科专业服务

杨 芩,刘立波,彭 舒,樊传慧,刘雅兰

(1.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2.黔东南园艺研究中心,贵州凯里 556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1],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3]。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前提和基础[3],因此深化高等院校农科教育改革,加快新时代“新农科”建设,培养双创型高素质新农人,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涉农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农科类专业人才更少。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涉农专业人才以及充分发挥涉农专业人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功效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新农人的培育是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当前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1]。

地方院校涉农专业是培养区域实用技能型新农人的主体,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必须加强实用技能型新农人的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三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4]。然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新建性,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学科与专业的受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其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各自建设的“两张皮”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而且使学科发展与专业发展出现失衡[5-7]。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检验表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解决学科专业“两张皮”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且各高校就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达成了共识,认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范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地方本科高校主动顺应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规律、推进发展变革以实现新兴崛起的战略行动[8]。

凯里学院园艺专业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和办学定位,实现了目标使命一体化;以学科研究方向为纽带,搭建科研与教学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同时,构建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以及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资源融合共享,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对园艺学学科和园艺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实践成效进行了梳理,以期总结经验和及时发现短板,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发展和育人的格局不完善,彼此脱节,未能互融互促、聚集形成育人合力。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核心课程的匹配度不高,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3)专任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对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关注和精力投入不足,未能找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4)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生产实践、学科前沿、区域产业需求脱节,导致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不高。

(5)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研究方向未能聚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承担教学的课程与其研究方向不符,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培育难。

2 探索与实践思路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聚焦服务贵州省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推进农业大发展;以围绕“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做优特色农业建设面向大湾区的生态农产品基地为落脚点;以凯里学院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为指导,以园艺学学科为引领,以新农人培育为特色,深度推进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纵横一体互融互促,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园艺学学科专业教师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意愿方向,结合以往科研成果和主讲课程,对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发展方向深入分析。

3.2 文献分析法学科专业一体化在全国已有一些优秀案例和成果,可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前期建设集成,合理利用已有的案例和成果进行探索。

3.3 案例分析法基于解决区域产业实践难题的科学研究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案例分析有助于探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服务课程建设。

3.4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该学科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发现现有不足之处。

3.5 比较研究法在园艺专业相同人才培养方案下对比是否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支撑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效果,探讨建立学科支撑课程教学的模式。

3.6 实践检验法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将构建的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体系应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对应用成效进行评价、分析和信息收集,进行反馈信息检验。

4 基本观点

(1)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是系统工程,诸多要素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与重塑不可能面面俱到。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出发,反思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聚集形成育人合力的瓶颈,能更有效揭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要素,探寻改革与重塑策略。

(2)服务乡村振兴是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的主线,服务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是涉农学科、专业打造特色的落脚点。从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建设的全视角出发,洞悉和反思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症结,找准一体化发展的结合点。

(3)学科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依托的基本学术单位,是专业建设的基石;学科方向的凝练是专业特色打造的基础;学科建设打造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优良师资保障;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的优质平台;学术成果是专业课程建设的和教学改革的知识源泉;专业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4)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创新训练、提升创新能力,而且催生丰硕的高水平学术成果应用于课程建设和教学,同时也促进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等优质平台的建设。专业建设培育的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名师不仅可以促进学术团队建设,而且可以促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5 主要内容

5.1 以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生产实践难题和核心课程建设为目的,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有利于一体化建设,学术成果丰硕,学科建设成效良好园艺学学科以服务国家、省和州区位发展战略为根本,立足黔东南地区孕育的特色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和山地生态特色园艺产业;立足以培养区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以产业链和学科方向服务核心课程建设互融互促为线索,凝练成“特色园艺植物高效栽培与生理生态、特色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特色园艺产品生态贮藏保鲜与加工”3个学科方向。学科方向一“特色园艺植物高效栽培与生理生态”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服务区域山地高效农业生产栽培,而且可以服务核心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观赏园艺学的建设;学科方向二“特色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服务区域山地高效农业良种选育,而且可以服务核心课程园艺作物育种学的建设;学科方向三“特色园艺产品生态贮藏保鲜与加工”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服务区域山地高效农产品贮藏加工,而且可以服务核心课程“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的建设。

