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虞凡
导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检讨。在教学四步骤的引领下,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科探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在亲身实践中收获新经验,反思复盘促经验迭代升级,借助家长资源为科学探究活动赋能,整合经验内化提升,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探活动是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探索世界,从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性过程。教学四步骤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检讨。在学习、传承、实践、创新“活教育”思想的今天,运用教学四步骤开展幼儿园科探活动实践创新,对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
一、教学四步骤在幼儿园科探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实际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检讨四个步骤体现了探究的性质,旨在培养幼儿的主动研究精神、观察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四步骤与幼儿园科探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将其运用于幼儿园科探活动中有以下益处。
(一)重视实践,收获直接经验
科学四步骤中的“实验观察”指的是幼儿动用双手去摸、用双眼去看、用鼻子去嗅、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品尝……充分调动身体多感官直接体验实物,身心互补地获得直接经验。这里的直接经验不是直接通过感官在外在实物、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被动感觉,而是体验者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产生的知觉,是一种主动的经验。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科探活动中,幼儿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感知探索的,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
(二)挖掘资源,借助间接经验
科学四步骤中的“阅读参考”指的是在第一步实践观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疑问,从而有目的性地阅读,从书籍或他人处获取答案。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活动充满主动性和自主性。“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强调“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并不等于完全排斥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绘本资源等皆可被幼儿用作参考,帮助幼儿收获间接经验。如在绘本《勺子》中,幼儿通过绘本里勺子的自述了解到不同厨房工具的作用、使用场景,对不同厨房工具的功能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后续使用这些工具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立足情境,经验迭代上升
科学四步骤中的“发表创作”指的是实践观察收获的直接经验和阅读过程收获的间接经验相互作用下,产生对某个事物或事件的独特理解。如果止步于此,幼儿的新经验便戛然而止;如果在情境中鼓励幼儿个性化表达自己的理解,那新经验将进一步夯实、建构。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搭建相关主题作品、绘画、表演相关故事、制作故事书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表达已经获得的理解。为了表达得更完善,可能又会有新问题产生,需要幼儿回到步骤一和步骤二继续探索。
知识不能脱离具体情境而存在,有效的学习也无法脱离情境化的实践活动。在制作、发表的真实情境中,有些知识会被幼儿重新发现、重新发明,有些则被证伪而被抛弃或得以更新,幼儿的经验得到螺旋式上升。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建构新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评价反思能力等都将得到提升,幼儿也逐渐学会适应更复杂的社会环境。
(四)及时交流,提升学习深度
科学四步骤中的“批评检讨”是指集体的讨论和反思。幼儿既是作品的创作者也是作品的评价者,在发表作品后,集体的讨论和反思不可或缺,可由教师组织或幼儿组织大家一起评点和修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注重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结果。教学四步骤指引下的幼儿园科探活动,关注活动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成长。
二、教学四步骤在幼儿园科探活动中的实践路径
(一)实验观察:在成功和失败中收获新经验
实践活动是科学探究的精髓,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能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规律的认知。《指南》在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关注“幼儿是怎样探究的”,而不是“幼儿探究了什么”。教师应接纳幼儿的所有探究,无论成败、无论质量都要允许幼儿失误,失败同样是一种收获,并引导幼儿在失败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的发现。
片段1:
在“廚房工具怎么用”主题活动中,小小的分蛋器引发了幼儿的好奇。“蛋黄怎么取出来呢?用什么工具呢?”经过讨论,幼儿决定用勺子、漏勺、铲子、小手及冰箱分别实验。
实验结束,小组成员思考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别介绍实验发现。
果果:我觉得勺子很好用,我们是轻轻地挖蛋黄的。
夏天:手不好用,蛋黄抓不起来,我的手还黏黏的。
悠然:冰箱把鸡蛋冻起来了,更难分开了。
丁钰洁:铲子不好用,铲子不能把蛋黄铲起来。
秦天佑:铲子当然不好用,铲子是平的,要像勺子那样圆圆的工具才行。
