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浩,牛瑞花
(滨州医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目前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在残疾人教育中有关物质与环境的支持还有所欠缺,残疾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特殊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无障碍设施等[1]。在各类残疾人中,以视障人士高等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因视觉通道获取信息困难,视障者在接受教育、获取信息、校园融合方面有极大障碍[2]。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形式,2014 年和2017 年的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及2017 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更是将融合教育提至残疾儿童的主要教育方式[3]。因此如何为视障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高质量融合教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对视障生的支持需求把握不足。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山东省某医学院视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融合文化氛围、无障碍环境、学习支持、心理支持等关键方面进行调查,明确视障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问卷对象:选取该校全体在校视障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1 份,收回有效问卷51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视障大学生所学专业为针灸推拿专业,其中男生26人(50.98%),女生25 人(49.02%)。视力损失程度:低视力26 人(50.98%),全盲25 人(49.02%)。年级:一年级15 人(29.41%),二年级16 人(31.37%),三年级20 人(39.22%)。
访谈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原则,访谈教师3 人以T1—T3 代替,学生12 人以S1—S12代替。三名教师分别是视障生辅导员、生活老师、专业课老师。12 位同学是依据全盲和低视力两种视力损失程度和性别,在大一至大三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人。
1.2.1 问卷调查法
参照2010 杜颖颖《视障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调查问卷,结合该校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实际情况自编初始问卷,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各项目的针对性进行评定,最后确定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线上自填的方式,事先与研究对象沟通说明问卷的缘由以争取配合,问卷回收后将内容归类和分析,了解视障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现状和需求。本次问卷调查旨在调查该校视障学生对读屏软件的应用情况,内容主要从无障碍环境领域、学习便利服务领域展开调查。
1.2.2 访谈法
自编形成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学校支持服务访谈提纲。访谈旨在深入调查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的现状及学生的普遍需求。访谈采用“立意抽样”(purposivesampling)方式[4],对12 位视障学生和3 位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5],与教师、学生一对一访谈并录音。访谈后,参考邓猛教授的“转录—归类”两个质性资料分析步骤来进行资料分析[6]。在此过程中发现类属间的关系,形成访谈问题的结论并与问卷结果互为补充;亦邀请了两位从事融合教育相关研究的教师共同参与资料分析,讨论有分歧的类属,达成一致的归类结果。
第一,调查该校对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支持服务的现状。第二,总结视障生融合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需求。第三,提出促进高校深入开展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建议。
2.1.1 无障碍环境及设施
关于“学校无障碍环境及设施”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大部分同学(86.27%)选择盲道,表明盲道在视障生出行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还有盲杖、扶手、无障碍通道等也在视障生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1 学校对于出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
关于就餐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四分之三的同学选择自行前往(76.47%),表明大多数视障生可以在校内独立前往餐厅并就餐。约四分之一的同学(23.53%)需要其他同学提供引导,表明有少部分视障生对前往餐厅的路线并不熟悉或定向行走的能力有待提升。
表2 去餐厅就餐选用的方式
宿舍采取低视力与全盲搭配住宿,结果如表3 所示:一半以上的同学(56.86%)认为可以方便地进行校园生活,但也有少数同学(9.8%)认为对校园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不便。以上数据表明低视力与全盲搭配住宿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便利视障生的生活,但由于障碍程度和障碍产生原因的不同,使视障生之间共同生活可能存在一定不便。
表3 对学校安排低视力与全盲搭配住宿的看法
2.1.2 学习便利服务
关于“学校提供的学习便利服务有哪些”的问题,结果如表4 所示:86.27%的学生表示有专用电脑提供支持,43.14%的学生表示有盲文书籍,37.25%的学生表示有提供放大器。表明学校会为不同视力障碍程度的学生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支持。
在考试方式上,为视障生考试提供相关便利性支持服务,结果如表5 所示:72.55%的学生使用电脑考试,盲文试卷与大字试卷也占一半左右的比例,仅有5.88%的学生用普通试卷。表明学校在考试便利服务方面给予了较完善的支持。
表5 学校提供的考试便利服务
在使用读屏软件的频率上,结果如表6 所示:50.98%的学生表示平时经常使用读屏软件,21.57%的学生很少使用读屏软件。表明大多视障生会使用读屏软件获取信息,部分有残余视力的学生较少使用读屏软件。
表6 使用读屏软件的频率
2.2.1 校园融合文化
