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只为玉

2023-09-03 05:03陈林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杨氏风趣文言文

魏宝芹老师的成长,我一直看在眼里:她用心对待自己的人生,追逐梦想;她满怀对教育的热爱,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她不断地倾听这个世界,也不断地反思自己;她不停琢磨教学的理念,也不停琢磨着自己的思想。在江苏省第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比活动中,她执教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一课获得特等奖,我再次切身体会到了她如琢如磨的教学功力。

不只为“幽默”

《杨氏之子》一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起初的几次磨课,我们便在“风趣幽默”上下功夫。魏老师不断提出问题:“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能将幽默风趣体现得很充分吗?一个士大夫应该是严肃的,怎么会跟一个孩子那样幽默风趣地说话?这是不是有失身份?假如说杨氏之子的话也是风趣幽默的,是对孔君平的调侃,会不会显得杨氏之子对长辈不尊重呢?这样的风趣幽默,在现代社会能提倡吗?它具有现实意义吗?”

一系列的问题,让参与磨课的老师们陷入了“静默”。

然而过了几天,魏老师却做了自我解答:“我认真看了《世说新语·言语》,原来这部分内容讲的都是一些日常家事、市井生活。孔君平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也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交往,所以相互调侃也很正常。而且,我也查过一些资料,古代很多长者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孩子的。”

经过一番对文言文文本的研究,大家的认识逐渐明晰了起来,对幽默的本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幽默,实际上是用一种非正式、曲折的方式来进行某种心领神会的交流。

但是,魏老师又提出了更加实际的问题:“文本的幽默是怎样形成的呢?”

于是大家讨论了起来:幽默首先表现为一种委婉曲折,孔君平想试探杨氏子是否聪明,于是想到了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明白,杨梅不可能是杨家的果子。杨氏之子的幽默回应,让孔君平感到了一种心有灵犀,于是幽默产生了。

然而,没过一会儿,魏老师又皱起了眉头:“这样的幽默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并且表达出来呢?还有,我们仅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幽默吗?这篇文本還有其他的教学价值吗?”

我知道,她的“打磨”开始进入教学层面了。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是的,我们是先告诉学生这篇文言文很幽默,还是让学生凭自己的理解感悟到幽默呢?另外,我们其实一直是从理论层面探讨幽默的,看起来还是为了幽默而幽默。是啊,教学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吗?看起来,目前也只能如此。

思维风暴

第一次试上,还是不错的,魏老师上出了文本的幽默感。然而,我发现魏老师并没有满足。正当我们打算按“幽默”的思路继续“挖掘”,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时,魏老师一脸欣喜地跑来告诉我们:“我这两天一直在跟市教科院陈萍副院长联系,向她请教。她一直是站在课改前沿的,我觉得她的观点特别好。她认为,在语文学习任务群里,有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咱们这篇文言文完全可以体现思辨性阅读啊!陈副院长还给我找到了《世说新语》里的另外两个例子,她建议我们对这个小故事进行思辨,然后进一步认识真正的幽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高端思维。”

我知道,陈副院长是想让魏老师挑战,她也了解魏老师是个敢于挑战的年轻老师。不过,我们还是有些犯难:内容确实是有了,怎样组织进课堂,体现思辨性呢?这可是很费劲的呢!

魏老师说:“要不,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两位主人公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再与其他两篇文言文进行比较。”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我们已经在课堂中设计了“花瓣式”游戏,让孩子们将杨氏之子言语中的“聪明点”放到“花瓣”中去,再放思维导图,该如何整合呢?另外两篇文言文孩子们能不能快速读懂呢?这个挑战不简单。

但是,越是挑战,魏老师越有积极性:试上一遍,超时30分钟;试上两遍,超时20分钟;试上三遍,超时10分钟。

魏老师一遍一遍地试上,然而,依然超时!魏老师陷入了沉思,我们也再次“静默”!

魏老师小声问我:“我是不是没把专家的理念吃透?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是不是有问题?”

我沉思良久:关于“思辨”的这个教学内容是十分前沿的,而且我认为这也是这篇文言文真正的教学价值所在。至于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才是对专家真正的尊重,也是跟专家学习应有的态度。

魏老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对我说:“磨课是一个琢磨的过程,越琢磨越简约,越琢磨越接近文本教学的本质,越琢磨越让孩子学得轻松、学有所得,对吗?”

我点点头。我知道,这个时候,她需要的是对她自己想法的认同。然而,我更知道,她想的是对的——在思维风暴之后,接下来就是“凝练设计”了。

凝练设计

我曾经跟魏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更讲究设计感的。好的设计应该是形式简约、内容简单、蕴含丰富的。我想此时她也想到了这一点。

到了“大刀阔斧”的时候了!魏老师对我说:“导师,让我来试试看,看我能不能设计好。”我当然是相信她的。

于是第二天,她给我带来了具有“设计感”的教案——

1.浪漫阶段:用“杨氏之子”的形式介绍自己;自己想办法有节奏地读顺这篇文言文。

2.精确阶段:学习生字词;理解“聪”,用“聪明花”绽放的形式提取“聪”的元素;用流程图标示两位主人公的思维过程;理解“慧”,提取“慧”的语言信息;角色朗读,表现幽默。

3.综合阶段:白话文表演,还原场景,链接现代生活,进一步体会“幽默”;增加两篇文言文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幽默”。

我惊讶于她设计的速度,于是让她再试上。然而,没想到,上着上着她又回到了老路上——课上完,依然超时。我看着她,她的眼里噙着泪水。我对她说:“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你觉得大家对你的指导都是有用的,你虽然设计出了课堂的简约流程,但内心还在纠结和矛盾,对吗?”她惶恐地点了点头。

我对她说:“没关系,这很正常,这就是所谓认可的理论与实际遵循的理论的差别。现在你要大胆依据你所认可的理论。相信自己,我们唯一希望的,是你的课上好,而不是你听了谁的话。”

她坚定地点了点头,我感到此时的她轻松了许多。是的,当主意已定的时候,人就轻松了。她又开始试上,十分干练:只标示《杨氏之子》的流程图;角色朗读,教师大胆示范;白话文表演,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支架;只对比一篇文言文阅读。

最终,课堂圆满成功。

一路走来,为了这次省赛课,魏老师不知道已经试上了多少遍:她走过了许多学校,面对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教案修改了无数次,她也不知道熬了多少次夜。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想在专业成长上有所成就的年轻老师是多么不容易。她要听自己的,她要听专家的,她要面对不少的挫折,她甚至不敢在平时的偶尔成功中有过多的喜悦。是啊,在玉没有成功打磨出来之前,一切的失败皆有可能。

她说:“通过这次磨课,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省特等奖,我更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一堂优秀课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堂优秀课的本质是融入了教材意蕴、专家理论、教师自我和学生生命的课。而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艰辛的如琢如磨的过程!”

我想,魏老师的成长过程,正是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如琢如磨只为玉!※

(陈林,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杨氏风趣文言文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雅痞新风趣
朋友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邵毅霞:挥毫得畅,风趣巧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