然然:漏勺最好用,漏勺上有洞洞,蛋清会从洞洞里流下去,蛋黄还留在勺子里。
经过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幼儿发现了取蛋黄的好用工具:外形上是圆圆的,最好上面还有洞洞的。
幼儿因为好奇而充满探究欲,教师支持幼儿大胆实验,动手操作与实验记录并行,一组组试错、讨论、得出结果。实验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收获了关于分蛋工具的新经验,发展了探究能力。
(二)批评研究:反思复盘促经验迭代升级
幼儿的反思交流在科探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反思交流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厘清思路,找到失败或成功的原因,还是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契机,可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涵养幼儿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科学态度。
此外还需发挥评价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幼儿自主评价或互评,让幼儿产生成就感,在此基础上体验探究成果的喜悦感。
片段2:
第一次实验后,幼儿得出结论:取蛋黄的好用工具是圆圆的,有洞洞。于是幼儿开始寻找有相似特征的厨房工具,找到了小饭勺、大汤勺、面粉筛等有相似特点的厨房工具,并进行了集体讨论。
齐齐:我觉得这个白勺子不能取蛋黄,他的洞洞长长的,蛋黄也会流下去。
图图:这个网勺上的洞洞太小了,蛋清流不下去,漏勺上的洞洞大就可以。
康康:这个勺子也太大了,我觉得不行。
杨梅:漏勺的洞太大了,蛋黄也会流下去吧。
乐乐:我觉得这两个白勺子都不行,这个洞洞的形状像花一样,要是圆圆的洞才行。
美洵:这个白勺子行,因为它中间也有一个圆圆的洞用来流蛋清。
幼儿的争论主要围绕三点:(1)勺子的大小与取蛋黄有关。(2)洞洞的形状与取蛋黄有关。(3)洞洞的大小与取蛋黄有关。于是幼儿又分为三组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经过以上三组小实验,幼儿重新定义了取蛋黄的好工具:形状上是圆圆的,大小得比蛋黄大;洞洞也不能太小,不然蛋清流不下去;洞洞的形状不影响取蛋黄,用分蛋器取蛋黄最方便。幼儿经历了实践、检讨、实践、参考的创作过程,在真实情境中循环往复地践行教学四步骤。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收获的经验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还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主动性、专注性、坚持性等学习品质。
(三)阅读参考:借助家长资源为科学探究活动赋能
《指南》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接纳幼儿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应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多方式、多途径地支持和鼓励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行为。家长不仅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还是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拥有各行业的知识和经验,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相互补充。可见,家庭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家长的参与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片段3:
在第二组“洞洞大小组”的实验中,幼儿对有着小洞洞的面粉筛产生了好奇,并到小厨房里寻找可以用它来筛的东西,最终得出结论:面粉筛只能筛粉末状的东西。
图图:为什么要筛粉末状的东西呢?什么时候会用到面粉筛?
黄豆:我要回家问问我的妈妈,我妈妈会做好多好吃的。
借此机会,幼儿把关于面粉筛的问题都绘画下来,连同面粉筛一起交给黄豆带回家,邀请黄豆妈妈解答。
面对不熟悉的面粉筛,幼儿们产生了“为什么面粉筛的洞洞这么小?”“是大洞好还是小洞好?”等诸多疑问。我们邀请了擅长厨艺的黄豆妈妈解答。第二天她带来了一张蛋糕制作图和一本绘本《洞洞的故事》,蛋糕制作图上不仅画了面粉筛的作用,幼儿还惊喜地看到熟悉的分蛋器,原来这些都是做蛋糕需要用到的工具。游戏时间,幼儿阅读了绘本,感受绘本中两个洞洞寻找新家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懂得了不同的洞洞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每个人都有最合适的位置和最独特的价值。科探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施展家长的独特优势。
(四)发表创作:经验整合内化提升
科学四步骤中的“发表创作”是幼儿通过探究某个主题表达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阶段,要让幼儿把观察、参考所得加以整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经验、学习成果。幼儿可以对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此机会充分发挥创造力,用创编故事、绘画日记、制作美食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经验才能更好地得到内化。
片段4:
在蛋糕制作图的帮助下,幼儿分工合作做起了蛋糕,首先用分蛋器将蛋清和蛋黄分离,其次將奶酪、黄油、牛奶和蛋黄放在一起用打蛋器搅拌,再次用面粉筛将面粉漏到蛋清里,用打蛋器打出奶油状,将打发好的蛋清和蛋黄加在一起放入模具,最后放进烤箱。等上半小时,香喷喷的蛋糕终于出炉了,幼儿高兴地和好朋友分享来之不易的美味。
幼儿利用直接经验“分蛋器”“面粉筛”和从家长那里获得的间接经验“蛋糕制作图”分工制作了蛋糕,在实际操作中整合收获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投入新情境的使用中,不仅进一步内化了经验,也有效地加强了交往、合作能力。
三、结语
教学四步骤并不是按部就班开展实施的,而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活动需要应时而生,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往返反复,甚至打破重来,需要教师在科探活动中把握教学四步骤的内涵核心,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幼儿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