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学程”再建构

2023-09-03 13:40:17赵晓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学程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

摘要: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学程”再建构注重“双线结构”,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强化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和经验性,以导读为方向、以迁移为依托、以异同为支架,进行“漩涡式”再建构、“关联式”再建构、“专题式”再建构,提升学生的学力。

关键词:“学程”再建构;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3-0087-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学力提升的初中语文‘学程再建构研究”(E-c/2021/3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晓燕,南通市启秀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第六期“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结构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1]。部编版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焦点”,按照内容类型、方法选择等归类,统领某个单元或某几个单元,形成学习范式和学习序列。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学程”再建构注重“双线结构”,“通过多样性且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个体的学习经验”[2],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强化活动性和经验性,是在单篇、多篇教学基础上的全新再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

一、以导读为方向,“旋涡式”再建构

部编版教材各单元按照“教读、自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的顺序来安排内容。“单元导读”提出本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分解目标,所选篇目有共同、共通的主旨、情感等,是高度提煉的“台阶序列”布局。大单元教学时,多关注各“单元导读”内容,从“情境脉络中的知识”“实践活动中的能力”层面来进行“学程”再建构,使其呈现螺旋循环的“旋涡式”样态。

大单元教学有明确的指向,是基于各单元的“导读”目标或方向构成的模块。单元和单元之间有继承、互补的关系,按照各单元“导读”的组合原则来构建大单元,形成主题单元、问题单元、项目单元、活动单元等多种单元形式。“这里的单元既可以是教材中原先存在的某一学习单元,也可以是基于课程目标与学科素养,由教师精心研判、创编而成的组合学习单元。每一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呈前呼后应的态势。”[3]“旋涡式”再建构使问题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层级不断加深,不再局限于独立单元的目标、情感等再建构,是多单元的背景、主题等再建构。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本单元所选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关于人生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教学核心目标是理解人物精神,品悟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本单元所选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都是关于人物的,导读语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大单元教学时可以依据两个单元的导读内容来罗列学习清单,组建学习任务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透视文本,发现跨文本的“耀眼”世界。

以《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为基础文本,联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组建任务群,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切入,向品质养成、情怀涵养等层面延伸,按照“旋涡式”再建构来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价值。任务一:形象我来画——“事件我知道”“细节我体悟”“品质我钦佩”。任务二:缘由我来探——“生平背景”“坚持信仰”“大爱情怀”。任务三:精神我来颂——“梳理点滴”“展现特色”“内化感动”。第一个任务表现为“主动选择”,第二个任务表现为“内心体验”,均具有个性化特点;第三个任务表现为“深度思考”,是对前两个任务的理性概括和适度拓展,这三个任务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思维度、能力度不断提升。再对照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指导”来写出人物的精神,真正领悟导读所提到的“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了解事件到感悟精神,再到明晰深意,“旋涡式”加深任务的思考度,重建学习结构,对单元内容进行再加工提炼。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自主构建,多文本组课、多任务驱动,形成多问题的“思维柱”,是完成任务群引发的情感再建构,是探寻问题串触发的主题再建构,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刻,对未来的追求会更加明晰。

二、以迁移为依托,“关联式”再建构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线教师超越原先单纯的知识点的要求,提升至学习结果的综合表现或整体刻画;关注知识点的习得、运用与迁移,重视知识点的联系与整合,以及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4]大单元教学充分体现课程视角、学习视角,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种“单元学习环”。教师围绕一个大单元,对学习内容精心编选,不囿于某个知识点,不限于某个能力点,以学生为中心组建任务群、活动链;整合相关单元的知识资源和文本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以单篇知识为起点,兼顾多篇知识的整合,注重“学程”的“关联式”再建构。

部编版教材以文体来构建单元,按难易程度、关联程度来安排顺序,各单元篇目的情感点、方法点、主旨点之间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定顺序下的相互交融。大单元教学立足单元内容,关联碎片知识,构建以此促彼、清晰有序的教学脉络。从本单元扩展到整本书,再到六册书,结合单元导读、文本内容、思考探究、阅读提示等多角度寻求融合点,“关联式”再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单向、双向、多向三种关联状态。“单向关联”是本单元之间,“双向关联”是单元与单元之间,“多向关联”是多教材单元与多学材资源之间,由某点呈辐射性交叉关联。比如,以此文章的情感点为初始,迁移到彼文章的情感点,再以彼文章的情感点反向关联,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各情感点。“关联式”“学程”再建构,既可以结合主题、文体等来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也可以融合音乐、美术等来营造大单元类文阅读氛围,注重表达的创意、任务的创新,相机提供合适的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相关度高”的系列任务,在知识点、能力点的“迁移”中形成“关联式”再建构模式。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有茨威格作品《伟大的悲剧》,单元要求是“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能激发我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也选有茨威格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单元要求是“或怀敬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精神”;“是对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以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由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主题、写法出发,关联两个单元进行深度解读,由“过去回忆”走向“未来想象”,读人物性格、读言行细节、读奉献精神,“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关联点是“活动·探究”单元,可以整合成大单元教学。由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等诗歌引入,从内容、手法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从重音、停连等方面进行诗歌朗诵,“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从押韵、对称等方面尝试诗歌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感”。由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辐射出去,先关联“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教材提供的演讲词,把握特点,学习写法,了解技巧,探究“演讲”相关知识及技能;再关联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思考教材提供的剧本,理解形象,在“准备与排练”中明确任务,在“演出与评议”中感受理念。由此把三个单元组合为大单元教学,由“诗歌”的学习推向“演讲”的创作,再由“演讲”的活动推向“戏剧”的应用,遵循“学习、创作、表演”的原则,从文体、内容、方法等方面再建构“学程”,使单篇与单元之间的学习互为支撑,深度关联,为大单元学习提供平台和支点。

