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污泥基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

2023-08-26 14:09李兆强王仲宇孙嘉炜苏冰琴
化工环保 2023年4期
关键词:煤矸石苯酚投加量

李兆强,王仲宇,孙嘉炜,杨 彪,苏冰琴,端 允

(太原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印染等行业[1]。苯酚属于高毒性有机物、具有“三致”效应,已被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苯酚一旦进入水体,将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常用的苯酚废水处理方法有化学氧化法、物理吸附法、电解法和生化处理法等,其中,吸附法因其处理成本低、效率高而备受关注。活性炭(AC)具有吸附容量大、原料来源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吸附剂。煤矸石是煤化工产业的副产物,经煅烧处理后,可用于制备AC[3]。ZnCl2具有润胀、催化脱水和造孔的作用[4],可用于活化AC,提高AC的吸附性能。石凯等[5]以煤矸石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了多孔煤矸石吸附剂,用于吸附罗丹明B,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可达49.81 mg/g。但该多孔煤矸石的孔径较大,官能团较少,对苯酚等小分子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弱。

本工作以煤矸石和污泥为原材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了煤矸石-污泥基活性炭(CSAC),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并以市售颗粒AC(以下简称AC)为对照,考察了二者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SAC对苯酚的吸附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煤矸石取自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矿;污泥取自山西省晋中市正阳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回流池。

AC、ZnCl2、盐酸、NaOH、苯酚、氢氟酸:分析纯。

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OTF-1200型管式炉:合肥科晶科学技术有限公司;72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TESCAN MIRA LMS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泰斯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ASAP 2460型全自动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麦克默瑞提克(上海 )仪器有限公司 ;NICOLET IS 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Scientific科技有限公司;K-Alpha型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Thermo Scientific科技有限公司。

1.2 吸附剂的制备

CSAC的制备:采用ZnCl2活化法[6]。将清洗、烘干后的煤矸石与污泥以质量比6∶4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制成炭化料;按照m(ZnCl2)∶m(炭化料)为1∶2的比例,将一定量的炭化料加入浓度为4 mol/L的ZnCl2溶液中,浸渍24 h后,以10 000 r/min的速度离心30 min,得到固体样品;将固体样品在105 ℃条件下烘干24 h,取出,置于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10 ℃/min的速度升温至550 ℃,焙烧60 min,冷却至室温;将焙烧后的产物先用1.2 mol/L的盐酸加热回流60 min,用热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直至洗涤液为中性;再加入适量氢氟酸溶液,反应1 min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将洗涤后的样品在80 ℃条件下干燥4 h,冷却、研磨,过120目筛,备用。

AC的预处理:将AC研磨,过120目筛,在80℃条件下干燥4 h,冷却后备用。

1.3 吸附实验

取50 mL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苯酚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至一定值,加入一定量的CSAC或AC;将锥形瓶放置在恒温振荡器中,在(25±1)℃、200 r/min的条件下振荡3 h,取出,测定苯酚的质量浓度。考察溶液pH和CSAC加入量对苯酚吸附量的影响。

1.4 分析与表征

采用SEM观察吸附剂的表面形貌;采用全自动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表征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及表面特征;采用FTIR和XPS考察吸附前后吸附剂官能团的变化。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7]测定水样在波长为270 nm处的吸光度,计算苯酚的质量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苯酚吸附量的因素

2.1.1 吸附剂投加量

吸附剂种类和投加量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见图1。由图1a可见:当CSAC投加量由1 g/L增加到5 g/L时,随着CSAC投加量的增加,苯酚去除率迅速增大;当CSAC投加量由7 g/L增加到10 g/L,苯酚去除率增加缓慢。表明随着CSAC投加量的增大,CSAC提供的比表面积和吸附位点逐渐增加,但当CSAC投加量过多时,存在苯酚传质驱动力下降和吸附剂团聚的现象,吸附量趋于饱和,苯酚去除率增幅减缓,这与JAIN等[8]和JIANG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据此,选择CSAC投加量为7 g/L,该条件下,CSAC对苯酚的吸附量为5.87 mg/g,苯酚去除率为83%。

图1 CSAC(a)和AC(b)投加量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由图1b可见:与CSAC相比,相同条件下,AC对苯酚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差。即使当AC投加量达到30 g/L时,苯酚去除率也仅为63%,可见,与AC相比,CSAC的吸附性能更佳。

