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幼儿为主体,依托园本课程,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学习中,学习者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索完成一个项目,并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具体来说,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是教师指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内值得学习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活动。对于幼儿园而言,建立有效机制,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发展迫在眉睫。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的重要功能在于保障课程运行的朝向目标,激发教师主动开展课程实践、参与课程建设与优化的动力。为了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笔者所在幼儿园对原有的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优化,聚焦项目化学习,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构建了具有发展性的课程管理制度。
笔者所在幼儿园秉承“以爱为舟,做个可爱的山海娃”的办园理念,以“亲亲自然和谐发展”为办园思想,基于园所依山傍海的资源优势,在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初步构建了亲自然园本课程。基于此,笔者依托市级课题“借助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活动研究”,结合所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探究了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和流程,以助推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实施课程、启智育人。
一、聚焦问题,引发审思
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大多为“90后”,学习能力较强。职初教师占比较大,教学经验不足,编外聘用教师占多数,教师流动性较大。从学历上看,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占53%,大专学历占47%,均为学前教育学科背景。总体来说,教师队伍年轻化,他们有活力、充满干劲,但理论底子尚浅,常常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课程创新能力较弱。相较而言,为数不多的骨干型教师思维敏捷,自我意识较强,有创新精神,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基于亲自然理念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教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依据园所现状,笔者所在幼儿园重新审视课程管理思路,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
二、纵横交织,完善机制
(一)明确架构
开展项目化学习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为保证项目化课程的有效实施,笔者所在幼儿园组建了“海沧湾幼儿园工作坊”,明确了项目化课程管理组织架构,由园长担任工作坊的总负责人。该工作坊包括教学工作坊和后勤工作坊,并分别成立了课程核心组、课程实施组、课程保障组、检测评价组,各组成员分工承担管理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
(二)转变理念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须有各类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障。笔者所在幼儿园改变了原来自上而下拟定制度的模式,构建了以五种基本理念互为支撑的课程管理机制,即以“关注教师的全人发展”为基本前提,以“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为重要核心,以“树立制度建构的系统思维”为必要基础,以“强化制度设计的精准适切”为关键所在,以“促进人与制度交互协同”为调适机制。基于园情,笔者所在幼儿园在拟订详细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研修工作计划的前提下,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沧湾幼儿园工作坊研修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组长例会制度、项目化课程审议制度、资料积累制度等。
(三)协同研究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幼儿园确立了“三线行动,协同研究”的行动路径,主要包括教师项目化课程实践、课程管理团队“赋权”实践及项目研究共同体。三者形成了从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的不断循环的研究路径,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同时,基于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各阶段的困惑,笔者所在幼儿园拟订了相应的阶段指导计划。
(四)完善机制
1.分层培养制。首先,笔者所在幼儿园通过访谈、问卷和案例分析等,认真分析每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确定了新手型、成长型、骨干型三个教师层次,并为每名教师建立了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使教师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其次,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师徒结对,青蓝传承”交流研讨活动,以有力推动“传、帮、带”。最后,笔者所在幼儿园创建了学练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同的评价机制支持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快速、持续的发展。
2.主持轮值制。在项目化园本教研中,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民主、平等,合作、互信”的发展理念,由园长、教学负责人、课题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轮值小组”。各位组员分担周期内园本教研各项工作并轮流担任“轮值主持人”。轮值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连环跟进研究”的过程,使青年教师从以往教研活动中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和“主导者”,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自我认同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主发展。
