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性学报主题出版的编辑策划

2023-08-28 06:26刘德勇高琳琦
关键词:主题出版

刘德勇 高琳琦

摘 要:主题出版是出版行业的重点工作,其与学术出版相互交融,共同致力于解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策划主题出版,能够发挥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优势,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综合性学报。在主题出版编辑策划时,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为民办刊的意识、广阔的学术视野、综合性特征、前瞻性和创新性,创建高校综合性学报主题出版精品。

关键词:高校综合性学报;主题出版;编辑策划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3)03-0107-06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出版精品”[1]。主题出版已从年度出版工程上升为出版行业的重点工作。主题出版紧扣时代主题,突出主流思想,事关文化强国建设,是新时代出版领域最鲜明的板块,是出版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主题出版内涵不断扩展,已不再局限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党史、军史、国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内容[2]。这为主题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主题出版的体裁也已扩展到学术出版领域,形成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的交互融合。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促进理论创新重要阵地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在主题出版领域可以大有作为,正当其时。

一、主题出版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重要任务

(一)主题出版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主题出版的“主题”是带有鲜明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的重大主题,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3]。它与一般出版主题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是开展舆论斗争、唱响主旋律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文史哲》为代表的高校学术期刊坚持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前夕,《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登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系列文章,解放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体现了高校学报的意识形态责任和使命担当。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诠释了三全育人的基本概念,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6],同时提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教育部社科司近年来开展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对优秀主题出版选题进行重點扶持,充分反映了对高校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校学报作为校园思想文化的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意识形态属地管理原则,理应肩负起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担。在办刊实践中,要立足于自身特色优势,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办刊工作中,深挖期刊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出版体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色的高质量期刊,构建与高校各类思政资源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

(二)主题出版与学术研究

主题出版的内容题材十分广泛。从主题出版物的构成来看,大体可分为政治类、学术类、文学类[7]。政治类的主题出版要高屋建瓴,形成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学术类的主题出版要有一定深度,以其深邃的学理阐释和学理论证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文学类的主题出版要以感人至深的亲和力浸润广大读者的心田,不断扩大阅读群体。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主题出版建设。因此,学术出版和主题出版是相向而行、相互融合的关系。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8],明确了高校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厚望,要求其“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8]。阐明这些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显然属于主题出版的重要任务。让学术理论发声更强、传播更远,离不开学术精品期刊载体平台作用的发挥。主题出版常态化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都需要从学术出版的角度大力阐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与学术主题出版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高校创办的学报,因其为繁荣和促进学术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理应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学术类主题出版的重任。

(三)主题出版与载体形式

从国家重点出版物选题看,目前图书占据了绝对多数。例如,中宣部办公厅公布的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共170种。其中,图书选题145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25种,没有期刊类选题。图书选题中,出版单位为大学出版社的共有6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中,出版单位为大学音像出版社的共有3种[9]。可以看出,期刊出版还未成为主题出版的主要样态。高校出版在主题出版中处于较弱的地位,仅有的几项选题局限于高校出版社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而覆盖面更广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在主题出版方面发声较小,与其庞大的数量不成正比。

目前来看,主题出版还未引起期刊出版学术研究的广泛重视。笔者以“主题出版+期刊”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仅查找到22篇期刊文章,其中一些文章还是关于主题出版物的新闻宣传,或者并非全文的主要论题,仅在探讨期刊建设中论文的一部分涉及主题出版。由此可见,期刊主题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

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出版的重要力量,依靠高校这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主力军,在阐明主题出版的重大问题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学理优势。发挥高校综合性学报特色优势,致力于主题出版,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方面。

二、以问题为中心,破解高校综合性学报发展困境

拓展主题出版的载体,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迫切需要高校综合性学报发挥好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报也随之蓬勃发展,特别是经历20世纪末的数量扩充,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刊”,大部分高校拥有一文一理各一种综合性学报的基本布局。但随著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高校学报也面临一些难题。

(一)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弱势

高校综合性学报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窗口”和“园地”的初期办刊定位,重点考虑的是尽可能覆盖所在高校的广大学科,但随着学科专业化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由于高校综合性学报并非建立在学科基础上,与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并不相合,与学科专业产生了疏离,造成学报普遍处于“全、散、小、弱”的窘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学报的进一步发展。在期刊评价方面,面对“学科拼盘式的高校学报,评价机构有点束手无策”[10]。相较于专业学术期刊,甚至与一些辑刊相比,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发展也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境地。