三、以异同为支架,“专题式”再建构

大单元教学有微观单篇的整合,更有多篇群文的整合,“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或主题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学习序列”[5]。这种学习序列以“专题”形式呈现,包括“人物专题”“建筑专题”“文体专题”“方法专题”等。单篇教学是以一篇为起点向内深挖,向外延伸;大单元教学是以聚合为起点,借助篇与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提炼效应来呈现丰富多彩的语文风貌。以“异同”为支架,注重“学程”再建构,组建更加多样化、深邃化、丰富化的学习专题,使任务的完成更有意义。

“深入分析单元主题和学习素材的内在联系、对单元展开结构化分析,是创设学习情境的要求前提。”[6]将“活动、任务”等专题围成链型结构来创设学习情境,形成新的体系框架。依据不同需求,有创意地组合各种有助于学生学力提升的学习材料,构建全新的语文学习大单元。由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组合为“专题”,再由“专题”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提供多元平台。专题以“探究”“重组”为基准,以“多篇”“单元”为核心,改变单一的按顺序编排的学习模式,选取不同类型、不同趋向的专题,从文本“审辨与评价”,“异同与生成”维度整合教材知识、能力方法。

设计专题时以“异同”为出发点,以“单元”为结构点,包括“多向趋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多单元组合,在比较中体会微观情感,拓宽客观视野,借用已学的名篇名作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疚。”杨绛为什么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疚?弄清老王不幸的深层原因,探索老王不幸与杨绛先生不幸的“异同”,就能理解杨绛“愧怍”的痛楚与关怀。部编版教材有很多篇目的主旨情感与“愧疚”有关,可以把“相似情感”的文章组群,构建“愧疚”专题,达到“学程”的再建构。

例如《秋天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背影》,文本情感中均有“愧疚、遗憾”,依次是史铁生对母亲、小鲁迅对阿长、杨绛对老王、朱自清对父亲的愧疚,此情感由具体的事件、特定的环境诱发,原因有同有异。借用图片、影像等设计专题任务群,让学生进入特定氛围,感受他人对自己“同”的“关爱”,“异”的“缘由”。任务一:找感动细节,品读体会;任务二:观朗读视频,感受共鸣;任务三:写心之所想,传递温情。学生通过完成专题任务来读出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在比较“异同”中读出愧怍之情、人性温情。

“为了更好发挥单元各篇目的不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须契合多维生情与文本的异同点,对不同篇目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有针对性、有梯度、有序列的不同课型。”[7]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学程”再建构的课型以“异同”为支架,以“专题”为导向,以探究作品的深层内涵为旨归,具有高度的整合性特征。例如《背影》《台阶》《父亲的病》,文章“异”在“背景环境”“叙述事情”等,“同”在“相关情愫”“重要影响”等,可以寻求“异同”来组合“父亲”专题。任务一:读懂父亲。探究父亲人物形象,比读三位父亲的异同点。从物质生活、精神抚慰、生命尊严方面考虑“同”在何处?“异”在何处?从三位父亲对儿子都是爱,但是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来比较父亲性格的不同、追求的不同和对子女“爱”的方式不同。任务二:对话父亲。走近父亲的生活细节以深入了解父亲,与“父亲”隔空对话,加入想象及自身情感积累。任务三:写好父亲。考虑人物描写的方法,再考虑文章构思的巧妙,怎样写人、怎样写情、怎样写“父爱之光”,从而理解“父亲”言行后面深层次的“关爱”。大单元教学借助“异同”融合各单元多篇目,为学习进阶搭建重要支架。

大单元教学依托某一主题或活动,结合大任务、大项目、大情境对文本进行整体构思设计,因为“‘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位,以教材为导向,以具体任务为支撑,以充分开发课内外资源为保障,深入开发文本价值的语文教学方式”[8]。大单元教学以“开发价值”为依据,以“学程再建构”为途径,以“提升学力”为宗旨,围绕特定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主题来确定具有“内驱”和“外延”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手法的组合,也可以是融合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任务群的组合,兼顾课前任务群、课中再建构和课后多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使大单元教学发挥其整合、再建构的优势,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6.

[3]赵富良,周正梅.“三层级”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10):27.

[4]崔允漷.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助力各国进入“素养时代”[J].上海教育,2021(11):23.

[5]黄伟.构建教学进阶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21(11D):20.

[6]陳晓波.语文学习情境的建构: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20(6):5.

[7]陈家东.调研“三情”·价值分类·有的整合·序列设计——初中语文单元专题教学设计之探讨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17.

[8]张树苗,曾毅,郭利婷.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的内涵、理念和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19(21):18.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学程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 22:29:42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实施“学程导航”模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6
“学程单”,让学生神思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