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量感”的培养策略

2023-09-01 04:48:28郑丽娜
数学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量感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郑丽娜

摘 要:量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物体的大小并理解量的概念,加强数量感知认识的同时可提升估测和预算的基本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量感培养;小学数学;深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简单来说,量感是对事物属性的大小等关系的认知,且这种认知是直观的,这种感觉是根据经验和客观物体视觉信息所作出的一种判断.小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对数的感悟,同时需要培养对量的感悟,学会对物体大小进行估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量感,可提升其对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量感对其学习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量感,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在量感的影响下,更高效地学习.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浅谈培养数学量感的教学策略.[3]

1 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重要性

量感用一种通俗语言表示就是估计测量.这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技能,在不使用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以某种方法推断出或预测出测量结果.量感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实生活运用广泛,重要性非常明显.实际教学中低年级或中年级的学生在解决类似长度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量感困难的问题,会出现一些常见低级错误,例如教室总共长8厘米,一本字典厚三米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关于量感方面的培养,只有重视了才能更好地开展思考以及研究.这就说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渗入量感的训练,帮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培养量感.

2 小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

2.1 利用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量感

2.1.1 在熟悉的学校环境里学习

学校是一个美好而丰富的世界,且专属于孩子,因此应注重充分挖掘学校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培养学生的量感,提高他们的估测能力.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米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估测学校的大门宽几米,可以让学生估测操场上的跑道长多少米.当学生说跑道是400米后,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實际估测一下,并把自己的估测方法在课堂上汇报给大家.其实不只是这些,还可以估测旗杆的高度,估测教学楼的高度等.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估测操场上花坛的体积;学习了容积单位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估测一下公园里池塘的容积.

2.1.2 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感悟

家庭是孩子驻足最多的地方,应该充分挖掘家庭中蕴含的数学,让孩子在熟悉的家庭氛围中提升量感,例如学习了面积单位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尝试估测一下自己的卧室是多少平方米,自己家的客厅是多少平方米,自己家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电视背景墙是多少平方米.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认识”后,让学生回家估测一下炒菜的锅、微波炉、勺子、碗等各是多少千克(克).[5]学习了“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估测自己家所在楼层有多高?将这些编成实践活动材料,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完成.这样的情境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提高了估测能力,而且还增进了他们对家的眷恋.

2.1.3 在丰富的社会活动里体验

儿童不应只属于学校和家庭,他们还存在于更为广阔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儿童的社会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如学习了“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估测小区内的绿化带和停车位有多长,让学生去实践一下,估测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不能人云亦云.[6]再比如,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实践活动:有的家长会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公园里散步,那么自己大约走了多少千米,应该如何估测?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恰当的估测方法去估测.[7]

2.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量感学习需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量感,需要站在生活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将实际生活与量感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更多和量感接触的真实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以及需求.这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极为重要.

2.2.1 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儿童的量感学习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教学可以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数学量的认知,就是让学生对物体量感产生一种感性上的认知.在教学情境方面,可以通过出示物体运用多种途径展示物体的量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能做好量感的观察和操作.这是开展量感培养的起点,同时也是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然要回归于生活.量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处的情境,创设生活化又具有挑战的情境,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开发思维,促进学生对量的感知.例如,在“认识吨”的教学中,虽然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离学生的认知却比较遥远,所以应先创设学习情境,如估计老师的体重,凸显与千克的区别,再出示一些大型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估计其体重,感受这些动物的重量,如大象,河马等等,并引发认知冲突: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或大量物品有多重,如果用千克做单位,数量很大,不够方便,进而引进“吨”的概念.接着设计抱大米、想象等活动体验1吨.[10]这样的学习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置疑问,引入计量单位,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同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使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促进量的感知.[11]

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产生量法,这是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丰富了触觉和视觉的认知,同时可以为之后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并拉开教学的序幕.所以,教师需要认真地研究情境教学法,同时引导他们在这样的情感中,产生对量感的认知,完善之后的学习工作.

