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巴新燕
家长、老师都希望孩子能更好地发展,但是有时因为教育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偏差,事与愿违,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影響。笔者经过分析案例和搜集资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发现如果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态度和技巧上做一些小调整,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改变关注点,关注于解决问题
既然问题或者错误已经发生,我们再去为错误辩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变关注点,关注于解决问题。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实践证明,当家长和教师肯花时间教育孩子,并且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教师要遵循相关、尊重、合理和有帮助的原则,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一)学会正确面对错误
著名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若要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好。”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更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就得先让孩子感觉好。方法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在面对孩子犯错误时,要耐心引导他在错误中寻找经验教训,鼓励他只要努力改正错误,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孩子会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变得越来越自律。孩子们犯错误的事情几乎每周都在上演,或大或小,或无心或有意,我都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共情、感谢、拥抱的办法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而真诚的拥抱里包含着安慰、理解、感谢和鼓励,让他们的心里都感觉到了美好,从而努力做得更好。
(二)运用连接
所有问题的要想得到解决首先要有连接,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都是因为师生之间没有连接。 例如:面对一个忘记写作业的学生。连接的做法:教师微笑着看着孩子的眼睛,握着他的手:“孩子,今天没有写作业,是什么原因,能跟老师说说吗?(注意眼神、表情、动作)教师觉得写作业对你的学习成长很重要,你看今天能找个时间补上吗?你是个很想上进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作业。”让孩子说感受,纠正之前先进行连接,建立良好的连接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二)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探讨问题,关键是要注意启发引导,作为教师或者家长,要学会问启发式问题。下面的启发式问题可供参考: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进行以上提问时要注意做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关注点,更关注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这样孩子也会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逐步树立起责任感。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同样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即便是蜗牛的速度也是进步,即便是重复的事情也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