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天气晴好的周六,早起的我,循着习惯,翻阅了半个小时的书。书名叫《动物庄园》,一部道出人类处境的寓言小说。书中描述的马诺尔庄园里发生的一幕幕故事,让我对人类的行为,包括自己每一天的行为,突然间有了不一样的关注,当然,也包括看问题的视角。动物们对人类的批判,让我有些心有余悸,但似乎又没办法去做些什么。生命体自身,以及生命体之间的冲突,其实一直都在。调和生命之间的关联,或许我能做些什么,尤其是对那个让我“不省心”的班级和班级里“不省心”的孩子们。合上书,带着思绪,我走进厨房,准备起早餐来。在绿豆稀饭熬制的过程中,我想炒一份蔬菜。找来找去,只在菜篓里找到一颗马铃薯,但很可惜,几处芽眼已经泛青,冒出了嫩芽。发芽的马铃薯有毒,显然是不能再吃了。我正准备把它扔进垃圾桶,忽然想起阳台还有个空的种菜的盆,于是把它种了进去。
或许是土壤肥沃,或许是阳光适宜,种在阳台的马铃薯很快就发芽了,而且长势喜人。先生看着青葱茂盛的马铃薯苗,爱惜地说:“不要急着挖采它们,这样留着观赏也挺好的。”显然,这片重获新生的马铃薯,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一份珍贵的美好遇见。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我们班的那个高个“熊孩子”。他课上爱说话、爱捣乱,课后作业马虎,班级总是被他弄得不得安宁,最后只好把他单独安排在讲台旁的一个位子。他觉得非常不舒服,反应很大,跟老师反复闹别扭,认为老师不喜欢他,甚至是针对他。很多老师也不愿多管教他,他身上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作为班主任的我愈来愈揪心!马铃薯发芽有毒,的确不能食用;但换个角度想想,马铃薯是通过产生毒素来保护自己,拒绝被食用,其本质是为了生命的繁衍,是为了获得新生!这个“熊孩子”本能地产生“毒素”对抗管教,是不是也渴望阳光雨露、肥沃土壤,然后长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二
返回学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这份亲历的马铃薯发芽故事,走向那个“熊孩子”,笑着说:“老师找到我们之间问题的根源啦!”孩子嘟哝道:“你又要来管我,别的老师都不怎么管我。”我顺势引导道:“来,我给你说一个马铃薯发芽的故事。”就在我叙说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由抵触走向友好,并逐渐愉悦起来,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故事最后,我调侃道:“老师帮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感觉不舒服,极力反抗,本能‘护疼!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问题的解决,而这个过程往往会让人感到难受,但那恰恰就是成长的感觉!如果你懂了这些,你就会把不舒服转化为痛快!”孩子听着有些激动。我继续说道:“你看起来问题很多,换一个角度看是你想‘发芽的地方很多,这是一件好事。但你需要跟老师配合,需要面对和调整自己的状态,明白了吗?”孩子满脸欣然:“明白!谢谢老师!”我激动起来:“那以后每次在和老师、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冲突,感到情绪烦躁时,就想想发芽的马铃薯,想想生机勃勃的新生的马铃薯,想想收获季节一棵棵马铃薯根系下的累累硕果!”“我懂了!谢谢老班!”孩子终于开窍了,最后主动用拥抱跟我来了一个深情告别。
后来,无论班会课,还是物理课,只要他忍不住回头讲话,或随意下座位乱跑,或折腾实验器材,我就会停下来,用眼神暗示他,他也很快心领神会,迅速调整自己,慢慢安静下来。我们彼此配合非常默契。
三
孩子理科成绩很不错,写起作业来也非常快,但书写真的很糟糕!期中前模拟考试之后,我第一个批阅他的试卷,凡是书写不规范的答案分值一律全部扣除,结果他只得了74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孩子情绪很是不好,气冲冲地找我理论,说他很多题答案都是对的,我是故意压他分,有意针对他。面对情绪激动的他,我不紧不慢地将事先准备好的另一位同学书写漂亮的试卷拿给他看,并情真意切地说:“你自己比较一下试卷,看问题出在哪里。”孩子迫不及待地核对起答案,然后自信满满地说:“老班,我看过了,我一共应该扣3分,其他都对。但一样的答案他得分而我却被扣了分,老师你就是针对我,不喜欢我!这一次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见他一脸的迷茫和满心的不服,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信任马上就要坍塌,我直奔主题,指着试卷上几处扣分点问道:“这个数字是什么?还有,这是什么字?”熊孩子若有所思地回答道:“是‘3。这个字是‘浸!”我追问:“怎么‘3寫成像‘5,‘浸写得像‘没?你再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要是在以往,即使错了,他也会使性子,可这一回,他似乎很快调整好了自己。对比完两份试卷后,他很沉稳地说:“老班,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我的书写确实很潦草,我以后肯定会注意。”
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他的书写进步非常大,物理考了98分,其他学科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份获得感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往更安静沉稳,且总能主动反思自身的不足。看见他的进步和蜕变,我不由得想起那颗马铃薯,感激它的发芽,让我懂得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四
孩子上了高中后,时常听他父母说,遇到事情不顺的时候,他时常想起我,想起我对他说的话,说如果学不好太对不起我。最终,他一直好学上进,自律且努力,最后考上了一所211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想,他时常念着我的唠叨,其中一定有关于发芽的马铃薯的故事。一颗马铃薯发芽了,如果扔进垃圾桶里,它只能慢慢腐烂;但如果栽进土里,它很快就能获得新的生命。马铃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成长中的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换个角度看,也许就是成长的契机。左手是垃圾桶,右手是种菜盆,一念之差可能就会造成终身遗憾,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一定要慎重!
当再次回到书房,再次翻看《动物庄园》时,我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尤其是对教育者的行为动机,多了份坦然和自信,因为那是一种自带光芒的生命呼应和彼此观照。
(饶赛华,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主任、德育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