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加强帮扶和引导,结合每位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够更好地融入学习集体,不断提升自我。
一、激发学习兴趣,把握首要前提
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不断深入学习,从而敢于探索学习中的乐趣。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思和探索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师要及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表现及状态,尽可能地吸引学困生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氛围的感染及教师的鼓励下,积极举手抢答问题。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上播放已经找好的资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及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以这种故事化短片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周恩来的那种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为学习榜样,并结合自己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格外注意学困生的表现,对于其中相对较为内向,不敢展现自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大胆开口,不论回答对错与否,敢于开口是他们在建立学习信心中迈出的第一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困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困生容易受到两方面的困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较弱,对冗长的语言文字缺乏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学困生仍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缺乏适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如同练武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效果就能大大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有学生反映,有的学生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这就在于,这位学生采取智慧性学习的方法,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可以在班会上,让这些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供大家参考。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制订学习计划。例如,在《司马光》这一文言文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读全文来标注其中的生僻字词,通过查阅字典和词典对不认识的字进行注音,并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理顺文章且对文章的大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用自己的话对这个故事进行复述;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不同,让学生们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再次,带领学生分析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习其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最后,通过这一整个过程的学习,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困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
首先,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位次。要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带动学困生,为其提供学习的动力,使其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其次,针对学困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就制订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结合课程内容及学困生的具体学生状况,将课堂提问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配,在课堂进行提问的时候,将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简单任务,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习信心。再次,在安排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依具体情况设计,一来可以避免学困生遇到较难的习题时无从下手,二来可以巩固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完整地参与到课堂的每個环节。最后,在安排背诵任务的时候,为了减少学困生在面对教师时紧张的情绪,可以让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互相抽查背诵。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诵为例,让学生进行互相检查,二者交替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仅抽查诗的背诵,还要检查对个别字词和语句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学困生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优秀的经验和方法,以此来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尽早完成学困生的转化目标。
综上所述,尽管学困生转化可能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教师和学生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所改观。教师一定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具体教学中,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帮助和引导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学困生转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