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碧雯 王忠坤
摘要:现阶段,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有迫切的需求,但农民体育健身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为应对当前农村文体事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形成符合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的“432”理论模型,为加快培育一批骨干型乡村体育人才,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广场使用率低、农民健身不科学、农民身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文体 发展现状 培养目标 实现路径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东省农民体育协会)、临沂市农科院等单位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全省各市农村文化体育现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掌握了一手资料和数据,形成乡村体育人才培养“432”模型。自2016年开始,将调研成果应用于《全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体育骨干培训》实践,本着先制定乡村体育人才培养“432”理论模型,再通过乡村体育人才培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提炼深化培养理论,进一步指导推进乡村体育人才培养实践。从2016年到2022年,山东省乡村体育人才培养“432”模型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进一步完善。
一、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体育文化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应的体育专业指导和培训跟不上,体育健身活动大都不得要领,仅局限于零散的、自发性的自娱自乐,很难达到全民健身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体育事业,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復兴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设一支体育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土乡村体育人才队伍,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和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国家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意味着农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体育必将覆盖农村各个发展方面,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二、山东省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一)体育骨干人才培养职能界定明确
2017年,《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农民体育骨干人才是以乡村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农民体育组织管理、培训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要求体育部门积极支持并委托农业农村部门承担部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培养农民体育骨干人才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中,创新培养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以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体育积极分子等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爱体育、懂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者队伍。开展农民体育骨干人才培训,为国家培养和举荐优秀农民体育人才,是农广校(农民体协)的重要职能和责任。组织开展农民体育赛事,优化乡村体育氛围,不仅锻炼农民体育骨干的体魄和培养集体荣誉感,也将激发新型农民爱好体育、参入体育运动的热情,彰显新型农民的新风貌、新风采。
(二)体育骨干人才培养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中体育院校教育仍是山东省乃至全国乡村体育人才培养主阵地,乡村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少、覆盖面小、体育人才缺乏等非常突出。
1.乡村对体育人才迫切需要与农村体育人才分布现状的矛盾突出。2021年7月8日,国务院下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以山东省为例,2020年底山东省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78万个,这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聚集居住,财务独立核算,社会管理相对独立,是组织乡村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大覆盖率6.81%左右;山东省6.95万个行政村,行政村最大覆盖率8.62%。离每村培养一个体育指导员的目标差距非常大,开展乡村体育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2.乡村体育指导员标准与农村体育人才的培训现状的矛盾突出。根据山东省农广校(省农村体协)要求,经过农村体育人才体训,培训合格基本达到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国家体育总局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规定,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达到三个条件,一是近一年内开展或协同开展30次以上志愿服务;二是了解体育健身和竞赛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项体育健身技能的传授方法,能够承担一般性体育健身咨询和指导工作;三是了解全民健身工作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能够组织基层组织和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但高素质农民参加体育人才培训的意愿不强烈,符合农村体育指导员标准的农民学员招收难度大。近年来,从培训实践看,这部分人员大多外出打工,或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需求强烈,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不足,从事一天的农业劳动后,往往身体疲惫,想更多的休息,不愿意参加或组织健身活动;女农民、年龄偏大农民参加培训占据较大比例,真正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有意愿成为乡村体育指导员、热心组织体育活动的农民学员较少,致使山东省乡村体育人才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调研组对3628名参加培训学员开展跟踪调查,偶尔发挥作用人数750人,没有发挥作用人数811人,分别占样本总人数的20.7%和22.4%。
