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跨学科学习资源整合的探索

2023-09-03 05:03陈佩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人文学科

陈佩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提出语文“跨學科学习”的任务群,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经典学习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上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整合学科资源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视角出发,探索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方法。

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师有效进行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体现人文性的语文特色。语文的人文属性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文跨学科教学涵盖各种领域,在语言建构及综合素养的培育层面,汇集各类优质的资源,其跨学科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仍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强调文化教育的学科性方面,人文性层面比工具性层面更值得重视。要使跨学科的语文教育有效,就需要将语文教学作为学科间的桥梁,“跨学科”必须由与语文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内容来填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语言学科持续发展的源泉,其整合模式要同学科的人文性相符。

2.促进文学性作品的理解。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资源及相关活动需以语言文字的建构及运用为基础,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应用,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运用空间,将文化理解融入文本解读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文化育人、文本育人的目的。从语言文字内容层面进行分析,需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进而提高审美水平。语文跨学科学习要求“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这意味着跨学科学习是课堂语言教学的延伸,利用课外资源进行多方面的语文学习,有助于加深课堂学习者对文学作品中文学性的深入理解。

3.增强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语文跨学科学习应该建立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主题之上。选取具有较深传统文化背景的学科主题,通过语文跨学科学习,加深和拓宽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新课标提出,语文跨学科学习要围绕学科学习及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进行具体的交流和研究,这也表明了选题需要与语言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同时也要进一步研讨有深层次价值的课题。常规上看,选择文化内涵相对深厚的话题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将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到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旨在挖掘出更符合语文学习特点的话题,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二、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要选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有效整合,在文化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联结各类不同的资源,人文性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创造性地转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应将这种文化精神引入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语文跨学科教学彰显人文价值,指的是学生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感悟到人性、人格、道德等常规的品质。在语文学习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中与社会公德、个人发展相关的人文内容,可以实现富有人文教育内涵的学科教学的飞跃。

2.作品解读的文化延伸。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支架,涉及对文本文化不同角度的解读。教师应依托学习情境来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性使用教学文本。文本阅读的深度及广度又会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从而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理解的深度。理解一部作品说了什么、怎么写的,是语文跨学科学习内容层面需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文化延伸。关于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引入,拓宽了学生解读的角度、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文化认同的主题创设。语文跨学科学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整合各类传统文化资源,创设跨学科学习主题,主要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教师应不断丰富跨学科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且需提升文化开放度。语言和写作的文化认同源于构成民族语言和写作的文化传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有助于通过语言和写作发展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虽然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较远,但它所产生的文化概念与现代中国语言和写作之间有一定的交集。

三、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路径

为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语文跨学科学习需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密切联结,进一步彰显文化育人的独特性质,同时,也要遵循学科的育人原则。

1.通过类比整合学科资源。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师需要从学科课程中提炼出跨学科因素,整合学科资源,使课程教学更加丰富,并能围绕不同的主题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解读水平,着重强调整合资源的人文性。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同语文学科内容相联结,发挥其对语文学科的思维、情感和文化教育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发展作用。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跨学科学习活动为例,可运用“类比”的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比如,针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主题,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出相关的富强战略、人本思想、和谐理念的价值内涵,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实现跨学科交流。

2.通过多元评论整合文学作品。虽然课堂上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主要以主题和活动的形式呈现,但仍离不开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语文学科基础的巩固,此类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常常会泛化与异化为非语言活动。因此,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评论形式,为更好地理解文本打下基础;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选择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具体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思维发展水平,注重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同语文课本内容的整合,达到跨学科文化拓展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3.在实践活动中整合语文知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于以语言实践为目的,即学习活动以“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由于跨学科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教师应将跨学科的概念和目标融入语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融入旨在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学习任务中。在以“爱、同情和诚实”为主题的语文跨学科研讨活动中,语文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深入讨论这一主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语文学科学习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以及所学知识,寻找传统文化中与“仁爱、诚信”相关的文化要素,通过小组辩论、海报制作、书评撰写、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提升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文化为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进一步彰显了语文的人文价值,丰富了语言的实践环境,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及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完成文化教育环境下的跨学科学习的主要任务。※

[本文系江苏省2 0 2 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统编教材‘双线组元通联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C-c/20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人文学科
人文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人文绍兴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