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合理衔接,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合理、高效发展。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科学、有序的幼小衔接教育是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儿园要主动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政策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双减”政策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幼儿知识,更要关注幼儿在性格、思想、道德、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双减”背景下,幼儿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入多元化的体智能教学,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幼儿园工作的督导、检查,这能够推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同时,家长的教育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再盲目让幼儿参加各种学科补习培训。这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小园和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面临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为幼儿将来的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讲,幼小衔接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而小学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实践证明,具备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是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为40分钟,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在上课时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出现交头接耳、打瞌睡等行为。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衔接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三是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要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他们需要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三、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不足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是相邻关系,但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不同。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有助于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生的角色轉换。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幼儿园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他们简单地把幼小衔接理解为教授幼儿拼音和计算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采用了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与小学教学相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这种拔苗助长的错误做法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教学衔接坡度过大
皮亚杰将幼儿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幼儿发展的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阶段的铺垫,彼此之间不可逾越,不可逆转。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要密切配合,减缓衔接坡度,合理搭建双向衔接阶梯。但是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内容梯度,教学工作过于刻板化,使得衔接坡度过大,他们一味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导致部分幼儿在学习时疲于应付,出现心理疲劳和学习倦怠。这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幼儿顺利融入小学生活。
(三)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家庭教育是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一部分家长是“焦虑派”,他们担心幼儿在幼儿园学不到东西,将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方面跟不上,于是带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幼小衔接培训班”。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散养派”,他们认为“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尽情地玩耍,于是对幼儿实施放养式教育,不太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以上这两种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其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双减”政策下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
(一)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小学紧密配合,多方联动,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
第一,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种植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以帮助幼儿将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第二,幼儿园要积极推进家园共育。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幼小衔接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不仅要向家长传递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将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合作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以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第三,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幼儿园可以与小学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以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让幼儿认识小学、了解小学。如幼儿园可以与小学联合举办“幼小衔接联谊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开展联谊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幼儿能感知校园文化特色,体验小学课堂氛围,在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从而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第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向幼儿渗透小学的校纪、班规和课堂教学要求,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幼儿从容应对未来的小学生活。
(二)在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幼儿的生活都是由教师照顾,但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知识,幼儿由被照顾者转变为学习者,这就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将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籍、喝过的水杯、用过的毛巾等放回原处,不要随处乱放。又如,教师可以安排小小值日生、小小配餐员等角色,让幼儿轮流担任,协助教师分发餐具、食物等,在用餐结束后帮助教师擦桌子、扫地等,使其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而不是凡事由教师包办。教师还可以组织叠衣服比赛、穿衣服大赛等,让幼儿自己脱穿衣服、整理床铺,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
除此以外,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有规律地生活,如按时入园、进餐、午休、学习等,同时要让幼儿养成进餐、如厕、洗手的良好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其次,要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创设明亮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集中精力学习。在幼儿做一件事情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幼儿。长此以往,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最后,要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时间对于幼儿来说十分抽象,幼小衔接阶段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幼儿形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作息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认识钟表、制定时间计划表、罗列每天要做的事情等,让幼儿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
幼小衔接是幼儿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以幼儿为本,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重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命自觉意识的初步形成,促使幼儿实质性地参与幼小过渡,使幼儿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为幼儿将来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幼小衔接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向小学阶段教育顺利过渡的重要工作。“雙减”政策的正式出台和实施,促进了幼小衔接教育向幼儿园和小学的回归,向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深入领会“双减”政策的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家园合作,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幼儿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抓好能力衔接、素质衔接,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贵州省凯里市鸭塘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