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国资中心幼儿园望京园执行园长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一首简单的叠词儿歌,不仅火遍了各类型的幼儿园,还火遍了成人世界的各个领域。热潮过后,除了留下网络时代的流量,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究竟留下了什么?
真挖——给予空间,允许试错。教育是通过学习这样一个中介来促进儿童发展的,那么,什么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达成儿童发展的目标呢?我想,必须让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在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分享了一段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视频,呈现的是孩子们躲在大滑梯下“休息”,与玩具材料并没有很积极的互动。视频播放后,班级教师赶忙解释:“昨天孩子们运用轮胎、沙包等材料玩得还挺好。”组长以启发式的问题追问:“为什么孩子们今天就不玩了呢?”教师回应:“我问过孩子们,有的孩子说不想玩了,有的孩子说沙包总扔不进轮胎的圈圈里,所以就停止了游戏……”渐渐地,教师们的声音越来越小,甚至低头不语了。
理解先于教育,理解先于指导。作为管理者,此时要调动教师主动去挖掘和破解教育中的真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之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教师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小了,或者根本没有发言。有的教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觉得自己在户外活动中指导得不到位,还有的教师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对……我继续追问:“当我们害怕或者担心做不好、会出错的时候,会不会也带着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指导孩子的游戏,甚至规定孩子的游戏该怎么玩、材料应该怎么使用呢?”这时一位教师说:“我们应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玩以及接下来的想法或者计划,鼓励孩子反复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为她伸出了大拇指,肯定了她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
深挖——倾听想法,联结彼此。幼儿园都有相对稳定的一日活动安排,有时我们常常因为流程“赶时间”,忽略了幼儿内心的需求。教研活动后,班级教师把录制的视频播放出来,孩子们看到自己出现在视频中十分兴奋。这时,教师抛出问题:“老师看视频时有点小困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躲在大滑梯下边不想玩了?”“我觉得天天玩这几样玩具没意思了”“昨天天气热,轮胎有一点烫手,所以不想玩了”“我想玩扔沙包,但是人太少了,玩不起来”……听完孩子们的想法后,教师诚恳地说:“老师之前没有了解到你们的想法,非常抱歉,但是现在我知道了,你们需要老师协助做些什么呢?或者你们想怎样玩呢?” 孩子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显然,这些内容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也是孩子们需要的。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划分小组,孩子们重新设计游戏,讨论调整方案,于是新的游戏内容诞生了。
巧挖——敢于放手,迈向自主。当孩子们拿着制定好的计划表开始游戏时,教师就不只是秩序的维护者了,而是观察者、记录者,恰当的时候给予回应和支持。有两位幼儿想玩扔沙包的游戏,可惜人数不够,于是教师引导孩子打破班级界限,大胆交往。两个孩子鼓起勇气邀请了另一个班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在分享游戏时他们说:今天玩得不仅开心,还交到了新朋友。教师追问:“你是怎么交到新朋友的?”一个男孩说:“我和乐乐有礼貌地跟小朋友说,想不想玩扔沙包,我还把玩的方法告诉他,于是大家就一起玩了。他请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人数够了,我们就都认识了,成了好朋友。”教师看着孩子充满获得感的样子,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时,我们应该先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什么是好的介入时机、环境创设、游戏规则等,给幼儿充分自主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主动探索和挖掘目标内隐、过程开放、结果多元的教育实践,这也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反复传递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