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小威
【摘 要】舞蹈表演意识对舞蹈美感的表达、情感的传递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舞者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在理解舞蹈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诠释舞蹈主题,用舞蹈刻画人物形象,提高舞蹈表演的吸引力,展现舞蹈的独特美感。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将作品当中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让舞蹈的感染力得到提升。本文分析了舞蹈表演意识的内涵,阐述了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舞蹈表演意识在各类舞蹈课程中的体现,提出了培养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舞蹈表演意识 舞蹈教学 重要性
舞蹈表演意识对舞蹈表演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较强的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能够完美诠释舞蹈情感,展现出舞蹈的主题和特色,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当前,很多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只重视舞蹈肢体动作的编排,以及舞蹈技巧,忽略了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灵魂,对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表演的舞蹈作品缺乏灵动性。为此,教师需要深入剖析舞蹈表演意识,充分认识到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将学生看作有灵魂、有思想的表演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舞蹈中的情感,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对舞蹈动作进行完善和修饰,使舞蹈表演得到升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舞蹈表演意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舞蹈表演意识的内涵,体会舞蹈表演意识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何为舞蹈表演意识
“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核心。舞蹈表演意识是舞蹈演员开展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时的自我意识,属于特有的、自觉的心理反应。概括来说,舞蹈表演意识是指舞蹈表演者在表演当中对人物的认知,以及对情感表达的理解,覆盖了一切表演范畴的能动反映,是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各种心理的总和。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舞蹈表演意识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的准确度、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度、想象力的丰富程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情感表达的准确度是指舞者是否能够准确传递舞蹈的情感,有的舞蹈表现了爱与希望,有的舞蹈表现了挣扎和重生,不同的舞蹈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也有很大区别,需要舞蹈演员认真观察、仔细体会,进而精准表达情感。其次,把握观众的心理是成功表演的重要前提条件,舞者需要对观众的喜好具有一定了解,努力满足观众期待,使得舞蹈表演打动人心,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最后,丰富的想象力是舞蹈表演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创作和创新当中发展的,舞蹈艺术同样如此,想象力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表演者需要对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组合,形成全新的艺术形象,通过具体的动作与姿态传递思想情感,在想象的基础上创设美好的舞蹈表演情境。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者需要根据舞蹈内在情感的发展变化,适当调整动作节奏、幅度,同时还要融入自身的感受,展现出舞蹈动作背后的深刻寓意。从中可以看出,舞蹈表演意识是舞者演绎舞蹈的核心,只有表演者用心把控,在跳舞时带有情感,且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让动作和表情具有神韵。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常说的“内心要有东西”“动作要具有情感”,实质上就是指要有舞蹈表演意识,因此,舞蹈表演意识在舞蹈教学中非常关键。
二、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舞蹈表演本身是一门复杂且涉及多方专业性质的艺术学科,而且需要长久的学习与培养过程。舞蹈教学区别于别的学科教学,不单单受制于老师或学生个人因素,更多在于舞蹈的表演意识因素,因此,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是尤为关键的。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融合情感和美感的行为艺术体现,让学生切实掌握舞蹈这门艺术。
(一)有助于提高舞蹈的观赏性
舞蹈的核心在于向观众呈现美好的意境,优化观众的审美体验,渲染舞台氛围,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具备强烈的舞蹈表演意识,深入理解舞蹈的思想情感,在舞蹈中主动塑造意境,才能不断提高舞蹈的观赏性,表达舞蹈精神。当前,很多学生在舞蹈表演时片面关注舞蹈动作和技巧,难以通过肢体动作深刻表达舞蹈中的情感,成为“舞蹈机器”,存在动作不连贯、情感不到位等问题,无法增强舞台的氛围感,难以将舞蹈的艺术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努力增强自身舞蹈表演意识,将舞蹈艺术和表演艺术紧密结合起来,让复杂、深奥的情感以直观形象的动作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将舞蹈的思想情感完整传递出来。通过增强舞蹈表演意识,学生能够在舞蹈表演中认真练习肢体动作,高度重视动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展现出舞蹈自身的美感,加强与观众的情感沟通,利用舞蹈传情达意,使观众沉浸其中。
(二)有助于生动展现人物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既是一个舞蹈学习者,又是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需要进入新的角色和新的身份,用灵动的表演将人物的美感和思想情感展现给观众。从本质上来说,舞蹈表演是舞者对舞蹈艺术的二次创作,表演者一方面要呈现出舞蹈特色,另一方面还需要从中加入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创新人物形象和舞蹈意境,通过形体造型、舞蹈動作展现出舞蹈主题思想,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美、画面美、动作美,让观众更好地欣赏舞蹈美感,沉浸于舞蹈意境当中,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精细化编排,不仅要重视学生动作的精准度和灵活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面部微表情,指导学生通过表情来传递情感,确保学生的舞蹈动作和节奏一一对应,使舞蹈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学生需要增强舞蹈表演意识,从多个角度对舞蹈中的人物进行理解,让人物塑造契合舞蹈作品的风格,全面展现人物魅力,使人物的情感更加充实。
