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娜 王林峰 付欣
摘要:大数据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脱贫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扶持方式和绩效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搭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防返贫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挖掘大数据助力,管好“入口”,选好“出路”,保障帮扶措施落地生根。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整合帮扶资源,协同相关部门,创新机制体制,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
关键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大数据 乡村振兴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实现后,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事业的终结,进入“后扶贫时代”,克服贫困治理的“短期效应”,保证扶贫政策和措施稳定持续,阻断返贫,提升贫困治理效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大议题。大数据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重要作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二、大数据在脱贫攻坚中的应用研究
郑瑞强等基于精准扶贫辩证理解与大数据分析支持的可行性研究,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总结了当前扶贫工作的挑战,提出“十三五”期间扶贫策略。莫光辉等从大数据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大数据扶贫平台的建构是精准扶贫实践的新模式。汪磊等运用专家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构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扶贫三类耦合机制,构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信息平台。欧阳宇峻以资源整合的动态能力为切入点,论述了政府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以促进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及扶贫绩效的提升。国家建设了大一统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統,贵州、广西、甘肃、山东等省份相继建设了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大数据赋能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动态监控及脱贫成效评估等监督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精准扶贫机制研究,形成了“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框架。问题体现在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产业等方面,原因主要集中在扶贫主体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策着眼于通过引入大数据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在大数据技术优势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壁垒依然存在,未实现无缝对接,既有重叠交叉又有盲区,未形成有效监管合力;来自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威胁;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现代化扶贫大数据技术工作人才队伍缺乏等。
三、大数据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重要作用
虽然大数据技术在脱贫攻坚中己有初步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数据技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效能能否与脱贫攻坚阶段发挥同样作用还值得探索。刘泽等认为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能力的核心能力是数据治理能力,并以精准扶贫领域的返贫阻断机制为例,分析得出大数据返贫阻断的八条内在机制,提出了政府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客体、数据治理能力等四方面改革的建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高度重视大数据在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搭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防止返贫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挖掘大数据助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在新形势下,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致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从而确定返贫人群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等级,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阻断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挖掘大数据技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提高防返贫工作效率,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指导意义。
四、大数据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举措
大数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技术手段,推行大数据防返贫管理模式,就是在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扶贫产业、人口、环境等相关数据,整合农村、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息,了解和掌握低收入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为防返贫工作提供低收入人群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地理等复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仿真化、可视化等决策参考,提高防返贫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一)管好“入口”,快速、精准识别低收入人口
正确识别个体的贫困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考量贫困的标准,包括收入、支出、教育、健康等,并且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只能靠大数据技术来解决海量数据的处理。要精准定位低收入人口,统筹整合行业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思维,高质量建设好防返贫大数据信息库。汇聚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精准对接,定期更新、动态交换,实现监测帮扶申请农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特殊困难群体三类人群信息实时比对和“大数据画像”。大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低收入人口的致贫原因,包括疾病、残疾、教育、灾害、缺土地、缺技术、缺劳动能力、交通不畅或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
聊城市开发建设防返贫暨乡村振兴智慧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返贫风险的精准识别、及时发现、有效化解。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汇聚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信息,实现低保、临时救助、危房改造等30余项行业数据的定期更新、动态交换,有效打通了部门间信息“壁垒”,平台合理设置风险人群认定标准,通过数据分析自动识别发现风险点。冠县柳林镇梁庄村村民因做心脏支架手术花费6万余元,高额的医疗费用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大数据平台成功将其锁定,于当月纳入动态监测帮扶范围,防止了其因病返贫。平台不仅涵盖6.72万户、12.84万名脱贫享受政策群众的家庭状况、帮扶措施落实等详细信息,还录入了1425个存量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资产现状等情况,精准助力防返贫、促乡村振兴工作。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及时预警反馈,对帮扶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把帮扶对象、贫困类型、贫困规模等“第一手资料”核实核准;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帮扶资源、属地行业特点等有效因素,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切实瞄准“真贫”、实施“靶向疗法”,为精准研判提供准确依据。
