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2023-08-26 02:55陶玲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陶玲

摘  要:大类招生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正在不断加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明晰、学生管理改革速度缓慢、学生管理中人文元素较少等。近年来,高职院校依托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来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依托“华为苑”学生社区文化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探索了其解决策略和途径,旨在构建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现状和问题;策略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9-0130-04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日益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正逐渐增加,学生数量的增加极大地推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例如学分制学生宿舍,这是一种以宿舍为最小单位的学生自我管理社区,但大部分学生社区的管理还是以班级为单位,校园文化也各具特色。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学生管理中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内容集中在大学生学习态度、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等范畴内。学生社区管理之所以将上述内容作为核心,是为了借助于学生文化社区管理平台来实现全方位教育学生的目标。学生在学生社区环境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能学好专业知识,成为新时期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和资质,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十分具有实践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各个部门、教师、学生认识到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在充满社区文化的氛围里学习生活,会产生较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实践中达到思想认识和行动的统一。另外,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能有效解决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社区的功能,完善了学生管理的机制。

一、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社区的概念与高校管理改革息息相关,社会学家认为社区的主体是关键,社区管理指的是社区主体生活在共同生活的区域和特定的地理界限内。社区主体不仅在形式上要融合一体,在心理上、思想上和文化上都要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使社区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高职院校学生社区也是如此,社区主体是学生,他们在限定的区域范围内共同生活和学习,而这个区域也成了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载体之一。高校社区是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将学生管理提上一个新高度。高校學生社区目前主要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包含了学生的生活区域、食堂、文体活动区域、商业服务网点等范围,这些场所既关系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社区内容是课堂的延展,通过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学生能更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也更易实现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学生社区的基本要素定位很明确,首先以学生数量和群体为主体,其次是社区环境,即宿舍和生活区域,也包含了学校配套的食堂、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之所以建设学生社区文化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未来走向社会之后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

(一)传统社区文化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与其存在的模式相关。目前存在三种建设模式,首先是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文化建设,其运行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学校则是主动的垂直管理,由学校的学工部门管理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再将管理任务分解给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管理学生的部门包括后勤部门,例如值班室、设备维修、卫生清洁、安全管理及水电供应等,这些部门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及人身财产安全。传统的管理方式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垂直管理虽然执行力度较好,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学生对于管理的理解仅仅是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在思想意识上则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2],这种现状不利于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因为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力也没有挖掘出来,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物业管理模式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物业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相一致,其以社区主体为中心,所有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都是以主体为中心展开。这种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借鉴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的模式。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的管理也日渐成熟,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社区的部分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外包,将学生社区管理交给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而学校展开的社区管理主要就集中在学生自治和精神建设方面。物业管理模式实现了学校在监管、物业在服务、学生在自治的一个管理目标[3],将学生社区管理推进到一个半社会化的状态,因此学生社区的重心就更多落脚于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加上校园文化的渗透,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积淀了社区文化的厚度。

(三)书院制模式下的社区文化建设

现代书院制管理模式和传统的书院制管理模式有一定差别,因此其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也不一样。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起源较早,是封建社会时代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具有很强的自上而下管理的印记。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书院制管理模式逐步摒弃了封建社会特殊的教育管理形式,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现代书院制管理虽然在形式上传承的是古代传统书院,但管理模式则借鉴的是西方国家大学住宿学院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比较开放自主,文化包容性较强。这种社区文化建设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社区为载体进行学生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渗透社区文化内容,能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发挥出来。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导师团、专职或兼职生活导师及辅导员能深入学生寝室,或者学生活动最多的区域来和学生交流,并以讲座或者座谈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指导[4],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有很多特点和职能,首先是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混住在一起,这和传统的宿舍分配方式很不一样。传统的宿舍分配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安排,而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则实现了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在住宿编制时的混编。混编的宿舍都在学生生活社区内,为创建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来源和环境,社区内成员之间的交流能激发思想上的火花碰撞,也能为彼此带来启发性。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种学生社区管理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实现了人的全面教育。学生社区管理的根本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生活相关服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快乐生活[5]。