多位受访者提到学校建设无障碍理念的校园文化场景,营造残健共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社团组织及社会实践活动都将视障大学生纳入其中,保障视障大学生平等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权利。S11:“我们能通过社团来进行课外学习,像明眸社团的可以学推拿。”视障生所在学院也积极推动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T1:“第三党支部是由特教(普通生)和针推(视障生)在一起,第四党支部是由言听(普通生)和口技(听障生)同学在一起的,这样正好符合残健融合的理念。针推的同学和特教同学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搭档,在志愿服务或其他方面都可以互相交流。”
2.2.2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的无障碍集中于宿舍与出行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受访者中有几位提到学校经过前期研究配备了较完善的出行无障碍设施,包括盲道、无障碍通道、电梯、盲文门牌等,并配备了盲杖、语音导航软件以便于视障生出行。宿舍采用三人间,全盲与低视力的同学进行搭配,在生活上可以互相帮助。T1:“普通生是上床下桌四人间,视障生宿舍桌子和床都在下面,每人都能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卫生间有特殊的黄色扶手可以帮助定位。”但在校园无障碍建设中也存在不足,如部分盲道识别度不高、盲道路线错乱。S10:“盲道设计得不太合理,有的地方比较突出明显,有的地方就比较浅。”S9:“有些盲道不太清晰,走着走着就找不见路了。”此外,存在盲道被电动车或其他物品占用的问题。S11:“一些电动车可能没地方存放,就会挤到盲道上面。”
为最大限度实现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学校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了电脑并配备读屏软件,同时提供手机读屏软件,以便于视障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低视力同学可以使用电子放大镜、助视器等,全盲同学可以使用盲文电脑、盲文点显器、盲文打印机等。S1:“我们经常使用的设备有电脑、读屏软件。”S6:“低视力的人群就用助视器,助视器分便携式和台式的。全盲人群使用盲人电脑、点显器一类的仪器。”学校开设了盲文图书馆和学习资源中心,提供盲文书、大字书等类型的专业书籍,提供网络公开课、线上图书馆、盲文和电子教材以及慕课、知网等平台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S2:“比如像慕课等网课,还有老师发的PPT、盲文资料。”S6:“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书籍都会有,就比如盲文书、大字类的书籍。”S9:“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于资源中心、阅览室,有盲文图书、大字书等。”
2.2.3 心理支持情况
视障生因自身障碍看不到或看不清,通常通过语气来猜测对方的心理状态,因而更敏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长期的心理支持与辅导对视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受访者提到学校对视障学生的心理支持主要由辅导员老师和生活老师提供,有时会通过其他各方协作处理视障学生的问题。T1:“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做心理问卷,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需要疏导,辅导员会与对其进行谈话并请心理委员关注他们,直到确保学生心理状态稳定。若发现是高危人群,会向学工处反馈,配备一对一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疏导。”
2.2.4 学习便利服务
受访者提到对于学习与授课,理论课以讲授法为主,学生使用读屏软件听电子文档,低视力同学使用助视器等辅具来看PPT 或讲稿。S4:“一般是老师讲,我们听。”S7:“普通电脑使用读屏软件就可以学习。”S12:“课堂上如果是全盲学生,会用电脑听一些教材,然后听老师讲。低视力同学有的会用助视器来辅助。”体育类课程会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相结合的方式。S5:“老师教八段锦,会先教几个低视力同学,然后由他们教其他同学,有不明白的就问老师。老师发现你做错也会过来教你。”专业实操课老师进行个别教学,并根据视障生能力进行分组教学。T3:“像推拿手法教学就要手把手教。老师先在学生身上示范手法,然后让他在旁边同学身上推,再在老师身上推,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慢慢纠正。”在与视障生访谈中发现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习计算机课程时,老师对读屏软件不熟悉,视障生习惯用快捷键而老师习惯用鼠标,教学未能充分考虑视障生的情况,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S5:“老师在讲的时候多半是用鼠标的,像我们就都需要操作一些快捷键,所以老师用鼠标点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不太能跟得上,不知道要怎么点。”全盲学生在学英语时存在很大困难,S9:“读屏软件读英语的话就是挺困难的,因为他就平调读过去听不懂。”
在考试与评价方式上,学校提供盲文试卷或大字卷,学生选择普通试卷可用放大镜、助视器或者使用电脑读屏软件读题然后答题。T1:“视障生考试方式有用盲文卷,有用大字卷,也有用普通试卷借助放大镜,还有直接使用电脑,软件分发试题后借助读屏软件转化为语音听,然后作答。”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习情况,并通过测试来复习巩固知识。T3:“我们现在主要是用过程性评价。学期中的时候测一次,学期末的时候再测一次,让他自己跟自己进行一个对比,就是横向的一个比较,纵向那就是和同学之间的一个比较,主要是这样的评价”。
3.1.1 普特融合的文化氛围是开展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前提
本研究中学校建设普特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建设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保障视障生平等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权利。熊琪的研究中也提到,残健共融的文化环境是高等融合教育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7],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需要融合理念的支撑。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学校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态度会影响残疾人所在学院有关教师的行动。本研究中的学校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给予无障碍环境、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支持,给视障生所在学院开展高等融合教育带来正面引导,使其通过党支部建设实现普特融合,促进视障生融合教育的发展。这与2017 年董志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提出学校领导对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正向态度,能给教授视障生的一线教师带来正面引导,使教师们在给视障生教学时保持良好的教学信念与态度[8]。因此高校要打造残健共融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一线教师能感受到学校对视障生教育的重视以及学校的融合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坚定信念并在学校融合理念引领下为视障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学校要完善残疾人融合教育资源供给制度,在融合教育支持服务主体及其权责方面做出清晰界定,实现精准帮扶[9]。