(二)选好“出路”,实现帮扶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防返贫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帮扶措施准不准。要实现精准帮扶,就离不开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为实现帮扶资源与贫困人口的精准对接与差异化帮扶,需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实现因人因户的精准帮扶。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主要致贫原因、预测返贫致贫需求,不仅要明确“哪里的人口真正贫困”和“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而且也要清楚地界定“返贫致贫体现在哪里”和“返贫致贫人口的真实需要是什么”等关键问题,进而指导工作着力点,引导资金流向,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有效供给,避免“供需错位”,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扶到根上、帮在点上,从而切实解决贫困人群最切身的问题,最大程度降低返贫风险。
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政策梳理、项目运行流程优化再造等途径,将分散在15个职能部门的42项救助政策以及17项福利政策和36项保险,全部纳入大救助平台运行,打通政府与社会救助资源共享通道。协理员通过筛查应救助人员,及时录入系统并推送至相关部门,所有救助项目在大救助平台内运转,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在线审批的“全域通办”,彻底解决了重复救助、遗漏救助等问题。通过各类救助政策进行深度融合,将政府救助资源与社会力量有效衔接,为慈善组织、志愿者、各类救助平台、爱心单位及个人与救助对象搭桥,引导社会各界力量高效有序、精准及时参与社会救助。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省农担公司共同开发“齐鲁富民贷”产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按照农户申请、村委初筛、政府推荐、银行和农担调查审批等流程开展贷款申请审批,贷款信息上传及放款、还款可通过手机操作完成,极大提高了贷款办理效率。汶上縣白石镇西岗村种粮大户从提出申请到30万元贷款审批仅用4个工作日,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大数据挖掘对低收入困难群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打造满足各类困难群众的多层次需求的全方位、无缝隙救助帮扶供给体系。有劳动能力的,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帮助其就业创业,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丧失劳动能力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机构和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教育资助、奖学基金、职业教育等阻断代际贫困延伸。建立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医疗帮扶、教育帮扶、金融帮扶等政策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帮扶。
(三)做细监督考评,保障帮扶工作落地生根
传统的督查、考核、评估模式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效率不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互联网经济下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改变传统的督查考评模式,运用大数据创新监督考评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通过紧盯巩固脱贫成果关键环节,开展政策落地实时监测,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返贫工作产生大量的碎片化数据信息,突破过去结构性数据的局限,将各类数据在实践中整合运用,有效盘活这些数据,准确把握工作动态和深层的工作本质,优化督查考评内容,简化督查考评程序,提升考评手段的数据化和智能化。运用数据处理平台+终端的形式,减少大量中间环节传导,快速聚焦热点,及时发现问题线索,防微杜渐,迅速处理贫困群众生活难点,防止工作不深、不细、不实等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全面、动态地了解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使用情况,保障扶贫项目精准,合理开发,扶贫财政资金有效运行。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提高考评主体活动的透明度,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监督防返贫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督查格局。
五、创新大数据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机制体系
实施大数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达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靶向治疗,全方位协同综合治理,需针对返贫致贫的深层原因,整合扶贫资源,统筹扶贫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创新机制体制。一是帮扶政策体系。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工作动态监管、扶贫信息传播等方面有配套政策做支撑。二是帮扶资源管理体系。提高返贫致贫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精准管理帮扶资源的作用。三是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发展产业有利于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帮扶效果持续性。要做到“四个精准”,即特色产业选择精准、经营方式精准、市场销售渠道精准、帮扶人口受益精准。四是帮扶服务支撑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加大扶贫专业人才和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一批非政府组织等形式的社会帮扶组织,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数据帮扶服务支撑格局。五是大数据精准考评体系。要实现过程问题苗头及时预警,对扶贫资金、项目、措施进行督查督办,实现客观、科学、高效、精准的考评。
六、结语
大数据赋能防返贫监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大支撑保障。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资源配置精准度,全力推进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真正做到在通往小康社会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参考文献
[1]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163-168.
[2]莫光辉,张玉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十[J].理论与改革,2017,(01):119-124.
[3]汪磊,许鹿,汪霞.大数据驱动下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的耦合性分析及其机制创新—基于贵州、甘肃的案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03):135-143.
[4] 欧阳宇峻.基于政府动态能力资源整合观的大数据精准扶贫治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7,(14):130-133.
[5]刘泽,陈升.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2020年后精准扶贫领域的返贫阻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5).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3-23(1).
[7]刘文剑.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返贫阻断机制的研究[D].2021.12:9-10.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