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巧芳
(福建省霞浦县中医院,福建 霞浦 35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临床常见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表现,但该病病情反复,可对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COPD可防可治,该病病程较长,多项研究证实在COPD病情稳定居家静养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宣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改善病情、降低急性加重期的出现风险[2]。但CO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记忆力及理解能力均明显衰退,常规的健康教育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时效激励理论是一种基于整体性、个性化考虑以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激励,使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等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护理理论[3]。近年来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护理中[4-5],但关于该理论在COPD患者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时效性激励理论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期为COPD患者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12月我院接诊的8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9~73岁,平均(58.17±11.09)岁;病程2~12年,平均(6.82±1.83)年;BMI指数18.92~24.97 kg/m2,平均(21.03±3.88)kg/m2;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评估呼吸困难2~3级者26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5~71岁,平均(57.73±12.16)岁;病程2~11年,平均(6.57±1.91)年;BMI指数18.33~24.74 kg/m2,平均(20.97±3.49)kg/m2;MRC评估呼吸困难2~3级者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6]中COPD稳定期的诊断。②FEV1/FVC<0.7。③神志清醒,可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并配合相关治疗。④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读写功能正常。⑤有智能手机,可使用微信进行聊天并阅读推文。⑥患者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研究过程突发认知障碍或严重肢体障碍无法继续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研究中途退出研究或无法随访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常规性护理内容包括:慢性病常规随访、疑难问题解答、常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时效性激励理论延续性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干预时间与形式:建立患者护患沟通微信群,每周三、周五固定发送1次COPD相关知识及COPD患者居家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形式尽量选择图文并茂文章或视频为主。采取情感激励、需求激励、榜样激励及利益激励的系统化激励方式对患者进行强化激励,促进其自我管理及健康行为的形成。每月进行一次微信视频随访,每次10~15 min,连续6个月。②干预方法与内容:a.情感激励:在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及心理状况后对患者表示充分尊重与理解,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积极响应干预者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促进其继续保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在微信群中鼓励病友们相互鼓励,相互沟通。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到干预中来,鼓励家属多陪伴,帮助患者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使其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与温暖。b.需要激励:当患者通过微信或电话向护理人员提出问题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响应,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解释,并以激励性语言鼓励患者,表扬其行为,鼓励患者保持求知欲,不断提升其疾病相关知识。c.榜样激励:每月将患者集中1次,进行一次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并邀请自我管理良好、长期保持健康习惯且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对此类患者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邀请此类患者多在微信群中与群友们多交流,以激发其他患者不断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其不良行为习惯。d.利益激励:护理人员由经济及治疗效果两方面利益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病情改善情况、主观幸福感及护理满意度。①自我效能:干预前后以2014年汉化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7]评估,该表总表分10~40分,得分与患者自我效能呈正相关关系,该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46,重测信度为0.71。②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8](SGRQ)对患者进行评估,该表包括临床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3个部分,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③病情改善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9](CAT)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咳嗽、胸闷等8个方面,分别计0~5分,总分0~40分,得分越高病情越差。④主观幸福感:干预前后采用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ROHS)[10]对进行测评,该表共2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表得分29~145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⑤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该表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9~95分[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SGRQ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2.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主观幸福感比较 干预后,两组CAT评分、ROH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RO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为(73.88±12.93)分,低于观察组的(86.02±1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0,P=0.000)。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一旦发生气流受限表现将持续存在并呈进行性发展,因而需要长期治疗。部分患者因治疗不规范或治疗中断而出现反复急性加重,长期如此可致呼吸衰竭、气胸、肺心病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致患者死亡。
目前COPD患者主要接受社区慢性病管理常规性护理,此类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虽有进行健康教育,但主要采取说教式教育为主,强调向患者灌输理论知识,但CO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脏器功能已出现衰退,脏器功能普遍较弱,机体反应较为迟钝,加上中老年人记忆力及理解力均明显下降,若采取常规护理将难以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及病情改善方面的优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所接受的时效性激励理论延续性护理,根据CO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的特点,专门针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特点,通过不断激励患者,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将时效性激励理论运用于微信延续性护理之中,通过设计出系统化的激励方案,借助微信这一即时通讯工具以激发、引导、保持并改善患者的行为,通过将激励措施贯穿于延续性护理的全过程,使患者治疗信心得以明显增强并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13]。因COPD一旦患病需终身治疗,加上大部分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于治疗预后的担忧导致其患者一旦确诊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形成[14]。本研究观察组在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有效延伸,不仅可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还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常规的延续性护理主要采取电话随访与集中授课为主,虽然重视患者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但却忽视了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并未真正地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因而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导致病情反复而不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及主观幸福感的提高[15]。本研究采用的系统化理念干预模式强调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充分激励患者,通过激励提升患者情感支持,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从根本上改变患者面对疾病的心态,因而使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提高,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时效性激励理论延续性护理较社区慢性病管理常规性护理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加速病情改善,提高主观幸福感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