3.积分制。笔者所在幼儿园采用积分制,将教师个人参与线上线下项目化学习中的教研情况、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月考核,并设立奖项,鼓励教师参与“最佳团队”“优秀主持人”“学习达人”“创意项目化成果”等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三点”式教研。以园本研修为例,为确保园本研修的有效开展,笔者所在幼儿园形成了“园长—教学负责人—年段教研组长—项目组长”的研修层级联动模式。在教研模式方面,笔者所在幼儿园以“1+2+1”的方式开展了大、小教研。其中,第一个“1”是指教研组通过巡班、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收集教师在幼儿项目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审议活动;“2”指的是园级、段级教研;第二个“1”指的是教研过后每次推出一个班汇报该班活动情况。大教研指的是全体教师共同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問题,小教研指的是班级教研及根据教师问题生发出来的项目组教研(可不定期)。教师先在班级回顾幼儿一周情况,再在年段班别中交流,最终在园级交流,从而形成“三点”式教研(如表1)。
同时,为进一步把握教研活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真正发挥教研活动的助推力和生长力,锤炼自身组织机制,优化教研活动,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议:审议制订教研工作方案、审议参与人员、审议研讨成果的实效。
5.评价机制。项目化学习更加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为确保及时洞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笔者所在幼儿园要求教师结合项目化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对幼儿的项目化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同时,笔者所在幼儿园鼓励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如“问卷星”“班级小管家”等软件,让家长参与项目化学习的评价。
三、活化机制,助推课程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价值。项目化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应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坚持使用问题导向、动手体验的策略,让幼儿在“发现—假设—验证—解决—再发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巩固经验。因此,笔者所在幼儿园努力建设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注重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一)赋权增能
笔者所在幼儿园将一日生活安排实施权、課程内容选择权、适度计划调整权、教研组自主管理权等赋予教师,实现了从管到导、从控制到支持的转变。与此同时,增能与赋权同步推进。以亲自然园本课程“小小探索家”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为例,当赋权给教师之后,笔者所在幼儿园允许教师不再按照固有的作息组织开展活动,可以基于幼儿当下的发展需求进行灵活调控。从“拿来主义”到“园本创生”,从局限园内到放眼社会,园内传统的活动室、操场、小花园变身成各个项目工作坊。由此,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大班“创客自然”、中班“探秘自然”、小班“亲亲自然”等富有年段特色的项目化衍生活动,开启了“3+1+1”课程模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在大主题课程的线索下,每周围绕一个开放性问题开展一个小主题活动,如“我和香蕉树比高矮”“怎样拯救香蕉树”“香蕉树管理小达人”等。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自行选择研究主题,并和同伴组成项目化小组。
“3+1+1”课程模式中的“3”是指一周三天的项目化小组学习,师幼共同讨论、思考。例如,在开展小主题活动“香蕉树管理小达人”时,幼儿分为“领养申请组”“值日生公约制定组”“香蕉树保护宣传组”等小组进行探究。基于此,第一个“1”是指每周一次的“香蕉树漫谈”活动。针对幼儿的讨论内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其分享的信息结构化。第二个“1”是指每周一次的“香蕉树守护行动”活动。具体来说,幼儿可以开展香蕉树测量记录、三脚架加固装置实验、香蕉树保护宣传册制作、领养申请信制作等活动。
(二)个性支持
1.信息小分队。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厦门市海沧区海沧湾幼儿园信息化2.0学校研修方案》《厦门市海沧区海沧湾幼儿园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选取微能力点作为研修内容,制订了各层级的研修计划。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笔者所在幼儿园建立了项目化学习教学资源库,组建了微课研修共同体、希沃研修共同体、资源管理共同体等信息小分队,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智能技术与科研、管理的融合,助推园本课程建设。
2.阅读共同体。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笔者所在幼儿园为其提供不同的支撑,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与能动性。例如,在阅读共同体活动中,笔者所在幼儿园成立了三个阅读小组,为其有针对性地推荐教育专著:新手型教师“悦”读组(1~3年内教龄)、成长型教师“研”读组(3~5年内教龄)、骨干型教师(5年以上)“导”读组。在此基础上,借助书香沙龙、小组研读、以老带新等活动,笔者所在幼儿园帮助教师明确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性、聚焦性,助推项目化学习进程,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3.新手答疑日。职初教师是课题研究团队的新人,也是教研组的主力军。为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者所在幼儿园将每周五定为“新手答疑日”,以“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为抓手,创建“问题交流空间”,自下而上进行问题征集。同时,骨干型教师也参与研讨,并针对职初教师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根据教师的需求,园所教研组进一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聚焦和细化,从而在锁定共性问题后展开专题研讨,以助推新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