(二)与所在高校的脱节

随着高等教育和学科体系的发展,高校学报原有定位的“窗口”和“园地”功能,也逐渐消失殆尽,目前高校学报与专业类学术期刊都是公开征稿,在吸收稿件来源上并无二致,在优质稿件的争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发展,现今论文被大量收入以知网、万方等为代表的学术数据库,归功于数字搜索引擎的优势,作者和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论文,一般作者和读者对刊物的感知并不太强,对刊物栏目设置等不甚清楚。特别是作者投稿时,对拼盘式的综合性学报处于一种茫然状态。

拼盘式的综合特征,使得学报与所在高校学科联系呈现若即若离的局面,一些优秀论文不断外流,更加剧了综合性学报的危机感。种种现象都显现出高校综合性学报与高等教育的一丝疏离感。尤其是2015年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时,相关政策文件对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高校学术期刊只字未提,更进一步增加了高校学报的失落感[11]。

(三)与学术共同体的游离

与学科体系不相合、与高等教育脱节,使高校学报编辑处于一种相对边缘的工作环境。特别是1980年,编辑系列职称的建立,高校学报编辑不再参加教师或研究系列的职称评定,高校学报编辑独立专业的身份得以确立,打破了原来学术研究人员兼职期刊编辑的传统。一方面,使得编辑职业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编辑逐渐游离于学术共同体之外,和学术共同体之间产生了一层隔膜,以至于编辑人戏称自己是为他人作嫁衣的“编书匠”。高校学报编辑一直陷于“专”和“杂”的困惑,特别是综合性学报面对的学科众多,除了编辑专业素养外,对刊发稿件的学术专业也不能完全是外行,这无形中给编辑带来不小的焦虑和压力。

(四)综合性的优势发挥不明显

自身面临的困境,使高校综合性学报一直在探索创新发展之路。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高校综合性学报指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办刊道路。而所谓期刊风格或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可取代性”[12]。与专业类学术期刊相比,综合性学报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其综合性,学报完全可以立足其综合性,把“全”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以更广阔的视野推进问题的研究,走出一条不同于专业类学术期刊的道路[13]。

现代学科体系分类主要起源于近代西方学术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学科在自有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门类划分也越来越细,造成学科布局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每个学科各有一套自己的学术术语和标准,不要说大众,即使专家学者对于非本学科专业,甚至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很难做到完全了解。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学科都在关注自己限定的领域,交叉不多、交流受限,在面对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学术重任时,各学科多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而不是联合的大兵团作战,这就给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有困难就有机遇,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现实难题,恰恰为高校学报提供了发展的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8]。2003年的《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在入选条件中提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在研究解决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成果”[14]。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高校学报存在的短板。加大主题出版显然是解决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推出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成果的最优选择。从目前来看,不少高校综合性学报仍深陷于“全、散、小、弱”的劣势,没有深耕主题出版,学报“综合性”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三、围绕“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做好主题出版编辑策划

学术类主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主要体现在选题的创新与立意上[7]。一个优秀刊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编辑策划的优秀与否。编辑策划可分为栏目策划、专刊策划和专题策划等。其中,“专题策划是针对某一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其优点是能够较快地反映学术界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把不同观点的学者或相同观点但论述角度不同的学者集中在一起讨论,以形成集中的优势,便于读者了解问题的全貌,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5]。专题策划是围绕问题进行的策划,因而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主题出版可以依托专题策划来展开。其核心和关键,则是要回答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是必须坚持的总的办刊原则。其中,主题出版更是时代的风向标,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编辑策划主题出版选题时,必须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牢牢地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将其作为做好主题出版策划的根本立足点和前进方向。

高校学报应自觉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成为新时代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学术角度去客观公正阐释和解读社会热点难点,做好正面引导,消除疑惑,以正视听,发挥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凝聚人心和引领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栏目设置和内容选取上,围绕高校育人中心工作,让期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挥好思想引领和理论宣传的作用,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二)要有针对性和为民办刊的意识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办刊必须坚持的总方向。“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的“人民之问”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1]。主题出版策划既要“顶天”,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深邃的理论高度,又要“立地”,接地气,关心人民需求,围绕作者和读者策划选题。只有确实是人民关心的问题,符合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使作品有较强的感染力,取得更大的发行量,实现综合性学报出版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术出版不同于大众出版,其市场需求一般较狭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要在充分调研作者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从办刊定位出发,善于把握主题、细分领域,选取最适宜高校综合性学报的角度,建设主题出版精品。主题出版问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善于从小切口切入大问题,差异化发展,办出刊物的特色。