3.农民体育协会体系不健全,体育健身指导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山东省《山东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鲁办〔2016〕55号)文件要求,市地农民体育协会均与农业农村局脱钩,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除省级外,无农民体育工作牵头组织指导机构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于无农民体育专门服务机构、无农民体育专项培训资金、无农民体育专业培训计划,无力承担后续的培训任务,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的开展。建议在全省农业系统恢复农民体协组织体系及农民体育资金支持,有助于全省农村农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
山东省农民体育协会,成立于1992年,2017年挂靠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近年来,在中央农广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直接领导和山东省体育局等厅局的大力协同下,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推动了山东省农民健身全面发展,活跃了农村基层的文体活动。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邀请专家组成调研小组,对今后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进行了周密安排和详细分工。
(一)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432”乡村体育人才培训模式
坚持精准培训、严格认定、稳步推进,以培育模式的规范化促进乡村体育人才素质的提高,以此提高农民体育人才培训工作成效。经过5年的培训实践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乡村体育人才培训“432”模式:即做好参训学员、培训场所、教学内容、培训师资4个精准选择,利用封闭式培训、手把手教学、汇报式展示等3种培训方式,组织培训指导教师、学员联谊会等2个跟踪服务,具体模式如下:
1.“四個精准”选择使培训质量统一规范可评价。一是精准选择参训学员。科学选拔参训学员是培养乡村体育人才的基础工作。实行个人申报、村镇推荐、县区审核、市级备案的学员选拔程序,真正让热爱体育活动、有一定体育特长、有较好组织能力、在村里有一定影响力、身体健康、年龄在18-60岁的农民优先参加培训,确保学以致用。二是精准选择培训场所。乡村体育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要求有较大的培训活动场地,便于参训学员现场体育教学。在硬件设施、应急处置和现场教学等方面均进行严格把关和筛选,确保培训效果。三是精准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精准把握农民学习需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各地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增加培训课程数量,有步骤、有计划完善和传承。四是精准选择培训师资。坚持渠道培育和聘请高水平培训师资,采用体系培养与体系外选聘相结合的办法,将相关师资纳入专家讲师团管理,并进行择优轮训,择优选聘教学。
2.坚持三大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一是坚持封闭式培训。山东省农广校(省农民体协)在全省考察认定10个可实现封闭式管理的省级农民健身体育示范培训基地,远离闹市区、培训场所大、培训效果好。二是坚持手把手教学。山东省农广校(省农民体协)在乡村体育骨干人才培训中,要求体育培训师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个学员动作标准、科学。三是坚持汇报式展示。聘请体育专家到场指导观摩,并作出培训效果评价,结合理论考核成绩,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凭结业证书到当地县(市、区)体育局换取三级体育指导员证书,成为正式的乡村体育指导员。
3.创建两大跟踪服务模式,推进乡村体育事业发展。一是组织培训指导教师跟踪服务。制定跟踪服务制度和跟踪服务联系表,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工作,对学员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进行有效跟踪和解决。二是成立学员联谊会。成立培训学员联谊会,组建沟通微信群,取长补短,共同开展好当地乡村体育健身活动。
(二)探索和实践乡村体育人才培训师资的培养、选聘、分级、服务的有效机制
围绕山东省乡村体育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夯实办学基础,提升教学质量,积极组织举办培训师队伍培训、“一人一课”岗位练兵、微课程评比、优秀调研报告评比、教学巡回观摩、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建设一支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动员社会多元力量建设师资队伍。乡村体育人才培训工作涉及专业广泛,为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一是重点选聘有实践经验、能现场教学的专家。从山东省农广校(省农民体协)实践看,培训讲师可以是现职医生、高校体育老师、体育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体育教练等,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一直困扰乡村体育人才培训师资短缺问题。二是把优秀乡村体育指导员纳入师资队伍。根据乡村体育人才培训需求,加强对乡村体育指导员师资培训,把乡村体育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纳入师资人才库,以农培农,让身边的能人对农民进行最有说服力的言传身教。
2.发挥农广校(农民体协)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作用和指导服务作用。一是选拔推荐师资队伍。制定完善《农民培训专家团管理办法》《农民体育骨干人才培训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专家团和兼职教师的基本条件、工作职责、聘请程序、教师管理、考核评估等。二是考核教师授课质量。通过学员评价、培训评估和意见反馈等方式,对培训教师基本素质、专业技能、授课水平等内容进行考评,确保授课质量过硬。三是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指导服务。通过培训师资技能轮训、演讲语言表达、现场实践观摩等形式,优化培训课程、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师资综合业务素质。
3.做好师资队伍分级,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实行差别化管理师资队伍,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讲师团成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把讲师团成员分为专家、高级培训师、培训师三个等级,明确每个级别需要具备的相应的条件及工作职责,实行差别化管理。对入选讲师团和师资库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及时建档立册,录入信息库,对师资人才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灵活的入选和退出机制。
四、结语
乡村文体振兴关键在人才。选拔培养一批符合农村实际和留得住的人才队伍,需要较为完善的公益性培训机构且具备较为科学的培养模式支撑,农村体育人才培养“432”理论创新在多年的实践中得到科学验证并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新时代将结合更多惠农项目,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4日.
[2]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
[3]国务院下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2021年7月8日.
[4]国家体育总局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
[5]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鲁办〔2016〕55号).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