二、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一)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存在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还是垂直式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被约束的状态,其自我管理的参与性较低。新兴的学生社区管理还在探索阶段,而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缓慢和漫长,尚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目前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但是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而且重视程度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操作性较差。大部分高校都在展开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但他们对文化建设重要性依然没有把握到位。这体现在概念上的混淆,也就是说很多人将宿舍和学生社区画上等号。从本质上讲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生活的主要区域,是最为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其功能是解决学生在学校里生活住宿的问题。而学生社区的内涵和外延要远远大于宿舍,宿舍是载体,而学生社区是包含有诸多文化元素的综合体,其中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住宿,更是一个为学生提供交流和沟通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中包含了社区主体、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渗透、行为方式、道德品质等综合元素,学生在社区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久而久之,社区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特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但是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输入性偏差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的节奏也随之而降低,从管理层到学生自身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从内心深处还是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改革和推进还在缓慢进行之中。

(二)缺乏系统规划,组织力量薄弱

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系统性还很欠缺,组织力量也很薄弱。学生管理整体而言取得的成绩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中较为欠缺的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管理层站在学校层面设计一套规划体系,并且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实践。高职院校社区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并不冲突,二者可以融合在一起。校园文化范畴较大而社区文化则相对较小,因为学生社区在空间上更加具体和独立,因此针对各自的文化建设要有相应的组织力量才能更好地落实文化建设的目标。

(三)行政色彩浓厚,学生主体性弱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大多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主要的管理模式,学生社区的构建和社区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为低下,行政管理色彩十分浓厚,学生被动管理和遵守规章制度是主要形式,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潜力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文化内容单一,氛围淡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社区文化融合性较差,学生的认可度也较低的现状。

三、华为苑社区文化建设实践探析

(一)营造社区文化环境氛围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华为苑”学生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学生作为社区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华为公司之所以成功,其优秀的企业文化非常关键,其中包含了企业家和员工的家国情怀及爱国胸怀,企业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的价值体系和分配制度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企业高度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成功地留住了人才,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忠诚度。华为始终坚持的民族文化也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华为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华为企业文化的优质部分,不同社区文化的融合构建了完整的校园文化,营造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到社区文化对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影响。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传统的校园广播、橱窗、海报、电子屏等展示方式,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而展开。也可以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呈现社区文化的内容,例如党史、学校历史、优秀企业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等,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劳动教育进社区

新时代强化劳动的育人功能,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把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引导广大学生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劳动最光荣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学生的主要任务除了学习之外,更是要注重劳动对他们思想的影响作用。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梳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和意识,而自我服务则需要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例如,学生宿舍为主的社区可以制订规则进行垃圾分类,不同宿舍的学生负责一周,排好值日班级,每个宿舍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组织社区学生团队自管会

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建设学生社区,提升大学生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华为苑”成立了学生社区中心,社区中心将原有的4000名学生搬迁到华为苑社区,实现了集中管理的目标。

以党建引领学生社区管理,并且将红色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华为的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社区中心制定了《华为苑学生社区管理办法》,并且编印了《华为奋斗文化学习手册》,同时还建立了华为苑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华为苑党建工作站和学生社区党员之家。这些内容都深深嵌入了学生的心里和脑里。华为苑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同时还展开了团建、文化、问题、心理健康、创业创新、志愿者服务等。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社区,各个中心都配备了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学生宿舍也分别设立了党小组、楼长、层长、舍长,实施了三层管理机制。近些年在学生社区管理过程中多次举办了“华为苑文化艺术节”,共有8000人参加了艺术节。艺术节内容丰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道德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文化艺术修养等活动。

(四)打造大学学生社区文化品牌活动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努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并且多次举办了社区文化品牌活动。例如,举办文体活动有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要求。大学生只有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一系列文体活动能有效改善当前很多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弱的局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举办首届华为苑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展大学生全员体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超10000人次大学生参加了华为苑健康打卡迎新年活动。活动中包含了太极拳、太极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踢毽子、投篮、跳绳、投壶、穿越火线、眼疾手快等十多个项目。此次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社区文化品牌之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华为苑社区还举办了“学党史、忆党恩,坚定信念跟党走”主题文化游园会,游园会内容十分丰富,有生动丰富的党史系列展览、红歌献唱、校史说唱,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茶文化表演、汉服展示、书法表演、党史知识与华为文化灯谜竞猜以及社团游戏,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和百年党史、中华传统文化、华为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晓斌. 新型书院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及文化建设模式探索[J]. 教育探索,2013(08):96-99.

[2] 方婷.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3] 陈祥敏,宗和静. 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06):61-64.

[4] 黄汉昌. 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文化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12):175-176.

[5] 吴月齐. 高校大学生社区管理及文化建设研究[J]. 教育管理,2013(03):30-31.

(荐稿人:康玉忠,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