(三)有助于体现艺术表演的灵性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演,在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表演思想和表演情感,使艺术表演更加具有灵动性,让观众领会舞蹈精髓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全面了解人物角色特点,进而能动性地反映舞蹈中的情感,塑造灵动意象,使舞蹈具有更加突出的艺术感。例如,舞蹈家杨丽萍在设计、表演孔雀舞时,其融合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将孔雀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用柔软的身体动作展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将舞台塑造为一个梦幻仙境,观众能够在舞蹈表演者身上看到“孔雀”的美丽和优雅,感受舞蹈自身的灵动性,从而对大自然保持敬畏。在舞蹈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选取著名舞蹈家的舞蹈表演作品,深入剖析舞蹈家的表演方法,放大其动作技巧,讲解舞蹈当中所呈现出的意象,让学生领略舞蹈演员丰富优美的姿态。
三、舞蹈表演意识在各类舞蹈课程中的体现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基训课程、民族舞课程、剧目课程等都属于重点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在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舞蹈表演意识在不同课程中有不同的体现,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舞蹈表演意识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重要价值,把握舞蹈表演意识在各类舞蹈课程中的体现,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一)基训课程中的表演意识
在舞蹈学习中,基训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开发学生的舞蹈潜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为后期的舞蹈表演奠定坚实基础。在基训课程中,学生需要开展基本的热身训练、舞蹈动作训练,提高自身的肌肉力量和肢体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体态训练和身法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舞蹈动作的标准化程度,进而完成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在以往,基训课程教学通常会忽略表演意识内容,教师片面关注学生的动作、体态,忽略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实际上,基训课程中也包含了表演意识的培养,越是基础训练,越要精益求精、稳扎稳打。例如,在古典舞基训课程中,主要围绕肢体动作训练,包含位置、路线、技法、柔韧训练等,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控制、旋转、跳跃、翻身的能力。在该课程中,舞蹈表演意识主要体现在肢体动作的情感方面,古典舞讲求“形、神、劲、律”的和谐统一,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表演意识,灵活自如地支配身体。在舞蹈表演中,舞者要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内心感受,用表演来传情,避免动作技巧与思想情感割裂,认真揣摩每一个动作和细节,深化舞蹈表演意义。所有的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表演,良好的表演形式包含舞者的形象、动作、表情,表演是舞蹈的载体,能够提高舞蹈的吸引力。
(二)民族舞课程中的表演意识
相比较于基训课程来说,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对表演意识培养更加重视,每个民族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只有深入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故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到准确表演。例如,“马舞”是蒙古族的独特舞蹈类型,是蒙古族舞蹈特有的风格,这种民族舞蹈对表演者的表演意识具有较高要求。蒙古族在几千年的草原游牧文化中创造了众多骏马题材舞蹈,舞蹈表演时需要模拟马的形态,展现骑马、牧马、驯马、套马等动作,这些都体现了舞蹈表演意识的作用。在这种民族舞蹈中,表演者需要深入研究蒙古族源远流长的马文化,在表演烈马驰骋的动作中展现剽悍、挺拔、潇洒、威武的蒙古族骑士形象。很多民族民间舞蹈都以群舞的形式展现,需要舞蹈表演者具有较强的合作表演能力,例如,《飞鬃马》就是著名的蒙古族女子群舞,表演者的舞步、节奏、位置变换等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这也能体现出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族民间舞蹈当中的舞蹈表演意识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需要学习者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掌握其在发展当中的演变方式,了解不同舞蹈的情感展现方法,通过动作、技法等呈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剧目课程中的表演意识
在高校的舞蹈教學中,剧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舞蹈剧目是指专业的舞蹈作品,是非常正式的舞蹈表演。当前,高校当中用于教学的舞蹈剧目主要包括传统剧目、保留剧目和新编剧目,通常情况下,一个舞蹈剧目会包含多个舞蹈作品。例如:《月映钱塘》《且看行云》《映山红》《霓裳梦》《逼上梁山》《蒲公英》《雪中浪漫》《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常见的舞蹈剧目,其中既有古典舞剧目,又有现代舞剧目、芭蕾舞剧目,不同舞剧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有很大区别。在剧目课程中,表演意识有更加宏观的体现,表演者的表演能力直接决定了舞蹈剧目的表演效果,剧目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更加鲜明,则舞台艺术效果更加宏大,音乐所表现的情绪高低起伏,这就要求表演者学习剧目当中角色的刻画方法,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逐渐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使得表情、动作、情感等协调统一,增强舞蹈表现力。在剧目课程中,舞蹈表演意识在人物角色刻画、情节演绎、文化展现等方面的体现更加突出,舞者需要在表演舞蹈时展现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同时将自身的喜怒哀乐融入进去,把情感渗透到每一个肢体动作当中,激发观众的共鸣。
四、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路径
