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减”工作的区域实践

2023-09-03 07:54黄科文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镇江双减

摘要:镇江市按照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镇江精细化试点”的部署要求,形成“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减负与增效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目标导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坚持质量导向,以综合治理重塑教育生态;坚持发展导向,以评价改革促进提质增效。镇江市“双减”工作的实践反思包括: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抓“双减”合力;注重统筹发展,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关键词:“双减”;区域试点;镇江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3-0015-04

作者简介:黄科文,镇江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镇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2021年7月,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江苏省教育厅确定镇江市为全省“双减”工作试点城市。镇江市按照“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减负与增效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为全省乃至全国“双减”工作试水探路。

一、区域推进“双减”工作的整体思路

镇江市十分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推进“五育”并举育人取得显著成效。从近年的江蘇省抽测考核情况来看,镇江学生的学业质量一直居全省前列,学业负担列全省最低位次,大一新生体质健康监测连续2年列全省第一,少年航空实验班招生和海空军飞行员招飞成绩优异。这些成绩的取得,为镇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全省“双减”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将江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镇江精细化试点”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大事,主要领导多次就压实“双减”属地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高位协调、统筹推进,镇江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部署会、推进会,科学研制“双减”实施方案,形成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减负与增效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对标对表抓落实,突出学校主阵地作用,从抓好校外整治、课后服务、课堂教学、建好教师队伍等方面同步推进,持续推动镇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推进“双减”工作的实践举措

镇江市作为江苏省“双减”工作试点城市,深感“双减”既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又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更是必须应对的一次重大挑战。

(一)坚持目标导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镇江市切实将“双减”作为“一号工程”,聚焦“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体目标,统筹校内与校外、减负与增效、当前与长远,扎实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攻坚校外整治。坚决压减机构数量,全市384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实现清零;加强收费资金监管,将全市各类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预收费资金全程监管;加快非学科分类审批进度,已审批1家科技类、3家文化类、1家体育类机构,29家体育类培训机构开展预登记;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依托联席会议机制,累计排查机构3916家次,查处变相违规培训40起;抓好风险防控和危机处置,“一对一”盯紧学科类未全部消课机构,督促其合规、迅速完成消课,未发生一起串访、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加强作业管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将作业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对照结构合理、分层精准及类型丰富的要求,不仅组织各学段、各学科骨干教师研制了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样例,与教材相配套的《课时作业设计》和重难点突破的《课后同步学习系列微课》,还通过举办作业现场会和集团校研讨,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机制和资源运用流程。目前,镇江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初中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开设晚自习的学校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

三是推进课堂改革。立足学校育人主阵地,坚持一手抓“五项管理”(手机、读物、作业、睡眠和体质),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师研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习初始水平的前提下,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介和学业评估进行整合,以达到改变课堂质态、促成学科育人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教学改革总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初始水平,镇江市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了重构,创新打造具有学科特征的“研学课堂”新模式。同时,以“专家治学、行政服务、合作共赢”工作理念,组建各学段、各学科专家团队,引领推动学科建设。目前,全市共遴选了70所实验学校开展相关实践探索;确立了100个专项课题,集聚科研力量集中攻关;制定了“研学课堂”双主体教学评价指南,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落细落实。

四是优化课后服务。围绕服务保障,镇江市教育局会同镇江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收费与取酬标准,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围绕服务质量,指导学校“一校一案”设计课后服务课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施“5+2”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达95%,学生、家长满意度均超过98%。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不仅编印了全市课后服务优秀案例集,供各校相互学习借鉴,还成立了由17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线上答疑团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延伸服务。

(二)坚持质量导向,以综合治理重塑教育生态

根据“双减”实施进程,镇江市相继出台近40项配套文件和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两年来,“减负提质”已成为镇江市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的新样态,义务教育生态呈现出可喜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免试入学、均衡分班,严控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考试次数等8项减负措施,不仅将相关指标纳入各地督政考核和学校党政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还进一步厘清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建立健全督查整改、预警追踪、考核评议等工作机制。同时,镇江市还开发了包括课后服务、作业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考试管理等项目在内的义务教育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技术赋能实现义务教育“监管服”一体化,推动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彰显。