2.1.2 初始pH

在CSAC与AC投加量均为7 g/L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初始pH对CSAC和AC吸附去除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相同初始pH条件下,CSAC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更好,苯酚去除率更高;初始pH为3~10时,随着pH的增加,两种反应体系中的苯酚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表明pH对CSAC和AC吸附苯酚的过程影响较小;当初始pH由10增加至11时,AC反应体系中,苯酚去除率有所下降,由34.5%降低至25.6%。苯酚溶液的初始pH为7~8,因此,在后续吸附实验中,将不需要调节溶液初始pH。

图2 初始pH对CSAC和AC吸附去除苯酚效果的影响

2.2 吸附动力学

在苯酚质量浓度为50 mg/L、CSAC或AC投加量为7 g/L、温度为(25±1)℃、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考察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见图3。由图3a可见:当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SAC对苯酚的吸附基本达到平衡,相应的吸附量为5.59 mg/g;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苯酚吸附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CSAC对苯酚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0~10 min为快速吸附阶段,在这一阶段,CSAC表面存在大量吸附位点,苯酚在浓度差和分子热运动的驱动下,被快速吸附;10~180 min为吸附平衡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液相和固相之间苯酚的浓度差逐渐降低,传质阻力增大[10],吸附速率降低,逐渐达到平衡。由图3b可见:当吸附时间为120 min 时,AC对苯酚的吸附基本达到平衡,相应的吸附量为2.59 mg/g,再次表明CSAC比AC具有更好的苯酚吸附性能。

图3 CSAC(a)和AC(b)吸附苯酚的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曲线

对图3的实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见表1。其中,qe为平衡吸附量,k1、k2分别为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R2为相关系数。由表1可见:对CSAC吸附苯酚体系,两种动力学模型的R2均大于0.995;对AC吸附苯酚体系,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的R2分别为0.949和0.978,表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两种吸附剂吸附苯酚的过程均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速度主要取决于吸附位点和吸附机理,而不是苯酚的浓度[11-12]。

表1 CSAC、AC对苯酚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

2.3 吸附等温线

在苯酚质量浓度为50 mg/L、CSAC或AC投加量为7 g/L、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考察温度对CSAC和AC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绘制不同温度下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见图4。分别采用Langmiur模型(见式(1))和Freundlich模型(见式(2))对图4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见表2。

表2 CSAC和CA对苯酚的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

图4 CSAC(a,b)和AC(c,d)对苯酚的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mg/g;qm为最大吸附量,mg/g;KL为Langmuir吸附常数,L/mg;ρe为吸附平衡时的苯酚质量浓度,mg/L;KF为Freundlich吸附常数;n为与吸附强度相关的常数。

由表2可见:Langmiu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从相关系数R2来看,Langmiu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的描述更为准确,表示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单层吸附。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两种模型的吸附速率常数均逐渐增大,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

2.4 吸附热力学

利用式(3)~(5),依据CSAC和AC吸附苯酚的lnK与1/T的关系计算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见表3。

表3 CSAC和CA对苯酚的吸附热力学参数

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取Langmuir模型中的KL,L/mg;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10-3kJ/(mol·K);ΔG为吉布斯自由能变,kJ/mol;ΔH为焓变,kJ/mol;ΔS为熵变,kJ/(mol·K)。

由表3可见: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ΔG>0、ΔH>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ΔS>0,表明CSAC和AC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熵增加。

综上,CSAC对苯酚的吸附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

2.5 表征结果

2.5.1 SEM分析图5为CSAC和AC的SEM照片。由图5可见:AC表面相对光滑,孔隙疏松,孔径较大;而CSAC表面粗糙、多孔,孔径较小,由不定型的小颗粒排列而成,这是因为ZnCl2对材料具有润胀、催化脱水和造孔作用,同时在高温氩气氛围中,碳化料内部被进一步刻蚀,不仅使原有的孔结构得到扩充,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孔结构。

