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兵
[摘要] 教師在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时,可以多在“摩”字上做文章,反复揣摩,学会有效审题;耐心揣摩,力求立意新颖;深入揣摩,做到立意深刻,以期实现作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关键词] 好作文;揣摩;审题立意;作文教学
初中生要写出好作文,审题、立意至关重要。联系中考语文作文阅卷经历,结合一线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写作时要么偏题,要么立意肤浅。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力求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将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摩。“摩”即“揣摩”,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需要学生耐心揣摩,不然就难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一、反复揣摩,学会有效审题
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因此,可以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精准审题。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教导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提示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出现的副词,因为副词往往隐含着某种信息或要求。比如,“最”“再”“更”“其实”“原来”等副词如果出现在题目中,就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有可能是起误导作用的陷阱。另外,综观南通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作文试题,我发现作文题目中有时会出现比喻性或象征性词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仔细揣摩这类词语的深刻内涵,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象征义相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有效审题。
以202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揣摩文题的:首先,该作文题目的核心词语是“长大”,而这里的“长大”,就是一个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绝不是单纯意义上身体的生长,应该理解为思想、人格等方面的成长。其次,“忽然”这一副词是学生审题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关键词,该词语体现出“成长”是自己不经意间发生的。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没有突出自己“成长”的突然性,本次作文审题就会出现偏差。最后,“那段日子”这一时间状语,也是部分学生容易轻视的元素,他们很容易忽视其中的“段”,细细思考就会明白,“那段日子”和“那一刻”或“那一天”有着天壤之别。“段”字决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有延续性的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当然,审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仔细揣摩作文题目,它更需要学生有深刻的悟性,准确理解作文题目中的比喻性、象征性词语。只有这样,审题才不会出现失误。
二、耐心揣摩,力求立意新颖
作文的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意图,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构思、行文的脉络等。通俗地讲,立意就是完成审题环节后,为作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而这正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关于作文立意的要求其实很明确:首先是立意要正确,必须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此类作文就是三类文起评。如果立意新颖,能跳出固有的范式,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的核心内容,这样的作文就是二类文起评。如果能够立意深刻,能做到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出更加深刻的意蕴,这样的作文就是一类文起评。
很明显,“立意新颖”和“立意深刻”直接决定了一篇作文的等级和得分。立意新颖,其核心就在“新”上。如果一篇作文平淡无奇,甚至让阅卷老师看了开头部分就大概猜得到结局,这种作文注定是平庸的作文,不会打动阅卷老师,也就拿不到高分。例如,作文题目《我终于长大了》,如果写“自己遭受挫折,意志消沉,然而看见窗台外面的绿萝经历干旱和暴风雨的摧残而奋力成长,于是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变得坚强”,这样的立意虽然是正确的,但严重缺少新意。这是因为,自从七年级学习了贾平凹《一棵小桃树》之后,再写类似的话题,就给人照搬与模仿的感觉,让阅卷老师读起来似曾相识。
所以,如何能够体现一篇作文立意的“新”,南通市初中语文特级教师崔益林关于作文立意有经典的八字金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其要旨就是“写与众不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一篇作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在此基础上,我在习作课堂上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提炼出那种让自己变得懂事的,但平时根本没有留意的点滴小事。经过认真思索,有学生打算这样立意:自己原先讨厌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因为他的到来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弟弟横挑鼻子竖挑眼。有一次,弟弟拉肚子弄脏了衣服,却不敢打扰在学习中的自己。这一幕让自己非常内疚,赶忙用温水帮弟弟洗干净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并且忍着难闻的味道把衣物洗干净,把卫生间打扫干净。我让班上学生讨论这个立意,大家一致觉得这个立意相当新颖,以前没见过类似的素材。
还有学生发言,她一直讨厌数学老师,因为只要一有时间老师就喊她去办公室,讲解错题,她觉得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一个意外,导致数学老师得了重病,住院治疗,数学老师家人在她房间里发现一本备忘录,第一页赫然写着“某某同学昨天的课后作业再次暴露出某一题型还没彻底掌握,有时间一定要再找她指导”。那一刻,自己终于明白数学老师是多么关心自己,等她康复归来后一定要向她道歉,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同学们听了她的发言,都为这一新颖的立意而叫好。
三、深入揣摩,做到立意深刻
相对于立意新颖,立意深刻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因为它要求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并且从中揣摩出更深刻的意蕴,实现“让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打过这样的比方:当我们看见窗外的绿化带,能感觉到风景的美好,这是立意准确。当我们看见窗外的绿化带后,能联想到园丁的辛劳创造出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进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有美好的收获,这就是立意的深刻。以作文题《我的世界因为有你而精彩》为例,有位学生打算写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原本以为妈妈会责怪自己,会对自己失望,但妈妈一反常态,反而劝慰自己,希望自己从失败中找出原因,争取下次有所进步。当他把作文立意在班上说了以后,有的同学觉得这样的立意虽然没有出现审题的偏差,事例也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小事,能够表现主题,但总让人感觉缺了点新意,更让人觉得这一立意缺少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经过仔细揣摩,这位同学重新进行了立意,他抓住“双减”这一热点。在减负的背景下,有些老师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愿意跟班上学生发生过多的牵扯,甚至一下课就玩“失踪”。然而,自己的英语老师在“双减”后对自己依然很关心——眼镜鼻托坏了,金属片压在鼻梁上很难受,自己壮着胆子去办公室想找个熟识的老师借电话打给家人。哪知道办公室里只有平时最害怕的英语老师在办公,原本想扭头溜回教室,但英语老师发現了自己,很和气地询问需要什么帮助。出乎意料的是,英语老师说这种小事不要喊家人,她自己能帮着修好。过一会儿,老师不仅把鼻托换好了,而且还装上了耳架,这样眼镜再也不会往下滑了。
当这位学生说完自己的创意,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该立意紧扣“有你而精彩”的题眼,小中见大,在一件看似平凡普通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意蕴。
再如,作文题《最美的风景》,有学生一开始的立意是这样的:周末,心情不是太好,因为临近考试,作业多,感觉很压抑。妈妈提出带我去海边散散心,我勉强答应了。来到海边,正值涨潮,看见潮水涌来,瞬间淹没了海堤下的芦苇。潮水散去,芦苇重见天日,继续顽强生长。听当地人说,每个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芦苇会被海水淹没,但海水退去,芦苇仍旧茁壮生长。我突然间觉得,和海水抗争的芦苇是人生中见过的最美的风景,它激励我在生活中要乐观豁达。
听了他的创意,不少同学觉得不错,能够从目睹的情景中思考出人生的哲理。但有其他同学提出:这位同学对文题中的“风景”理解虽没有偏题,但似乎还是停留在表面,如果能揣摩出此处“风景”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会更加完美。我相机组织小组讨论,几分钟之后,他重新发言:每次,我们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初三的一位双腿残疾的学姐挪动自己的脚步,缓慢地向食堂方向移去,在她的身边,总有两三个同学陪着她,等着她。回教室的路上,也是如此。去洗手间的楼梯上,也是如此。虽然这几位同学没有搀扶她,但表现出对她的极大的尊重与呵护,而这正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有时对人的帮助,不需要我们付出多少,尊重抑或陪伴也是最好的帮助。听了同学的发言,笔者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样的立意,才真正做到了深刻,才真正符合了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类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以“摩”促思的教学,学生逐渐意识到,对于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琐碎的小事,也要深入思考,借助联想、想象,跳出小圈子,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开,从而升格为内蕴丰富、思想深刻的大主题,用深刻的立意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