基于凝练的学科方向开展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为该区域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园艺产业提供产业支撑,而且可以服务核心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平台和团队的建设,最终实现了学科的良好发展。园艺学学科2014年被凯里学院增列为校级重点学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2021年被凯里学院增列为校级一流学科。近年来,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40项,与州内外近20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共建协议;获科研经费1 175.61万元,其中横向经费248.62万元;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5.2 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实用技能型新农人培育,强化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实践环节,专业建设成效良好经过10余年的积淀,凯里学院园艺专业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服务贵州省农业产业,响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为基础,培养方案突出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嵌入式校企(地)联合培养为模式,注重产、教、研、学融合发展,教育与行业融合发展思路鲜明,形成了以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9],毕业论文“两阶段导师制”[10],“一主、两线、三结合”集中实践教学[11]以及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模拟承包制体系[12],形成了立足地方,服务贵州,面向全国,培养“学农、爱农、为农、会做、能授”新型农林人才的专业办学定位,实用技能型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凯里学院园艺专业先后入选贵州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涉农重点专业和一流专业,先后入选凯里学院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一流专业和“双万计划”培育专业,校级评估和转型发展验收获优秀等次,成效显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发表教研论文26篇,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凯里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5.3 以服务学科与专业互融互促发展为思路,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以服务学科与专业互融互促发展为思路,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建成贵州省蓝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各1个;建成校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训基地1个和校外实训基地8个,强化科研与教学条件建设;平台教学条件夯实,实验实训条件充足完善,促进新农人培养。建成的省级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平台,以学科竞赛和创业活动为载体,以“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特色课程、兴趣小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论文“两阶段导师制”和教师科研项目融合为纽带,延伸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2020—2022年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12项,获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10项,学生创业成功注册公司6家,获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构建实践创新育人体系,促进实用技能型新农人培养。

5.4 以区域精品果业生产实践需求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堂革命为抓手,名师引领,组建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人才培养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区域特色精品果业蓝莓的产业链为线索,组建了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蓝莓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结合蓝莓生产实际,以土壤改良与营养特性、授粉受精生物学、避雨栽培与水肥一体化、贮藏与保鲜为线索,凝练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项,贵州省教育厅“十二五”重大专项1项、一般项目3项;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团队中有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拔尖人才1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发展潜力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

贵州省普通高校“金师”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堂革命为抓手,组建“园艺学”校级一流教学团队,拥有教师18人,其中博士8人,培养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农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选树对象各1人,省级创新创业导师3人,团队获各类荣誉与奖励省级16项、州级5项、校级43项;主持专业建设项目省级4项、校级3项;主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省级4项、校级8项,发表教研论文20篇,主编出版教材1本,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发展潜力好。

5.5 以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培养为目标,科研反哺教学“四化”重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师生互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4个矩阵将人才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培养[9]。基于园艺专业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素质三大素质以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创业、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行分解,并通过矩阵确定实现每种能力的课程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使每种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以及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培养,具有鲜明的“金课”属性[13-14]。

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四化”重塑教学内容和三阶段四时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抓实课程建设,建成6门优质课程,促进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以区域产业和特色产业链为线索,通过科研反哺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实用化、区域化和前沿化重塑;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引、测、探、巩”四时段课中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课前线上注重过程与“三基”,课中、课后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9],建成一流课程或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2门、校级4门,获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

6 创新点

6.1 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四化”重塑教学内容,促进地方性实用技能型新农人培育以产业链和地方特色产业链为线索,以科研反哺教学解决生产难题为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实用化、区域化和前沿化重塑,体现了“产、教、科”融合发展以及“创新性”与“挑战度”,“新农科”教学理念鲜明。

6.2 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能有效促进“三全育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实用技能型新农人培育构建了以课程教学的主体、全过程、全方位为线索,以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中教学四时段的关键教学环节为重点,覆盖课程教学全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育人格局。

6.3 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实用技能型新农人培育基于新型农林人才培养,分享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为果农及时解决生产难题,建成区域性、应用型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和“黔山凯园”微信群,实现思政元素渗透教学全过程,促进地方性应用型新农人培养。

7 探索与实践成效

专业与学科互融互促,培养要素互融互促,促使办学支撑条件夯实完善。自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探索和实践以来,有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如何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以人才培养全过程关键要素为线索,构建六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促进专业与学科互融互促,建有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省级创新联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训练中心、重点实验室各1个;建有实训基地校内1个、校外8个;实现培养要素互融互促,促使办学支撑条件夯实完善。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一流教学团队1个,学科专业负责人被评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农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选树对象,团队成员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州级优秀教师、创业导师等各类荣誉与奖励省级16项、州级5项、校级43项。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育质量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带动省级“金课”建设,课前开展实践调研和支农互助平台服务,解决生产难题72个,开展技术服务150余人次,合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3个,价值得到体现,为农情怀得到提升,受到服务对象赞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显著提升,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12项;获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目标达成和职业成长满意度在91%以上,实习、就业得到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相关企业主动联系学生去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建设特色鲜明,专业建设和育人成效显著,上级部门、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同行、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服务对象认可度高、反响好,人民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在线、腾讯新闻、学习强国、众望新闻、黔东南微报等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

猜你喜欢
学科专业服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