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023-08-24 01:00吕小琴蔡文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风团斯汀荨麻疹

吕小琴,蔡文科

(1.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房;2.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江苏 泰州 225400)

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发病后会出现黏膜、皮肤血管充血、液体渗出,以皮疹、皮肤瘙痒、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慢性荨麻疹病程通常较长,多数患者由于未能明确其确切病因,且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目前,临床针对慢性荨麻疹,常用依巴斯汀片开展治疗,其属于抗组胺类药物,可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但是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停药后存在较大复发风险[1]。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瘾疹”范畴,是由外风侵体、营卫不和引发的风团骤起,因此其治疗应以祛风除湿、活血清热为目的[2]。肤痒颗粒属于中成药,包含苍耳子、地肤子、川芎等中药成分,具有除湿止痒、活血祛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各类皮炎、瘙痒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45.24±5.29)岁;女性13例,男性18例;病程4~27个月,平均(16.02±3.32)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45.26±5.15)岁;女性12例,男性19例;病程5~28个月,平均(15.78±3.2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4]中慢性荨麻疹及中医《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瘾疹”的诊断标准者;②皮肤出现瘙痒、风团且症状持续时间>6周者;③近4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荨麻疹性血管炎、C1酯酶抑制物缺陷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荨麻疹样反应者;②合并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者;③对依巴斯汀、肤痒颗粒等药物过敏者;④病情严重,伴有呼吸困难、严重腹痛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包含治疗措施、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等内容的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以10 mg/次的剂量口服依巴斯汀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19,规格:10 mg/片)治疗,1次/d。观察组患者在依巴斯汀片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肤痒颗粒(四川泰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3080,规格:9 g/袋)治疗,肤痒颗粒以开水冲服,9~1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的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皮肤瘙痒明显减轻,风团面积缩小>80%为显效;皮肤瘙痒情况有所减轻,50% ≤风团面积缩小≤ 80%为有效;皮肤瘙痒情况无减轻甚至加重,风团面积缩小<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症状缓解时间。包括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③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5 mL,对血样进行离心(3000 r/min、10 min)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毕合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④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记录患者口干、胃部不适、嗜睡、头痛、浮肿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K-S法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组别例数皮肤瘙痒缓解时间胸闷缓解时间心悸缓解时间皮疹缓解时间对照组313.11±0.983.54±0.864.51±1.176.02±1.58观察组312.36±0.872.86±0.743.72±1.044.79±1.20 t值3.1873.3372.8103.452 P值<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VCAM-1、IL-4、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更低;血清INF-γ水平升高,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V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IL-4:白细胞介素-4;INF-γ:γ- 干扰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例数sVCAM-1(ng/L)IL-4(pg/mL)INF-γ(pg/mL)TNF-α(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12.46±0.671.71±0.68*43.14±6.8718.26±4.53*3.81±1.1812.64±2.18*40.23±5.4824.12±3.45*观察组312.54±0.701.28±0.55*43.12±6.7515.37±3.24*3.72±1.1314.29±2.25*40.15±5.6521.69±3.18*t值0.4602.7370.0122.8890.3072.9320.0572.884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干、胃部不适、嗜睡、头痛、浮肿等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2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肥大细胞活化导致的组胺类血管活性介质释放,可造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引发瘙痒、风团等症状,且慢性荨麻疹具有病程持续时间长、症状易反复、治疗不易等特点,使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针对慢性荨麻疹,临床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其代表性药物为依巴斯汀片,该药物具有高选择性,通过对H1受体产生拮抗作用,抑制肥大细胞活性、减少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性,从而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但停药易反复,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往往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6]。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以虚为主,包括表虚外感,风邪挟寒侵袭之风寒表虚证;气虚不行血,脉络瘀阻之气虚血瘀证,肺脾气虚证,以及病久伤阴,血虚生风证。肤痒颗粒中的地肤子可发挥利水通淋、清热利湿的效果;苍耳子能祛风散寒、通窍解热;红花有助于散瘀消肿、活血通经;防风有祛风、解表、抗菌、止痒之功效;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之功效;白英则能消肿解毒、化生阳气,联合应用共奏止痒除湿、祛风活血的功效,可显著缩小风团面积,改善瘙痒[7]。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皮疹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更短,提示肤痒颗粒能快速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确切。究其原因,依巴斯汀片口服后可快速吸收,在其基础上使用肤痒颗粒可发挥协同作用,令药效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且,肤痒颗粒可促进机体血液运行顺畅,改善患者正气不足、阴阳失衡情况,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达到风邪消退的治疗目的,促使临床症状得到快速改善[8]。

炎症机制及免疫功能改变可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IL-4可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当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时,可迅速促进免疫球蛋白 E(IgE)的分泌,引起变态反应,使荨麻疹再次发作;INF-γ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可促使CD4+细胞转化为Th1细胞,抑制向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分化,对Th2细胞因子IL-4起拮抗作用;sVCAM-1作为免疫球蛋白黏附因子,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集聚,令病情加重;TNF-α水平升高可明显加重慢性荨麻疹的慢性炎症损伤与嗜酸粒细胞浸润。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VCAM-1、IL-4、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NF-γ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后,其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得到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究其原因,肤痒颗粒由多种有效中药成分组成,可发挥抗炎作用,有利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对组胺的释放有较强抑制作用,可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该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实现对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的高效抑制,治疗效果确切[9]。现代药理学研究,地肤子皂苷可以有效地抑制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而有效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控制患者病情发展[10];苍耳子可调节过敏性疾病患者Th细胞免疫失衡,抑制炎症递质释放[11]。另外,肤痒颗粒属于中成药,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且较轻微,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综上,依巴斯汀片联合肤痒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确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团斯汀荨麻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