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关系着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相关掌握程度,甚至是以后在社会上的出路。因而,在舞蹈表演中,需要充分展现每个表演者的表演意识,更好地表现出优美的表演艺术,这可以视为行为与情感的充分融合。正因如此,舞蹈意识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作为舞蹈的表演者与观看者,却能够切切实实感知到,基于此,表演者需要进一步熟悉掌握舞蹈意识,更好地体现舞蹈的后续呈现效果。尤其是通过舞台形象意识、舞台创新意识、舞台习惯意识、舞台表现意识等方面更好地培养与增强学生的表演意识,运用多种教学路径更好地丰富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热情。
(一)增强舞台形象意识
在舞蹈教学当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提高学生舞蹈的灵动性和美感,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舞台形象意识。众所周知,舞蹈是一种与肢体动作相关的艺术表演,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和情绪,舞蹈当中可以渗透人性的真善美,通过肢体语言表现美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表演当中的舞蹈动作需要十分连贯,并且还要使人心情愉悦,为此,教师需要在舞蹈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形象意识,培养学生的形象美,让学生以更加优雅的形象进行表演,运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诠释舞蹈内容。在培养学生形象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练习形体,向学生传递更多表演技巧,包括身体姿势、肢体动作、节奏感、舞蹈表情等。其中,身体姿势是舞蹈基本技巧的重要部分,舞蹈表演者需要保持优美的身姿,让胸部挺起,腰部收紧,腿部伸直,呈现出良好的舞者形象。肢体动作具体是指舞者手臂、腿部、腰部等部位动作,只有把握好舞蹈线条,控制腿部的舞步转换,以及腰部转动,才能提高整体动作的流畅性和协调性,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魅力。节奏感是指舞蹈表演者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掌控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和感性理解,舞蹈表演者需要抓住音乐当中的情感,把握音乐节奏,让自身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使舞蹈与音乐实现完美融合。舞蹈表情是舞者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表演者需要在表演当中控制面部表情、眼神,深刻阐述舞蹈情感和内涵。除了进行舞蹈基础动作训练之外,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正确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塑造出良好的舞者形象。
(二)培养舞台创新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顺应现代社会对舞蹈表演者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舞台创新意识,让高校舞蹈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更新舞蹈表演形式,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只会刻意模仿,不会自主创新,在舞蹈的动作演绎和情感表达方面缺乏想象力,舞蹈表演意识存在不足。从根本上来说,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理解并且认同舞蹈作品所传递出的文化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进行演绎,将模仿变为创造,诠释自己内心中的舞蹈形象。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台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即兴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舞蹈动作编排和舞蹈表演,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头脑的灵活度,使学生具备临场控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浣纱”作为舞蹈主题,要求学生自主编排舞蹈动作,模仿古代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的动作,展现出女子柔美的身躯,还可以塑造女子在河边嬉戏打闹的场景。在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渗透表演意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将生活当中常见的场景用艺术化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在即兴舞台表演训练当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认真对待细微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舞蹈表演经验,让学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過开展即兴练习,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舞蹈基础,展现出生活化场景,模仿主题人物,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递人物情感,进一步提高表演的创造性、真实性和主动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观看更加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作品,学生需要深入领悟舞蹈表演内涵,不断对舞蹈作品进行再度创造,将自身的个性特征和舞蹈风格结合起来,大胆创新,使舞蹈艺术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才能提高观众体验,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
(三)培养舞台习惯意识
在当前的舞蹈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舞蹈表演意识,在舞蹈表演中不够自然,难以驾驭整个舞台,存在舞台习惯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舞蹈特点,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例如,在舞台表演当中,学生需要习惯数八拍,通常情况下,舞蹈动作的编排都是有规律的,很多动作都需要重复进行,每组动作分为几个八拍,并且转换动作在哪一拍上都非常明确。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学会数八拍,并且要让学生养成习惯,刻意记住动作转变需要在哪一拍,这样才能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适应,避免学生自乱阵脚。
除此之外,在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记忆舞蹈老师的动作和步伐,结合数拍子进行学习,可以在老师示范的时候帮助老师数拍子,记住大的舞蹈框架,然后在练习当中完成其他动作技巧。在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是一门艺术,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舞蹈作品,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舞台和舞蹈的敬畏感,增强学生对舞蹈细节的重视程度。
