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春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事事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这“道”“强”“开”就是启迪、激励、指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不断思考中获得知识。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在飞速發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培养新世纪人才为己任,抓住课堂有限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设导语,集中思维
新课伊始,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处于分散松弛的状态中,教师要精心巧妙设计课文的导入,提高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注意,在短时间里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中心聚集到教师所提出的学习目标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主动展开思维,产生一种探新求知的欲望。这是整个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抓好起点是思维训练成功的关键。例如在讲有关《诗经》中爱情诗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诗经》。“那么在两千多年前青年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情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从《诗经》中寻找答案。”导语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他们的思维。
二、课堂提问,调动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必须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学习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在这些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启而得法,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项链》的教学中,课文的结尾使读者出乎意料,学生读到此处常常会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问:“这难道是一部喜剧吗?”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一般认为这是一部悲剧,可是读过之后人们更多的不是流泪悲伤而是心里的刺痛。那么女主人公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经过连续提问,不仅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他们受到深刻的启发。
三、自由讨论,促进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经过学习,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再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个人所得,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既促进发散思维、求同求异思维的培养,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对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就此让学生讨论一下此时作者的情感。学生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此时的遭遇会得出“旷达和悲伤交织在一起”。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缜密、更科学。
四、艺术讲解,启迪思维
学生自学讨论只掌握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至于文章深层次的知识及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的讲解。这种讲解不是从头讲起、面面俱到的,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解。
例如《论雷锋塔的倒掉》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把雷锋塔形容为“破破烂烂”,“西湖十景”之一的“雷锋夕照”,在他眼里“并不见佳”,何故?原来鲁迅小时候就听祖母讲过白蛇娘娘和许仙的故事,知道白蛇娘娘被压在这塔底下。所以“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锋塔的倒掉”。后来长大了,明知塔底没有白蛇娘娘,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是鲁迅多年的愿望,现在真的倒掉了,为什么鲁迅先生说“居然”倒掉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似与上文矛盾,这里是一个疑点,初中生容易忽略,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居然”一词进行辨析、发问,以激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为思维流程增加了动力。这样通过关键词的理解,打通了文章的意脉,同时使学生对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有了更具体而深层的认识,形成了一条直通目标的思维流程。
五、重视结尾,拓展思维
一堂好课如一篇好文章一样,讲究“虎头豹尾”。结尾是一堂课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而且设计好结尾,使它成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讲完鲁迅的《药》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药》中的夏母和《夜》中的老妇人进行比较,虽说二人都是烈士的母亲,但夏母形象没有老妇形象完美,甚至显示出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从时代特征、创作意图、描写侧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夜》写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深刻揭露反革命政变的残酷和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既是对反动派血腥罪行的控诉,也是对人民群众前仆后继斗争精神的热烈歌颂。小说描写老妇人由悲痛到愤怒、由怯懦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药》则写于辛亥革命时期,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革命者脱离群众。小说对夏母寄予满腔的同情来描写夏母的不觉醒。这样通过对两位母亲的比较,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横向、纵向的比较思维。
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方式来研究其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有序性和随意性,把握思维活动的多样性,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统一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综合加以运用,而不拘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