(三)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主题出版起着引领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用,具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功能。因此,主题选题策划必须有通观全局的广阔视野,才能真正发挥好其效能。特别是在选题策划的信息采集和梳理的起点阶段,要围绕主题,收集尽可能全的信息,以为后续选题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反映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要持有的广阔学术视野,其中“中国”“世界”代表横向铺开的空间,要胸怀两个大局;“时代”代表纵深延展的时间,要关注历史进程;而“人民”则是处于中心位置,代表了这一时空全局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策划选题时,要深入把握和理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深刻内涵,从横向、纵向全面考虑和深度分析,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思维,使选题能把握大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特别要关注选题的时代性,抓住主题出版扩展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阐释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选题。“可以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和文明的演进等视角去挖掘资源,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目标,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素材的选题,都属于主题出版。”[16]以广阔的学术视野,让符合办刊宗旨的选题进入编辑头脑,创建主题出版精品专题。

(四)要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性是高校学报的基本特征,也是现实中办刊的基本情况。“对综合性大学学报来说,变传统的学科综合为‘问题综合,是专题策划的显著特点。”[15]高校学报必须从办刊实践出发,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中,发掘不可替代的个性优势,与专业类学术期刊走出不同的路径,变学科拼盘式的劣势为综合性发展的优势,在差异化道路上实现自身发展。“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聚焦点和落脚点在“问”上,主题出版选题策划要以此为准星和指南,围绕国家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优化选题策划。要进一步密切与所在高校学科和学术研究的关系,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问题为中心,整合各学科形成合力,全面阐述和解答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聚焦真问题,注意区分真问题和假问题,真问题必须是中国、世界、人民和时代最关心的有意义的问题,真问题的解决要有益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五)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对图书来说,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和固定的特点,易于根据出版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方向,将重大选题迅速转变为主题出版物,投入出版市场,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可以作为预测和把握选题发展趋势的基准。主题出版的许多选题是可以预见的,国家新闻出版署每年发布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主题出版发展方向做了规划[1]。另外,主题出版中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等也是提前可知的。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必须保持足够的市场敏感度,具有前瞻的眼光,能够预判出版市场发展趋势,以利于提前着手和策划选题,追逐学术前沿,确保选题相对其他同类刊物是最新的,具有创新性。并且在前瞻性策划中,形成主题出版的长期规划,在积累沉淀中形成办刊特色和品牌优势,創建高校综合性学报主题出版精品。

參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30)[2022-06-20].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2] 韩建民,李婷.主题出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七问[J].中国出版,2021(7):5-10.

[3] 王振宇,郝文辉.新时代主题出版使命解读[J].中国出版,2019(21):29-34.

[4] 樊霞.新时代学术期刊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93-94.

[5]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06-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6-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7] 韩建民,李婷.主题出版物作者资源的开发与维护[J].现代出版,2021(4):81-83.

[8]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2-06-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425/c1024-32408556.html.

[9] 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通知[EB/OL].(2021-08-05)[2022-06-20].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6852.shtml.

[10] 朱剑.也谈社科学报的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答尹玉吉先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9-155.

[11] 朱剑.被遗忘的尴尬角色:“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学术期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16.

[12] 刘京希.学术期刊的学术史价值及其追求:基于《文史哲》的办刊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2(4):5-11.

[13] 黄颖.地方高校学报大有可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杨新民教授访谈录[J].编辑学报,2021(5):497-501.

[14]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3-11-06)[2022-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311/t20031106_80548.html.

[15] 蒋媛媛.策划:高校学报编辑的现实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7-119.

[16] 姜军.主题出版的特征与策划刍议[J].出版广角,2020(3):6-8.

Abstract:The thematic publishing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committed to solve“the questions of China, the world, the people and the times”. The planning of thematic publishing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journals, innovate and develop comprehensive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 editing and planning of the thematic publishing, we should have a high political posi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running a journal for the people, a broad academic vision, comprehensive features, forward-looking and innovative, and create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the thematic publish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journ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journ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matic publishing; editorial planning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
为时代奉献精品力作 营造主题出版时代新格局
201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
聚焦工运图书 发扬工匠精神
架构新型传播形态增强主题出版效度
紧扣主题 精心策划 体现权威 主动创新
试论“十二五”时期主题出版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传播中国声音:谈学术与主题出版的“走出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