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近年来,幼儿园种植活动受到了高度重视,其将实践、劳动、思考、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让幼儿通过“说”与“做”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此外,虞永平教授提出了“全收获”理念,即以种植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多项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深度开发种植活动,为幼儿设计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中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笔者立足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种植活动对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并从多视角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期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概念解读
(一)种植活动
种植活动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在当下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将实践、操作、探究融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蕴含着劳动教育的内容,如前期的松土、播种,中期的除草、施肥、赶鸟、驱虫,后期的采摘、加工,等等。总的来说,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合理开发其教育价值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幼儿能够主动探究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全新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要想让幼儿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主动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幼儿思维发展和未来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各方面能力快速发展,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学习活动中,大班幼儿更具目的性,能主动地探索与挖掘学习内容,面对全新的问题和现象能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尝试找到正确答案。在集体活动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强烈,他们能友善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在课程学习中,大班幼儿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知识,能主动学习知识,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在思维发展方面,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但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萌发,有意注意增多,对简单的因果关系有所理解。在认知活动中,大班幼儿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规律,专注于某一个项目或学习内容。此外,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和规则意识较强,交往行为具有主动性与目的性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程活动,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种植活动对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的
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种植活动,并将多领域知识融入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幼儿能主动地分析、探索、总结学习内容,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深度开发种植活动,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能起到以下作用。
(一)利用自然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对自然现象及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总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他们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许多“为什么”。神奇的自然现象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面对全新情境和未知事件,幼儿会主动了解并积极地探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种植活动,促使幼儿自主探究,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从而达成理想中的培养目标。
(二)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幼儿经验的习得源于其与周围环境、材料、现象间的互动,他们能在亲身经历与实践感知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与操作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丰富与能力的增强。《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亲力亲为,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各项问题皆可成为幼儿探究学习的项目。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展开深度探究,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通过解决问题让幼儿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具备自主探究能力的幼儿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自主探究为方式,通过猜想、验证、分析、比对等途径收获全新的知识经验,在探究中积累知识经验。种植活动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会在后续劳动操作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就感。
四、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
策略
《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问题情境,只有问题才能驱动幼儿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应立足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活动,让其在观察、记录、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全程参与,为幼儿创造探索条件
教育家杜威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大班种植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展开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实现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标。下面,笔者将围绕种植活动“南瓜”,探讨教师应如何利用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学会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经过小、中班的种植活动,大班幼儿已掌握了基本劳动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能主动探究种植项目,具备了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所以,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已有经验及全新项目的带动下,主动开展种植活动并展开自主探索,更好地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初期,教师可询问幼儿对种植活动有什么想法、想种植哪些植物,将种植活动的决定权交给幼儿,让其结合生活经验、种植经验,大胆表达想法并陈述理由,最终通过共同商议及投票表决确定种植计划。在种植计划确定后,教师可根据幼儿选择的种植项目确定学习内容。在幼儿确定种植项目为南瓜后,教师可向幼儿提出“大家没有种植南瓜的经验?这一植物应该怎样种植”“南瓜对温度、湿度、空间有哪些需求?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等问题,引导幼儿成立“南瓜专项小组”,让幼儿通过查找资料、翻阅图书、询问家长等途径,自主了解与南瓜种植有关的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制订種植计划,促使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2.提出问题,推进深入探究。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可关注幼儿种植活动的过程,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环境中的奥秘,促使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在幼儿顺利培育出南瓜苗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其移栽在户外区域中,每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变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观察,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如询问幼儿“南瓜苗弯弯绕绕,和我们去年种植的黄瓜苗很像,那南瓜苗需要搭建攀爬架吗”。接着,教师可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种植知识,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开展专项探究活动,保持探究兴趣。种植活动的最后环节是采摘成熟果实,让幼儿感受丰收的喜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针对“果实”这一元素开展专项探究活动,促使幼儿保持探究兴趣,以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教育优势,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究
能力。
例如,在幼儿收获种植的南瓜后,教师可为幼儿开展专项探究活动“神奇的南瓜”,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究学习。比如:教师可利用南瓜中的籽,引导幼儿探究种植活动与果实的关系,丰富幼儿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实践活动“加工南瓜”,让幼儿了解南瓜的食用方法,制作南瓜美食,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教师可将南瓜与艺术活动融合,让幼儿用小南瓜做“南瓜灯”;等等。
(二)利用自然资源,拓展探究学习空间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会在与自然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种植活动中的每一个探究机会,拓展幼儿学习活动的空间,并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储备,以支持、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1.观察种植环境,探究自然生物。在种植活动中,除草是必备的一项工作。尤其是雨后,地上的小草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为幼儿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契机。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教师开展不同的探究活动,带领幼儿感知自然的奥秘,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幼儿频繁除草后,教师可提出“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为什么雨后的小草长得更快”“有人撒种子吗”等问题,引导幼儿查阅图书资料或询问家中长辈,鼓励其找到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在除草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接触野菜。对此,教师可开展专项活动“香香的野菜”,带领幼儿认识不同野菜,并向其介绍野菜的功效,以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储备,同时提高其探究学习能力。
2.解决种植问题,增强自主意识。在幼苗萌发阶段,常会有鸟类啄食幼苗。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教师可开展探究活动“保护植物大作战”,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驱赶小鸟的,并鼓励幼儿查找资料,找到高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其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能得到发展,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结语
种植活动将劳动、操作、实践等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可开展种植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自然科学现象,并以问题为指引,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活动的教育优势,加强教育引导,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学习活动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桐梓县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