同时,教师在平常上课和训练当中都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用舞台上的表演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表现,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舞蹈动作练习标准,精益求精,使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获得质的飞跃。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意识,对学生的动作细节、表情等进行点评,夯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例如,在多人开展舞蹈表演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与其他舞者进行合作,增强整个舞蹈的协调性,优化舞蹈节奏,充分考虑观众的观看体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用舞台表演者的要求衡量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让学生以舞者的身份开展舞蹈学习,帮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获得感。
(四)培养作品表现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锻炼基本功,提高学生对舞台的驾驭能力,还要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品表现意识,让学生沉浸于舞蹈作品中,深入体会舞蹈作品主题,表现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在舞蹈表演当中,表演者相当于一个诉说者,其需要深入领会舞蹈本身的主题,掌握舞蹈情感,然后才能将舞蹈中的故事阐述出来。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不具备作品表现意识,无法将舞蹈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来展现,难以诠释其中的情感,这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舞蹈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让学生用个性化、沉浸式的表演对作品主题进行诠释。
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述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对应的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等,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正式开展舞蹈教学之前结合视频、音乐、图片等对舞蹈内容进行阐述,使学生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故事,并对舞蹈故事展开联想。例如,在开展中国古典舞《爱莲说》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对该舞蹈的创作背景、文化特色等进行讲解。《爱莲说》舞蹈并不是将诗词简单转化为动作,该舞蹈将荷花拟人化,通过人来展现荷花的形象和气质,舞者需要将舞蹈的主题、内在情感、动作等结合起来,将思想情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舞蹈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体会东方女性谦逊、优雅、庄重的美感。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先屈膝跪地,然后呈现一个“莲花”形,化身为莲花仙子,展现出女子的羞涩、高洁,以及内心的挣扎,随着舞蹈推进,舞者可以尽情释放人物的自然之美和优雅气质,动作也逐渐变得轻快洒脱,实现了人与舞台的完美融合。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加强对舞蹈作品的剖析,将舞蹈作品划分为不同的表演阶段,在该舞蹈中,舞者需要经历羞怯、挣扎、自然、轻快、平静等不同的过程,所以舞蹈动作、表情等具备不同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连结,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握舞蹈节奏,让学生展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传递舞蹈作品的独特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并不是单纯的肢体语言艺术,现代化的舞蹈表演能够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充实观众的精神生活。舞蹈表演意识是表演者诠释舞蹈作品的一种能动反应,只有表演者充分理解舞蹈当中的人物形象,掌握舞蹈作品本身的主题和情感,才可以将这份情感传递出去,让观众获得情感共鸣。在舞蹈教学当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将表演艺术和舞蹈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传递舞蹈主题和情感,积极塑造人物形象,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全面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舞蹈作品创作背景的剖析,充分彰显舞蹈的艺术特色,展现舞蹈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曹丹.表演意识在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6):77-78.
[2]任晓庆.浅谈表演意识在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08):184-185.
[3]苏锐.浅议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9(24):92-93.
[4]董雯.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分析[J].参花(下),2019(11):125.
[5]艾鹏.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新探[J].传播力研究,2019(31):176.
[6]霍军.论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与情感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33):172.
[7]赵程.舞蹈表演意识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9(17):240-241.
[8]柳成.浅谈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9(14):230-231.
[9]朱海洋.刍议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9(05):80-81.
[10]范波澜,赵启.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J].艺术教育,2019(05):234-235.
[11]张溪璐.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表现风格研究[J].尚舞,2023(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