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友 张延娥
[摘要]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近年来,阳信县第二实验中学基于长期的办学实践经验,借鉴兄弟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益做法,以迎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构建起“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教学模式,让“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堂理念植根于教学实践中,让教师由讲授知识向组织教学活动转变,让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浓厚氛围,为架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关键词] 高效课堂;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二实验中学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最优化的改革之路。在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我们构建起“五步循环一建一测”的教学模式,全校师生共同形成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理念。现将“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教学模式(以下簡称“模式”)的初步探索与研究梳理如下:
一、模式建构的基本逻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开展问题导学,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再以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班内展学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开展反馈评价、课堂检测,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做好”;最后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实践中要求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做好学情分析;设计科学合理的各阶段教学目标,并做好各阶段教学目标分析,让各阶段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再结合各阶段教学目标,设计若干项学习活动,明确达成学习目标的路径。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指导、促进、激励等方式,同时争取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夯实学生的知识根基与操作技能。
二、“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模式内容
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科内容设计若干项学习活动,每项学习活动都要经历“问题导学→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班内展学→反馈评价”这一过程,故称之为“五步循环”。此外,“一建”为总结建构,“一测”为课堂检测,如下图所示。下面,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为例,阐述该模式的实施理路。
1.问题导学。在新课导入或开展每一项学习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时,教师通过创设课堂导语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唤起学生对先前知识的回忆。“有一个作家,他踏着春天的脚步而来,给我们带来春花春草图,献上春雨迎春图,然后匆匆而去,带着我们去看梅雨潭那奇异的绿,欣赏荷花潭那上空美丽的月色。那么,这位作家是谁呢?”运用这样的课堂导语,可使教学氛围更加富有诗意,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学生自学。在此期间,教师会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动态,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此探索深度自学的方法,让他们在深度自学中产生感悟与思考。教师设置“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你能找出来吗”“文中多次流泪,你能找出来吗”“父亲让儿子真正感动的是背影吗”等问题,让学生顺着问题的逻辑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3.组内互学。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自学结果,以组内互学为平台,交流各自想出的答案,进行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各自疑惑,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小组在交流完教师事先设置的自学问题以外,还可以交流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信息。如此,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可以生成宝贵的学习资源,而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模式所忽略的。
4.班内展学。在“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的基础上,通过“班内展学”,引导学生与全班同学展开对话。本环节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各小组通过分享自己的核心思想,加上与其他小组开展互动交流,有效地解决自学和互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展示与分享,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疑惑,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真实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引发其他学生的关注和质疑,借助补充、辩论等手段,使问题得到解决。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高潮阶段,是小组全体成员集体走上讲台,真实而完整地展示小组集体学习风采的高光时刻。展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不可在中间插手追问,而应当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其他同学来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展学时暴露的问题和错误视而不见,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全班同学补充和质疑之后,仍然没有发现问题,或者有的问题过于棘手,解决不了,那么就需要在下一环节“反馈评价”来解决。
5.反馈评价。是在“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班内展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在“自学、互学、展学”中还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并有效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瞬间生成的动态资源,在本环节采取追问或者质疑的方式,将任务和思考再次抛给学生,引发互动和深层对话。同时,教师还应对重难点进行强调与总结,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学、组内互学、班内展学、反馈评价”四个环节是递进的关系。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自学、思考,才能真正实现组内的有效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课堂上的精彩展示与互动,才能真正引发思维的碰撞,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各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把安静读书、专注思考、完整表达、动笔练习、上台展示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具体而言,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不讲”:自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有困难但通过互学能理解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互学有困难但通过展学能理解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依然有困难,则由老师讲解。如此,“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理想状态就能变成现实。
对于“一建一测”而言,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不断更新知识网络,形成全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做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教学内容有比较、有综合、有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能够运用网络图或者思维导图展示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板书与课件要做到有机结合,要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教师通过当堂检测,巩固本节课的学習效果,并对学生在课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达到“堂堂清”。
“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教学模式,通过自学可以满足学生发现、创造、体验、参与的欲望;通过互学、展学,可以满足学生表现与分享的欲望;通过评价,可以满足学生受到表扬、获得认可的期望。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全情投入,乐此不疲,活力四射,激情洋溢。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形态。
三、“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模式特色
本模式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场学习活动,每一场学习活动都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出“主问题”,学生紧盯“主问题”,以“自学→互学→展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由教师“被动地教”向学生“自主地学”的转化。“自学→互学→展学”根据任务和问题的难度来确定,只要能把握好三者的组合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传统意义上的展学更多的是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模式的“展学”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当前,我县中小学正在推行“学本教学”项目,我校把“学本教学”与“五步循环一建一测”教学模式相融合,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登台表演展示。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质疑,我们的课堂已由传统的“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此外,模式中的“捆绑式”评价方式能够将学生个人在课堂中的提问、回答、质疑等表现作为评价内容,纳入学生所在小组中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以小组的成绩作为对个人的评价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并为承担责任而努力,从而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问题是成功学习的本源,设计优质问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基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对于许多教师而言还不适应。就展学而言,理应成为课堂最为精彩之处,可一些落后的展学方式却成了制约课堂高效的瓶颈。评价是智慧学习的保障,教学评价改革被称为世界性教学难题。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但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依靠。我们将以“成就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名学生”为价值取向,继续引领教师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