图5 CSAC(a)和AC(b)的SEM照片

CSAC和AC的元素组成见表4。由表4可见:CSAC和AC中主要元素为C和O,其他元素的含量在1%左右,可见,CSAC和AC中杂质含量极低。

表4 CSAC和AC的元素组成情况 w,%

2.5.2 BET分析

CSAC与AC的氮气吸附-脱附曲线见图6。由图6可见:根据IUPAC气体吸附等温线分类标准,AC与CSAC 的吸附曲线都符合Ⅳ型,具有H4型滞后环[13],表明CSAC和AC为微、介孔混合吸附剂,以狭缝孔为主要孔道[14]。

图6 CSAC和AC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表5为CSAC和AC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特征参数。由表5可见:CSAC的比表面积为258.74 m2/g,约是AC比表面积的6倍;CSCA的孔体积为0.19 cm3/g,约是AC孔体积的7倍,由此可见CSAC比A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这为CSAC吸附苯酚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此外,CSAC的平均孔径为2.96 nm,王丰等[15]认为平均孔径为2~10 nm的炭质材料能够有效吸附分子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

表5 CSAC和AC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特征参数

2.5.3 FTIR分析

图7为CSAC吸附苯酚前后的FTIR谱图。由图7可见:吸附苯酚前,CSAC在3 212~3 560 cm-1处的宽峰为—OH的伸缩振动,在793 cm-1处的峰为Si—O的吸收峰,1 606 cm-1处的吸收峰与—OH的伸缩振动有关,1 392 cm-1处的吸收峰与C=C的伸缩振动有关,500 cm-1左右处的吸收峰为CSAC中的无机物质;吸附苯酚后,CSCA的C=C峰与—OH峰发生了一定的偏移,且吸收峰强度都有一定的降低,表明C=C、—OH官能团可能参与了苯酚的吸附过程。

图7 CSAC吸附苯酚前后的FTIR谱图

2.5.4 XPS分析

图8为CSAC吸附苯酚前后C 1s的XPS谱图。由图8可见,C 1s峰可以分解为5个峰,包括:石墨碳或脂肪族碳(C—C/C—H,284.80 eV)、醇类、酚类和醚类碳(C—O,286.78 eV)、羰基碳(C=O,288.14 eV)、羧基和酯基碳(O—C=O,289.38 eV)、π-π基团(290.68 eV)。

图8 CSAC吸附苯酚前(a)后(b)C 1s的 XPS谱图

根据CSAC吸附苯酚前后每个峰面积的变化计算出对应官能团的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CSAC吸附苯酚后,C—C/C—H和C—O基团的含量分别从74.31%和12.04%增加到78.36%和13.21%,表明苯酚已被吸附在CSAC表面,这与LIU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具有C=C双键或芳香环的有机化合物中所含的π电子能与碳结构中的π电子相互作用,形成π-π电子耦合连接,这种π-π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C吸附含有芳香环污染物的机理之一[17-18]。本工作中,CSAC与苯酚中均含有π电子,CSAC在吸附苯酚后,π-π基团的含量从4.00%降低到1.86%,表明π-π基团是苯酚吸附过程中的有效吸附位点,也即π-π电子耦合连接有利于对苯酚的吸附。由表6还可以看出,CSAC吸附苯酚之后,C=O的含量从5.93%下降到3.62%,这是因为等含氧基团能与苯环中的碳碳不饱键电子形成氢键,增强对苯酚的吸附。

3 结论

a)以煤矸石和污泥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了CSAC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质量浓度为50 mg/L、CSAC投加量为7 g/L、初始pH为7~8、温度为(25±1) ℃的条件下,当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SAC对苯酚的吸附基本达到平衡,相应的吸附量为5.87 mg/g,苯酚去除率为83%;在其他条件相同、AC投加量为30 g/L的条件下,当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AC对苯酚的吸附达到平衡,相应的吸附量为1.05 mg/g,去除率仅63%。

b)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CSAC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CSAC吸附苯酚的过程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Langmiu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CSAC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CSAC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单层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SAC吸附苯酚的过程是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

c)表征结果显示,CSAC表面粗糙,由不定型的小颗粒紧密排列而成,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58.74 m2/g、0.19 cm3/g;CSCA中含有C=C、C=O、—OH、π-π基团等多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吸附小分子有机物的能力。

猜你喜欢
煤矸石苯酚投加量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负载型催化剂(CuO/TUD-1,CuO/MCM-41)的制备及其在一步法氧化苯合成苯酚中的应用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
改性煤矸石对污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煤矸石浸水路堤不均匀沉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