二是育人环境向上向好。坚持把教师作为“双减”关键力量,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骨干教师交流。各地设立监管平台、各校设立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途径。在每年聘请第三方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还聘请了8名党外人士担任特约教育督导员,走进校园民主监督,努力形成服务“双减”的最大合力。

三是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镇江市获奖率达78.3%,较上届同比增长50%,超省均19个百分点;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镇江市夺得18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评审中,镇江市共有20个项目成功立项,绝对数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前列。4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数和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镇江市坚持以“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市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学校5所、省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4所、省艺术体育课程基地2个,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奖数、体质健康检测合格率以及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都位列全省第一。

(三)坚持发展导向,以评价改革促进提质增效

落实“双减”,不能为“减负”而“减负”,而要着眼观念转变、实践转型,赋能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此,镇江市发挥评价杠杆作用,瞄准学生、教师、学校、区域4个层面加大改革力度,以不断释放和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双减”提质增效、回归本真。

学生层面,深化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改革。形成具有镇江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由以往学业分数评价改为素质发展评价、学业结果评价改为过程动态评价,并与高中阶段入学挂钩。改革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全面性,将“德智体美劳”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二是发展性,引导学生认识悦纳自己、自我主动发展,引导学校尊重个体差异、把握成长规律。在2021年底出台实施方案、遴选9所初中校进行试点摸索经验的基础上,已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

教师层面,深化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改革。坚持把教师作为推进“双减”的主力军和关键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推行全员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启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成长向导,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得到教师的关爱。导师工作情况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挂钩。二是推进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组发展性评价方案,重点评估教师专业成长、“研学课堂”推进、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坚持发展性、创新性原则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带动教师基于课标和学情,科学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学校层面,深化高品质建设发展性评价。研制《镇江市高品质学校评选标准》(合格校和示范校),启动市、县两级高品质学校培育工程,突出办学底线和增值导向,将评价重心转移到办学品质、日常管理和师生发展上,以评促建,进一步推动师生教学相长,提升精致管理水平。高品质学校评审每3年进行一轮,对通过验收的进行公示并挂牌,对已挂牌的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社会监督和随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给予摘牌和通报处理。

区域层面,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年度履职报告和沟通联络制度,以专项督导推进“一号工程”落地见效。镇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2次对各地“双减”工作进行督查,对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况进行通报、约谈,对典型问题进行挂牌督办,督导结果作为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责任督学每周走进学校督查,每月通报1次督查情况,每学期召开1次教育评议会,督导结果作为对学校年度党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区域推进“双减”工作的实践反思

“双减”工作能否落实、如何落实是社会关注度高、家长期待值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镇江市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1年内有效减轻”的阶段目标已较好地达成。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同样摆在面前,还需从更全面和更长远的角度,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实的功夫。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抓“双减”合力

在育人观念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挑战,部分家长没有及时转变观念,从而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现象;一些教师固有的教育方法与“双减”不适应,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要进一步明晰家校社育人责任,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征集和制作一批优质家庭教育微课资源,办好落地式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二)注重统筹发展,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

在课后服务上,受现有师资、场所等限制,服务内容和形式还较为单一,与社区、场馆等校外资源联系不够,资源供给不足;在校外监管上,一些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违规行为依然存在,一些非学科类培训也过度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既不利于“雙减”工作有效实施,更加重了家庭和学生的负担和焦虑。为防止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类违法违规类校外培训反弹,要进一步根据学生需求,积极搭建平台,增加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实践的机会。要把减下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体育活动、艺术类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三)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要通过强化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会同科技、体育、文广旅等部门,建立社会资源进校园“白名单”,出台准入与考核制度,促进优质社会资源助力课后服务。合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互联网+网格员”工作机制,加大部门联合检查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镇江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真正实现根源性减负、系统性减负、持久性减负,确保高质量达成“3年内成效显著”的既定目标,为全省提供精细样本,为城市争得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镇江双减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