3.1.2 物质与信息环境的无障碍是视障生融入校园的保障
学校打造残健融合的校园文化的同时,建设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园区为视障生提供完善的无障碍环境,配备盲道、盲文标识等无障碍设施并提供盲杖、读屏软件等辅助器具便利视障生的校园生活,同时招募普通大学生志愿者为视障生校园生活提供支持。在关注物质环境无障碍的基础上,同时关注视障生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学校建有学习资源中心、盲文图书馆等,并提供读屏软件、盲文点显器、助视器等使视障生可以获取信息、与人交流,更好融入校园与社会。庞文研究中提出,高校要积极推进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10]。张豫南在研究中提出,学校在为视障大学生提供无障碍的物理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支持,提供适用于视障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辅助技术产品,以无障碍、包容性的环境满足每位视障学生的需求[11]。
3.1.3 完善的心理支持服务是视障生健康发展的保证
本研究中,学校对视障生的心理支持除辅导员老师外还有生活老师给予支持和疏导,有时需各方协作来处理视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视障孩子常表现出自卑、孤僻、敏感、焦虑、依赖、退缩等心理问题[12]。因为视障生存在的这些特点和心理问题,使得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助会更加困难,所以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协助辅导员老师、生活老师共同帮助视障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促进其成长和发展。
3.2.1 读屏软件在视障生获取信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在不足
视障生因视觉缺陷,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视障生不能直接通过视觉把信息反馈给大脑,多通过听觉或触觉获取信息,因而需要读屏软件等辅助技术提供支持。读屏软件通过语音播读的方式能够使他们及时获取文字内容、新闻资讯,实现自主学习,不断加固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读屏软件的出现给视障人群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还存在一些设计和功能上的问题,比如读屏软件不兼容所有应用软件导致不能阅读一些特殊选项、图标、表格、验证码的情况,物品识别软件也存在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13]。
3.2.2 无障碍设施的修建未充分考虑视障学生需要
无障碍设施的修建未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导致在安全方面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盲道识别度不高、盲道路线错乱等。笔者在访谈中发现,以上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有所感受,因而在无障碍建设方面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不断完善。朱宁薇等的研究中显示,许多学校无障碍环境不完善、发展滞后,如盲道的占用甚至缺失、盲文标识不清晰,电梯无语音提示等[14]。因此学校在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方面应为视障大学生提供盲道、盲文标识、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减少视障生因视觉缺陷而导致在校园生活中遇到不必要的阻碍。
普特融合的理念是开展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前提,在社会范围内宣传推广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而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在法律层面进行明确规定,引导公众的关注。根据国际融合教育发展的经验,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我国应完善政策法规,关注残疾人正当权益诉求,完善残疾人入学招生、教育教学、毕业就业等相关工作,以促进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15]。不仅要通过政策法规树立全纳融合的理念并且要将融合理念全面植入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构建融合教育学校支持系统并予以落实,保障视障生参与校园生活的权利。
无障碍环境是视障生参与学校生活与独立学习的重要保障,许多高校虽注意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但由于未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使无障碍环境中的某些设施可能给视障生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因此高校在建设无障碍环境前,要充分调研视障生的切实需要并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设无障碍、包容性强的校园环境满足每位视障生的需求。
视障生因自身障碍内心比较敏感,比普通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学校需要扩充心理辅导人员,给予视障生系统的心理支持服务。并对视障生的心理辅导人员队伍进行专门培训,从而提高其心理服务水平,保障心理支持的效果。
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学习环境的支持。良好的硬件环境、高效的校园网络能够为视障生提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媒体应用环境,是利用读屏软件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以读屏软件为主的技术平台是视障生的学习支持平台。物质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对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16]。所以要从物质环境与技术层面不断加强,提升读屏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