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青青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人们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一些短小精悍的网络信息,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视频”“微电影”等等,形成了“微时代”主流。微课是集图像、文字、视屏和讲解于一体的数字教学资源,利用微课目标微格化、内容形象化、结构独立化等特点,助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增强读写意识,提高读写能力。
一、微课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读写结合是夯实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方式。微课读写结合教学,改变重内容理解和感悟的单一阅读教学的模式,走出为了“写”而“写”的简单、机械的教学误区。根据不同年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言语素养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微课读写结合教学的特点
(一)目标的微格化。微课一般是指10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因此微课读写结合教学不能像40分钟的课堂教学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统编教材“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有所侧重和取舍,制订小而精的教学目标,目标指向性、针对性更强。
(二)内容的形象化。微课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微课读写结合教学围绕具体的目标,聚焦一个知识点展开,通过科学合理、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了解,并且掌握、运用,内容更集中、更形象。
(三)结构独立化。微课读写结合教学根据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针对读写结合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搭建读写结合的支架,将读写内容、读写方法、读写能力相结合,有效落实统编教材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共生共长。
三、微课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中年段是由低年段的写话向高年段写作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通过微课生动、形象,新颖、变化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统编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及文本写作方法,针对性、情感性更强。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贯穿着阅读与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教材中年段三次出现了“留心观察”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发现生活中的美”,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自然如此奇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每一册都有具体且不同的阅读和表达要素,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到连续观察,层层递进落实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全文共5个自然段,文字质朴、语言清新,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腳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用脚爬墙的。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并进行具体生动表达的,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为单元习作作铺垫。
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制作微课《连续观察,生动表达——<爬山虎的脚>读写结合教学微课》。(一)激发观察兴趣。视频出示大树人脸图,请学生找一找图片中有几张人脸,比一比谁观察得最细致。(二)学习观察表达。首先视频播放“爬山虎叶子的变化,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如何一脚一脚爬”的动画,相机出示课文相应内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表达。然后视频逐次播放“昙花一现”“蒲公英飞舞”“含羞草害羞”等景物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看视频细致观察并学习课文试着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三)小结观察方法。音视频同步出示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尝试在观察中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等。(四)学做观察记录。视频出示课后资料袋的两种记录观察所得的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发现两份观察记录都显示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布置学生课后观察一种物(植物、动物等),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关注细微之处,学习用课后资料袋所示范的记录形式,留心发现、随时记录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五)展示观察成果。视频出示学生用抖音记录的“泡绿豆”的观察日记和用美篇做的观察日记“小青菜生长记”,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微课丰富多彩的影音画面,能多感官、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围绕单元学习的重难点、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运用微课,将课文中的读写知识点梳理细化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微课共同或独立学习时,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对于难点部分可以暂停思考、倒退观看,对于简单部分可以快进、跳过,还可以根据学习时间的不同,随时、反复、循环播放,从而扎实稳固地掌握读写知识和方法,更好地进行读写表达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