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思”字了得?

2023-09-03 20:46李胜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李胜红

文本解读

孙绍振教授说:“我国古典诗歌在楚辞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成为一种传统。”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能在众多以悲秋为母题的诗歌中,为自己赢得“秋思之祖”的至高荣誉?笔者以为这缘于作者极高超的艺术技巧—— 不浓墨重彩,将个人际遇、人生体验附着于习以为常的物象,突破一己之悲,极真实地写出了个体命运的无力感和孤独感。作者以寥寥28个字,诗意地表达了极普通个体命运的真实疼痛。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后来仕途坎坷,故而他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于是在羁旅途中,马致远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元曲宫调之一,多用抒情写意。“秋思”以一个主谓结构呈现,外在世界(秋)与内在世界(思)有了勾连,“秋”有了人的主观情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时令表征。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就以秃笔为整个画面着色,极简地勾勒出冷落暗淡的线条,“枯”“老”“昏”赋予三个物象同一种感觉—— “枯藤”预示生命终结,“老树”给人以沧桑的感觉,“昏鸦”点出时间已是傍晚。这一句写出了“秋思”所发生的外在景象:黄昏时分,干枯的藤条孤零零地在晚风中摇落无依,毫无生命迹象的藤怎么能够缠住老树?而老树则突兀地立在荒芜之中,乌鸦形单影只,一两声孱弱的鸣叫,是找不到群落之后的哀嚎,令人顿生凄然之感。首句三个名词意象并置,没有谓语动词连接,但作者匠心独运,以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形容词将三个名词意象串成一个整体。

次句“小桥流水人家”给整个画面注入“生”的迹象,但这“生”的迹象是诗人眼中之象,还是心中所想呢?诗人是实写还是虚写?如果是画家,我们认为,一流画家会将此句所表现的内容,在画面上点染出一个海市蜃楼般的虚景。王富仁先生在《马致远〈秋思〉发微——〈天净沙·秋思〉赏析》一文中认为:“他(断肠人)现在不是在向故乡的方向前进,不是在期待着故乡的临近,因而也绝无重返故乡的喜悦。他现在继续向远离故乡的方向走着,前路茫茫,不知所之,那将是更加遥远、更加荒凉的所在。”故而,我们认为“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人给自己以及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个体,绘制一幅尽管遥远但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极高超地回照了第一句,并且意脉相连,描绘了一个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在首句的基础上又添一层荒凉感。西风凛冽,枯藤凋落,秋意袭人,人在羁旅之中,思之凄然。如果不是“瘦马”,而是“骏马”,那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日行千里,打马而归?结合马致远的现实处境和心境,我们发现这显然不是作者想要表现的。

“夕阳西下”,行文至此,句式发生变化,出现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字数与前后均不相等,语意也随之出现陡势。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秋思”发生的具体时间,又与第一句“昏鸦”在时间上切合,预示着“秋思”之紧迫。夕阳欲坠,暗影就要吞噬整个天地,这个时候,应该是归家团聚的温馨场景,但这一切,对于大多数失意的人来说,是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幻想。“夕阳西下”又为这幅昏暗的画面添上几丝惨淡的光线,一种立在荒芜之中毫无依靠的紧张感压迫而来。

末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前四句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游子浪迹“天涯”的所见或者偶尔的“痴心妄想”(小桥流水人家)。从表达方式上,前四句聚集于描写。到了最后一句,转入感情的直接抒发,点出了“秋思”的特点:思的沉痛和无力。行文完结,意脉宛转,意蕴深厚。令人顿生怆然之感的画面展开了: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一棵老树突兀地立于不远处,藤条干枯无所依,一两声凄楚的鸦鸣预示着黑夜即将到来。这个时候,一匹瘦马,孤独的身影若隐若现,迎着凄苦的秋风,冷不丁还一个趔趄。马主人在何处?瞧,他正立于原处,回眸身后那一串凌亂斑驳的碎影。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断肠人”的形象分外清晰。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诗仙”李白喊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夸张又浪漫地写出“愁”之绵延无绝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愁”的另一种味道:思之后的疼痛感——断肠。

二、解题及文体知识

“天净沙”,曲牌名,属于越调,元曲宫调之一,多用来抒情写意。“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沉思、愁绪。曲兴起于元代,表现内容更大众,更通俗,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散曲中的小令。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活动一:诵读,“思”之韵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节奏和停顿,以及重音。

2.配乐集体朗读,把握节奏和感情。

3.小组自由诵读,教师分别指导。

4.播放名家吟诵视频,体验韵味。

(1)明确节奏划分。根据语意侧重,确定停顿间隔。

(2)关注语调和重音。教师强调韵脚、语速、语调,重音放在“断肠”上。

(二)学习活动二:品读,“思”之情味

1.整体感知,落实意象。

2.字斟句酌,谈谈情味。

3.象负何意?意欲何情?

补充材料: 意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乌鸦,民间认为是不吉祥的鸟。写乌鸦的诗句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元稹《景申秋八首(其七)》)等。“乌鸦”这一意象通常渲染出衰败凄凉的氛围。

古道,在古诗词中也往往表达冷落荒凉的意思,如“邯郸古道伤行客”(曾觌的《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古道少人行”(耿玮《秋日》)等。

(三)学习活动三:细读,“思”之痛味

1.对比替换,寻找差异。

2.还原补写,明确意脉。

3.回眸文意,缘何有“痛”?

补充材料:元朝的民族分治等级制度,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统治阶级由蒙古人构成,而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又使马致远热衷功名。

(四) 学习活动四:赏读,“思”之意境

意境是意象的组合,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表达出作者的某种心境或情感。形容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用四字短语概括这首曲子的意境:苍凉萧瑟。

这首小令,作者以饱满的艺术激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自己半生寥落、一世坎坷的彻骨之痛再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个人遭遇上升到关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命运的高度,以充满“痛感”的笔调深情描摹为求取功名四处奔波,最终却失意落魄的知识分子。思之痛,痛之切,令人回味无穷。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首小令:“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这首小令可谓元曲的压轴之作。

四、悦读写:“我”的“秋思”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写法,抓取几个表示某个时令的词语,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令,来表达你面对某一时令时的心情。※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文本细读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20)GHB2543]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天净沙·无言相看当时月
天净沙·冬
《天净沙·秋思》新编
天净沙·春
掉坑
掉坑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天净沙·秋思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