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分析

2023-08-29 09:19孙凤玲孙赫男赵常松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孙凤玲 孙赫男 赵常松

摘  要: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如何将课程思政同专业课教学进行融合,既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也直接影响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学校应依托专业课程这一载体,带领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领悟其精神内涵。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概念以及电气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61-04

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广大师生心中,学校不仅要积极打造宣讲阵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也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思政中,引领学生通过参与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课程思政概念解析

课程思政属于综合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嵌入其中,引导学生以专业为基础,深入思考从专业中引发的同专业存在关联的问题。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有效落实思政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重视育人育才相统一,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力求通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方式,加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力度,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1]。

课程思政的结构具有立体多元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协同进行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寻找可以介入学生个人生活的有效办法,通过教学解答学生内心困惑。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实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予以回应,给出建设性建议,从而真正帮助学生积淀社会知识。

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提升教师思政意识,优化思政教育实效

教师作为直接实施者,是学校的思政课程改革环节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思政意识、育人能力对课程思政实效将起到直接影响。一位合格的专业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授业解惑,还应做好“传道”工作,有意识地从信、德、识、爱四个层面提升自己,强化育人水平。

第一,“信”。教师应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教师只有依靠内心坚定的信念,做到自持自律,才能正确地选择、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讲解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以此为导向逐步激发其思想认同、政治认同[2]。第二,“德”。身正为范,为了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表现在授课态度上,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饱含激情地授课、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因材施教、以德修身、自持自律,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第三,“识”。学高为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是教师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基础,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密切关注电气行业最新动态、前沿理论、先进技术,深入解读教材,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第四,“爱”。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始终以生本理念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平和之心倾听学生,秉持不怀疑、不揣度的原则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以尊重、理解、宽容赢得学生的喜爱,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二)优选思政元素,找准切入角度

在电气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专业知识体系入手,对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展开深入挖掘,以此来拓展课程广度、延伸课程深度、增加课程温度。专业课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实际学情筛选适宜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找准融入课程的切入点。

第一,挖掘校园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诸如校史校训的文化价值、杰出校友先进事迹等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第二,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授課过程中,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引入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要讲话、先进事迹,或者介绍行业先进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以及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第三,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要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学生,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走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等讲清楚,以此来提升课程高度、温度,确保精神内涵入心入脑,从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跟党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重视程度,用好课堂主渠道

电气类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若要取得理想化效果,关键是教师要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充分了解课程思政之于学生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各项教学举措,通过系统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从先进教学理念中汲取养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思维方式,学习党的基本政策、二十大精神,对国家针对本专业领域发布的政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此外,专业教师应从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借鉴经验,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吸引力,在课程教学中启迪学生,引发学生的深入感知与思考,打造高质量课堂[3]。最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针对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具体根源,以此为依据有目标地提升自己。学校方面也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培训,从整体角度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能力,使之掌握梳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确保电气专业各门课程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活力高效课堂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电气类专业各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对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具有关键作用,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不断优化教学的质效。教师应摒弃以往单一口述的固定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体验式教学,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全体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担任安全员、操作员、质检员,以角色体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熟悉岗位工作流程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让课程教学“活”起来。

电气工程行业以“以人为本”为工作基本原则,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点,比如在进行低压电器安装、高压隔离开关检修等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学校的供电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融入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情境创设也是深受广大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围绕课程教学具体内容创设对应情境,从中提炼思政元素,让学生代入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以电路原理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详细为学生讲解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先进技术,比如高压输电、电动汽车等,而国内诸多电气人多年一直致力于技术攻关,终于取得了技术突破,通过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教师还可通过介绍国家需求来引导学生认识电气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领跑品牌,而中国比亚迪奋起直追,继续领跑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占据了领先地位”“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新能源转型目标,并且加大了对级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度铁路等新基建建设的扶持力度”,借助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电气理论之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在专业领域中坚持积极探索。

(三)研读课程内容,挖掘案例素材

为确保课程思政目标取得最佳效果,思政教师、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师应共同展开探讨,围绕不同教育领域的基本特点,从中提取出存在共性的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教学素材,构建思政素材库。专业教师也应深入思考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元素同电气类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具体方式,构建专业课程同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教育格局,如此便让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专业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4]。以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为例,作为电气类专业基础性课程,该课程以理论知识分析为教学重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建模,以模型为依据进行理论分析,如此做既能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为未来参与科研项目奠定理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比如系统运行的内外因以及因果关系等,无不体现着深厚的哲学原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风雨中,涌现了很多卓越的科学家。如火箭专家钱学森,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在晚年用20年时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指导,构建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是无数科学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这些科学家事迹对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教师可将其作为经典案例引入课堂,促使学生以此为榜样,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在开展电气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基本特点以及知识结构框架,精心制作课程思政素材库,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四)结合内外资源,传授职业规范

不论何种行业,在投入岗位工作后都需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在电气类专业课程中,电气行业职业规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将校内、校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用于支持教学活动。以电路原理教学为例,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电路接地概念、作用,接着带领学生计算三相不平衡电流问题,从而导出电气保护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经验、调动所学,提出三点电气保护策略;在解析阻抗概念时,可以人体阻抗特性为切入点,延伸出人体通电后产生的生理反应,这样做既可以让理论学习更加灵活,也能实现激趣,培养学生电力工作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此外,职业规范教育也应向作业环节中渗透,比如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主检查电路图、变量及参考方向、运算结果单位、单位字母大小等,引导学生留心细节、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扎实的作风。在开展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时,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每一个步骤均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遵守操作规范,比如上电前检查电路连接、使用万用表前校准清零、在佩戴绝缘手套后拨动控制开关、实验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面向社会,广泛邀请行业领先人物、资深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讲述工作经验、分享工作趣事、介绍行业发展前景、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中,只要甘于奉献、恪尽职守,就可以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进而达到强化学生事业心、责任心的目标。

(五)实施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空间

在电气类专业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让专业学习达到良好效果。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育人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从教材中提炼重难知识点、技能点,从中挖掘思政元素,根据课程特点深度融入思政内容,确保专业知识、思政内容同向而行[5]。接下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课程思政的要求,最后将课件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预习使用。进入课堂教学环节,考虑到电气类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电路也比较复杂,为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将抽象、晦涩难懂的概念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呈现给学生,同时利用生活中常见元器件、电路进行辅助讲解,以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针对复杂电路,可创新引入仿真软件,将电路真实模拟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用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的方式,将电气类专业课程涉及的概念、原理、分析方法等融入实际案例,立足学生的关注点融入思政元素,也就是引导学生基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问题分析。最后一个环节为课后知识探索,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任务,可以是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串联起来,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层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高校促进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面向电气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本质、理念、结构等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电气类专业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同时通过用好课堂主渠道、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案例素材、结合内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等多样化方式,将课程思政落实落细,确保学生准确理解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成长为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金莲.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163-165.

[2] 梁红梅. 工学交替模式下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与实践[J]. 中國电力教育,2022(11):89-90.

[3] 王颖,郭倩,郑迪. 电类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初探[J]. 科技风,2019(33):54.

[4] 刘振昌. 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部署[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3):19-21.

[5] 郑宏亮. 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课程为例[J]. 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2):25-2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