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悦 钱 楠 赵 莉
2014 年,“课程思政”一词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大范围试点改革。2020 年5 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对象是全国所有高校的所有学科专业,其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现今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中都占有中流砥柱般的地位。在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对比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思政素质,使他们立足中国,着眼世界,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因此,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有效融合课程思政便成了重中之重。
“英国社会生态概论”课程沿袭了英语专业高级阶段必修课《英美概况》,2020 年《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变更为文学方向特色选修课。本课程以“互联网+”为依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专题,串联起英国地理、历史、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主题知识,内容丰富、翔实。本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国相关文化知识、深厚的人文情怀,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教书育人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的众多教师对课程思政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就。纵观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文秋芳(2021)虽然从教师视角提出了双维度的外语课程思政框架,但是并未验证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杨金才(2022)虽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板块化融合,却缺乏实操案例。常晨光、周慧、曾记(2021)结合时事热点及第二课堂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样,尹晶(2021)的教学内容改革形式为确立文学英语新经典。杨永林、丁韬(2013)虽然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融入课堂思政,但是没有落实到如何设置具体教学活动上。刘秉栋、冯蕾(2022)构建以“X+思政元素”为核心的教学大纲来开展思政工作;彭康洲、魏玉兰(2021)认为高校英语教师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究思政课程融入教学的新途径,其不足是举例较为空洞、概括性较高,并且不够具体、切实。由此可见,虽然英语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大纲的设置,以及增强学生思政意识的理论方法的引入,但是没有完全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教学活动具体设置上。
所在学校在“英国社会生态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该课程顺应学校特色,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较多生态相关概念,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例如,介绍“地理”专题的教材中生态概念较强,思政素质培养体现极少,人文属性有所缺失。又如,介绍“经济与文化”专题的教材中人文概念较强,生态概念不够明显。总体来说,使用的旧版教材中人文属性和生态属性并未达成良好平衡。
综上,根据我国各大高校及所在学校英语专业“英国社会生态概论”学科的教学实施可见,教师并未以合适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并且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尝试另辟蹊径,从课程设计方面着手,运用PBL 教学法将课程思政融入“英国社会生态概论”。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指教师通过提出复杂且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知识与技能。PBL教学法已经在北欧、北美的学校被广泛采用。
通过在“英国社会生态概论”课程中设计真实、建设性的教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以下层面的思政能力:(1)能力层面:在PBL 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自行查阅并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英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创造实践精神、跨文化对比、批判性辩证思维等能力;(2)素质层面: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及中外价值观异同的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此外,通过运用PBL 教学法,教师可以更加专注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设计,这同时可以帮助教师“从‘个性化’视角出发”(王守仁2010),深化教学改革。
表1:第一章PBL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
1.教学准备
(1)教师层面。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授课内容,并利用各大权威平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本章中即有关CCUS 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本章节的授课内容;其次,教师依据授课内容编写相关的情境问题,如“炎炎夏日,空调成为解暑必备,而开空调不可避免地会向空气中排放CO2,如何处理CO2排放过多的问题?”等,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启发、引导他们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并整理学习资料,促使他们更广泛地感受、了解本课主题,即气候变暖的特点及原因。
此外,教师可运用“长江雨课堂”和“超星学习通”构建资源库,让学生自行观看电影《后天》,以及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等,从而使其深度思考,并撰写主题为减少CO2排放量的小论文。由此,教师在授课前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最基本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2)学生层面。
首先,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自由分组,从而提高合作能力。
其次,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了搜集资料,学生需要自主讨论并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传统研究方法如报纸、真实世界的实地采访记录及图书、期刊文章等,抑或询问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师教授、专家学者或环保组织的环保主义者等,新型研究方法即根据互联网统计出的数据分析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学生依照选择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并测试所搜集资料的权威性。如果资料有误或不够权威,学生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开始用批判的眼光质疑资料的权威性,并发展多方面技能,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辩证思考能力。
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搜集的资料,小组成员内部对彼此搜集的资料进行反馈,一同完成对情境问题的整理总结。这一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资料整理能力。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先展示北极熊在碎冰上无所适从的图片或视频,然后用情境式问题“北极熊的生存空间愈发狭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等引入本课主题。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重视,使其联想到应该进一步规范CO2排放处理的措施。
(2)引入主题后抛出问题,提出CCUS 这一概念并引出CO2排放源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鼓励和追问,然后给出答案:碎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过度排放CO2。
由此,教师提到课前布置的情境式问题“你认为CO2是从哪些地方排放的呢?”及“CO2可以利用在哪些方面呢?”等。
此外,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英国规范CO2排放处理的措施——CCUS技术。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了解CO2的排放源及利用方面,从而知道在CCUS 这一技术中英国科学家是从哪些方面获取并利用CO2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增强对外国文化和环境的思考。
(3)分好研讨小组并选择组长,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让学生分组演讲,目的是更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除按照小组顺序依次回答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荐,并强调展示回答的形式不限,从而使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总结及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交流所搜集的一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鼓励和追问:“What do you think? How do you know this? Can you tell me more?”在学生回答后,其他同学或教师对错误的回答及不完善之处进行纠正和补充点拨,最后提出“What is learned?”“How is learned?”“How your performance can be better?”等问题。
(4)总结并升华思政元素。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对CCUS 的流程作详细阐述。
其次,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强调课堂重点并总结,肯定及表扬回答得较好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回答的仍有不足的学生,从而加强他们对CCUS 这一工序的了解及真正掌握。
再次,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展示我国的环境治理策略,如“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教师再次提出环境保护对人与大自然的重要意义。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对“环保”这一概念产生新的认识,并提升社会责任感及人文情怀。
最后,教师布置有关CO2的课后作业任务,进一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重温并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反思
根据“TSCA 师生共同评价”(文秋芳2016)的概念,教学反思的过程如下:
(1)教师设计评估表,其中包含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收获等。评估表(见表2)不仅聚焦性更强,而且效率更高,能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教学评价的最佳选择。
表2:评估表
(续表)
(2)教师将设计的评估表分发给学生。
(3)学生首先需要按照教师提供的评估表进行自评,其次以先前分配的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和面对面交流。
(4)教师收集评价表,通过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4.教学反馈结果
本问卷共收集到76 份样本,数据统计结果见下图:
教学反馈统计图
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的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融合在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辩证思考能力、跨文化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思政素养。
“英国社会生态概论”课程是所在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色选修内容,是英语专业文学方向学生系统了解英国地理、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必修课程。在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高校各门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一背景下,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英国社会生态概论”成了重中之重。以PBL 教学法为核心,通过教师设计合理、真实、建设性的问题使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课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式学习的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融合在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辩证思考能力、跨文化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思政素养。下一阶段将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以PBL 教学法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促进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化教书育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