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27 15:34艾则孜·阿布力孜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物理课程高中教育学科素养

艾则孜·阿布力孜

摘  要:传统的教學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知识讲解、技巧传授方面,忽视了学科素养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育,学生缺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多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本文基于高中物理课程,分析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理念下,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引入新的探究学习方法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创建良好课堂。

关键词:高中教育;物理课程;学科素养;教学对策

一、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出,新时期下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以往的师生互动关系。通过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意识方面尚未成熟,缺少对知识学习的深刻思考,难以产生主观能动性,且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而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初中而言学习难度提升较大,学生理解学习起来也愈发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容易跟不上教学节奏,出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积极完成作业的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最终放弃物理课程。

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了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很多物理概念和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是要真正地培养物理学科素养,构建体系化的知识框架,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但在目前的实际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对物理知识感兴趣,也没有亲身走入物理世界。学生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学习成绩,这种认识十分浅显与功利化,难以让学生真正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即使一些学生成绩良好,目标也是应对考试,但很难说他们对物理学科是有兴趣的。

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体现。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要点繁多,一方面教师需要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业达标率,很难平衡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动力,习惯了课堂上被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无法全面照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物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趣味互动,讲述的又多是偏理论和抽象化的公式概念,课堂氛围一般较为沉闷。而且高一阶段尚未分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兴趣支撑,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物理科目学习较难的印象,一些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很难去认真对待,甚至直接放弃。显然,针对物理这门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科,缺少课堂上的交流发现、探究实践,缺少兴趣热情,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会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还需要积极转变理念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好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的对策探析

(一)分层施教,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

物理学科本身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以发展学生兴趣和自信心为基础来逐步开展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要充分体现人本化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一是教师要具有个体化差异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备课和组织阶段体现出来,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二是尽量考虑到后进生的感受,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明白,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

因此要最大限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推动分层化教学方法,不能笼统地采用一刀切模式,否则教学后期知识难点增多,很多学生可能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放弃的心理。在教学进度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兴趣状态等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各类综合因素,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合理安排分组,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提问。课后的作业也可以进行能力划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扶、合作进步。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二)结合生活实际,深化课堂知识探究

物理学科的知识较为抽象深刻,对很多欠缺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高中学生虽然处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初级阶段,但是对思维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其中繁多的知识点、抽象多变的模型、实践探究等已经是颇具挑战性的课程了。

物理教师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需要积极转变思维,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关联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找到更适宜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引导方式,进而打造更为轻松良好的课堂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深化学生知识内涵。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家里面磨菜刀时,会往磨刀石和菜刀上面浇水,是因为磨刀时,菜刀与磨刀石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也会增加刀的内能,使刀的温度上升,但是刀口硬度低,因此容易发生损坏断裂的情况。所以加水就是为了通过水来快速降低温度,减少菜刀内能。而这个生活现象是与“摩擦力”“内能”的知识相互关联的。其他诸如“离心力”“向心力”等都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到现象。物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内容时,不能忽视生活化场景和物理现象的描述和实践,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感性认知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与物理知识产生连接,深化知识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动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交流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分组安排的情况下,要保证学生可以主动融入,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扶、共同进步。小组的人数适当保持在4~6人左右,根据不同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学习兴趣等来进行小组划分,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组合来保证小组的平均水平,这样可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以优带劣,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给这类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自己知识体系的重新巩固,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这可以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让学生都能在小组探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理念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安排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物理实验。比如在讲解曲线运动的知识点时,组织小组来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在开展实验之前,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让其搜集生活周边的实际物理现象,找到与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有关的生活中的例子。然后汇总写出探究报告,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并作为实验探究的对象。通过让学生合作去探究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开展物体平抛运动的物理小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动手实践,感受物体受到力之后的运动状态变化,再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信息表。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情景分析能力

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还需要经历这样的几个环节:先从实际的问题中提取相应的问题要素,排除其中的非必要因素,確定理想化问题对象和物理情景,然后再引入应掌握的物理知识来找寻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和习题的练习中,一般都是给出简化之后的情景和处理对象,所以学生难以掌握自主处理实际问题的办法。针对这类情况,物理教师就需要重视情景化的教学建模引导,要教会学生将问题“画”出来,让学生可以从具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过渡。从实际情景联想到理论模型的搭建,然后再将两类情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圆周运动时,给学生提出的一个场景问题,汽车在路过拱桥时,重力是否和桥面对它的支持力相等,如果不是的话,其中的差异有多少?如果将拱桥变为圆形的凹桥呢?探究这个问题时,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先合作思考场景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要素,即重力、支持力、向心力等,再忽略掉其中的一些次要因素。通过多媒体课件、软件来搭建物理模型,尝试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借助生活中出现的圆周运动的现象来解释相关理论概念,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来讨论火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从观察生活到上网观看视频,或者利用模拟软件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具体体会向心力、圆周运动,深化对向心加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等,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五)转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目标实现

在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从“重结果”转变到“重过程”。新课改理念下,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讲解中,重要的是揭示物理知识中的规律,让学生掌握方式方法,并且主动地去推理和感受,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于心,而不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记忆公式定理。比如高一必修一,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强调实践探究的目标,以及实验的过程内容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进行小组实验。由学生小组提出不同的猜想假设,比如有的小组中就提出了“弹簧弹力可能会受到弹簧伸长度的影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以这个猜想为探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筹备实验道具等,然后给予学生实验指导,来测量弹簧弹性势能。将小组探究中测量、实验获得的结果数据汇集起来制作成表格,然后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探寻其中的联系,教师可以辅助学生验证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既能记住公式定理,又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原理上,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自然也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与反思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学科教师作为主要的指引者需要顺应新课改的指导理念,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提升自我素养、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引导,明确教学知识重点,优化课堂互动,重视实践探究等,通过转变不同思路与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形成高效课堂。

物理学科教师还需多关注学术界、教育界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库。此外还可以积极与其他学校的学科教师多交流探究,推陈出新、取其精华,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可以积极研究课堂案例、互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多总结、多询问学生的课堂感受,然后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还要积极对以往的题海战术进行改善,过度刷题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的热情,而且在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刷题也只会让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所以习题练习方面还需要教师精心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难度适宜、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能提升习题、作业练习的质量。以新课改为指导理念,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新时代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对新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姚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

[2]徐玉红.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刍议[C]∥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学校指标体系的建设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20.

[3]段利利.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0):2.

[4]郭海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10):3.

[5]梁金梁. 确立框架重建教育——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浅析[J]. 课堂内外,2021(03):57.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物理课程高中教育学科素养
阿伦斯物理课程思想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中学物理交叉前沿科学知识分类研究
军校物理课程团队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