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式探讨

2023-09-06 13:53朱建锋
小学生 2023年13期
关键词:正比例小数双减

☉朱建锋

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内容、能力水平、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多个维度,认真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这对实施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把提高备课能力作为贯彻“减负”工作的重要基础,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减负”与“提质”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本文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进行了浅析。

一、“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景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在生活情景中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日常情境中体验数学对于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方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学习价值。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得以解决。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1]。

例如,在讲述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就成正比例关系两个量的图形特点进行展开。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相对应的量表示的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正比例图形是一条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个量的变化情况,同时根据图像还可以在已知一个量的数量时,找出这一个量的对应数量。两个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时,这两种量才成正比例关系。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教师在讲述完正比例的基本知识点后,就可以将正比例知识点融入日常生活情景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然后对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字母x、y 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 =k(k一定),教授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变量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2]。

二、“双减”背景下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进行教学的策略

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就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易理解和掌握。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阶段,理解力也不是很强,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的作业和课外负担减轻了,在教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及公式通过自己的教学逐渐转变为形象化的图片及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在未“双减”之前,教师只讲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再加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困难,更强化了对于数学的厌恶心理。因此,教师要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特别充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尤为重要。特别是“双减”后,学生不再依赖题海战术去理解知识,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概念及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图片及视频。

例如,把枯燥无味的100-30 =70,变为小明从妈妈那里一共拿来100 元去买东西,已知每支钢笔10 元,每块橡皮5 元,铅笔每支4 元,文具盒一只30 元,小明买了一支钢笔,买了五支铅笔,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文具店老板,那么请问作为老板的学生,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让他们理解到数学在日常购买中的重要作用。将抽象的数字赋予其一定的生活意义,使其更加形象化,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及运用。

三、“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

数学课理论性较强,学生觉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太遥远,都不愿意学。“双减”政策,为内卷旋涡中的孩子松绑、减负,将从根本上呵护孩子天性,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幸福留给孩子,从而守住孩子身心健康的底线,守住教育本真、本位的底线,以实现教育本真、本位的回归,让学生把认为是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变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合理利用的工具。对于好奇心强对事物有刨根究底特点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阅读数学书上编排的相应的数学知识课外拓展等栏目,以及那些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把数学的“学科知识”变成学生可以感受、操作、体验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感受数字的美妙,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参与数学日记的写作、思维导图的制作、数学游戏的开展、数学魔术的展示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对数学的好奇及兴趣。而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明确,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发展的数学关键能力也不同,而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表现在不同的练习设计中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最基础的作业要求是学生能正确计算结果,而能说出其中的原理及寻找更加简便的运算方法则是对学生更高一层的要求[3]。作业的合理设置之外,教师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因材施教。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就小数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及小数的意义展开教学,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及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古时候人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常常测量得到的并不是整数,于是人们就发明出小数来准确表述物体的长度,满足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小数内容的学习提起更大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黑板为例向学生提问:你知道黑板有多长吗?黑板这么长,我们用什么来测量呀?学生测量后,得知黑板的长比宽多36 厘米。借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探究36 厘米是多少米,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再让学生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来表示,让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质量,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利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让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质量,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师之后的教学就可以更加高效。而对于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一些有关小数的游戏及有关小数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于小数可以更好地理解及运用,之后的教学过程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展开。

四、“双减”背景下要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景

(一)对于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复习

教师还要有效利用课后时间去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掌握的知识。有效是指在“双减”的背景之下,合理而高效地进行补充,而不是一味运用题海战术。教师通过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本知识,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在数学作业中还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使教育变得公正、公益,最终找到教育的本心,使教育成为温暖的家园。而学生应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随堂作业及任务的基础上,对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教师需要在当天纠正学生的家庭作业,并将作业结果及时返回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有效进行纠错及复习。学生必须复习巩固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内化。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图形的王国》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复习统计相关内容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双减”背景之下,不只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要对教学方法改进,教师应该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点,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了解并不深入,教师即可在下一堂课时,让学生先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再教学新的知识点,对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教师还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形象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这种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下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推理、概括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且学会利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这就是教师本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明确目标后,可以小木棍来引出教学内容,先提问学生:“大家能用下面的三根小棒围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是不是老师随意给你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对本文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摆不成一个三角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来实际算一算,找找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小木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计算,深刻地感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深化了对三边关系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小木棒的利用,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这种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的教学方式在“双减”的背景下是十分有必要且高效率的。

五、结语

“双减”政策正是国家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时代发展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及时对当前教育所存在问题的改正,让教育逐渐回归公平深入。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身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基于“双减”背景,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案,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到课堂当中。

猜你喜欢
正比例小数双减
小数加减“四不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数的认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正比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