2.2.2 提供运用情境,触发儿童的量感学习潜能

量感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儿童经历一个量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形成的量感解决实际问题,会更深刻、更具体地丰富学生的量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量感内容的学习.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发生的事情,所住的环境等等,均包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本就十分广泛.所以,生活也是数学教学材料的来源.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是常见的策略,这种策略除了让学生和数学更加接近之外,还有利于量感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点选择对应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量的大小、速度、形状等等.如此一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偏见,发展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万物的量感感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便于开展数学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关于“千克的认知”内容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1千克质量的认知,课堂上可以提供一些食物,如黄豆,苹果等等,每个小组提供1千克的食盐和若干个塑料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不使用秤的情况下估量出1千克的物品.学生在估量1千克物品的情境中,经历了1千克的量感体验过程,进一步丰富了1千克的量感,学生的成功不仅是1千克量感的正确建立,更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智慧体现.

2.3 设计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量感学习体验

量感的形成有个性、随机性的特点,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量感的观察和体会,提供可视化的活动.通过对比实验推理等等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精准的量感感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教学,就是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为具象的东西,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变成为简单理解的内容.培养量感的原因在于让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时可以提升敏锐性,更容易理解数学背后的本质问题.但是,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面对这些知识学习时,教学策略一定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具象与抽象相互融合在一起,开展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操作并在观察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通过具体形象概括抽象知识的学习方式,强化量感认知.

2.3.1 估测体验,提升儿童的量感学习深度

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量感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让量感更为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实验中体验“量”,在体验中丰富对“量”的切实感受,学生基于量感经验以及学习习惯,开展个性化的探究,促进量感的形成.例如,学生建立了厘米的概念之后,可以设计让学生估计一条约长6厘米的小棒,以此作为微小试验在课堂中展示.实验中要求不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而是结合已有的量感认知,在实际的过程中进行预估.有的学生说:“我的手指摆过去摆了5次左右,每摆一次约是一厘米,因此我估计这个小棒大约长6厘米.”有的学生则说:“我的一拃约7厘米,这个小棒比我的一拃少一厘米左右,因此我认为这个小棒的长度大概在6厘米的范围.”最后让学生通过直尺来验证小棒的长度,交流各自的实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厘米的概念进一步地精确,同时触发了量感认知的潜在能力.

2.3.2 细化引导,精准儿童的量感内涵定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原有的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反复地体验与感悟,慢慢地形成量感.学生形成一定量感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调整对比,进一步精准其量感的定位.在学习认知面积单位这一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纸片(约一平方厘米),感受一下这个正方形纸片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例如,与指甲相比,和同伴一起交流讨论,最后说一说、找一找,在生活过程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和这个正方形的纸片差不多.通过这种活动获取直接的感知,建立起大小的概念.

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是学生的体验和作用,无论哪一种教学的手段和策略,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但是我们要知道量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而是强调一种感觉和认知,只有学生在触觉和视觉上有所感受,才能积累量感,强化量感并拥有这项技能.开展数学课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帮助他们主动探究知识,学会思考并感受.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提点,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认知其教学内容和规律,优化现有的教学流程,还一节最精彩的课堂给学生.

培养学生量感,对于促进学生的计量单位和提高估测能力,拓展思维等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定要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亲自去体验感受,动手操作,慢慢地形成量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4):7678.

[3] 芮金芳.数学实验中累积量感经验的实践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5):4951.

[4] 梁培斌.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2017(Z4):99103.

[5] 黄红成.小学数学单位量教学的目标设置与方法探寻[J].教学与管理,2018(14):3941.

[6] 张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3(1):29.

[7] 施艳.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3(5):5456.

[8] 庄雅芬.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106108.

[9] 许慧.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量感”培养探研[J].成才之路,2022(36):133136.

[10] 龚晓娟.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数学量感[J].文理导航(中旬),2023(2):1921.

[11] 于蓉,王菁.基于整体教学 培育学生量感[J].教育科学论坛,2023(4):4446.

[12] 蔡燕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3(3):117120.

[13] 朱家乐,李祖祥.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量感培养的情境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2):4348.

猜你喜欢
量感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
兼收并蓄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文理导航(2016年36期)2017-02-07 00:41:08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静待“量感”生成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11:51:14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13期)2016-03-18 04: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