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泉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解题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形成概念、掌握命题,还是训练技能,都必须通过解题活动来实现。数学解题能力一般指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和逻辑思维规律,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夯实基础、自主构建完善知识结构
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思考的依据,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部分学生解题能力欠缺,往往是由于知识掌握的缺漏,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理解不全面造成的。
教學中,要抓住预习、展示、巩固、拓展几个环节,精心设计学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讨论、交流、协作学习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教学对象的重组与转换,归纳所学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为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如预习时边看书边思考,书上为什么这样解答?讨论交流时边听边思考,哪里说得对,哪里说得不对,为什么?能否这样说或那样说等等。
(二)记笔记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记笔记、记提纲、记异处、记方法、记问题、记体会,学会积累。
(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按照预习提纲或导学案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形成自觉预习、复习的习惯,通过及时复习、阶段复习、系统复习,将知识方法内化。
(四)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定时定量做作业,以测代练,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养成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五)善于求异或质疑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解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问、快问、善问。
(六)善于交流合作的习惯
利用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与同伴、教师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补充完善,协同解决问题,从而深刻理解掌握知识、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三、重视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一)认真审题习惯的训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解题出错或解题感到困难,往往是由于不认真审题或不善于审题所造成的,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反复认真逐字逐句读题,手不离笔,边读边画,不漏掉任何一个解题信息,特别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和分析处理,围绕问题的核心,通过生生、师生思维过程的交流互动,确立清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优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程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解题基本策略的源泉。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解题的思想方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精心组织例题和习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规范解题程序,提练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经验,优化解题方法,内化解题策略,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三)养成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缺少解题反思,没有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后反思:该题的命题意图是什么?主要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对该题提供的条件是否应用完善?求解论证过程是否有依据?结论是否正确?过程是否规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哪一种解法最好?解法和结论是否能进一步推广?还可以怎样变式?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四、充分利用错题资源,纠正思维偏差
研究错题是为了预防再错,减少出错或不出错,很好地利用错题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尝试。解题出现错误时,就错误展开讨论,弄清为什么出错,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借学生的“错”来培养学生主动辨错、纠错的意识。
指导学生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用红笔画出错点,认真分析找准错因,是知识性错误,则及时回归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是方法性错误,则重新审题,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是过失性错误,则督促学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收集各种正确解法,及时翻阅,认真复习,时常检测,强化训练。
总之,师生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