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飞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听说能力从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表达的流利程度及表达的可理解度、用词恰当、交际策略、文化理解和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层级目标描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坚持探索把以上层级目标落实在高考测评中,在经过十年的“人人对话”后,于2011 年正式把计算机辅助下的“人机对话”引入高考口语测评,俗称“广东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该考试在每年3月举行,每场考试时间30 分钟,试题由模仿朗读、角色扮演、故事复述三部分组成,满分是20 分(占总成绩的13.33%)。每年命制效度与信度一致的五至七套试卷,供考场上下午开启使用不同试题。
在推行“人机对话”高考听说考试的十几年里,测试对日常听说教学产生了巨大、正面的反拨效应,积极推动教师和学生为符合听说测试的要求,不断落实《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层级目标,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一线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听说教学模式,其中引入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听说教学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指在交际中对信息的获取及传递能力。然而,受困于大班额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听说教学活动如结对子对话、角色扮演、朗读文章、复述所听的内容等,难以就交际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即时、准确的反馈,只能给予一般性的点评,对于学生出现的易错点也难以在转瞬即逝的教学活动中记录下来。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与反馈导致学生对个人听说能力缺乏清晰的认识。除此之外,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缺乏对听说能力常态化的训练,即“英语课堂主要还是对阅读、语法、词汇、翻译等知识技巧的传授,而没有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常态化训练”(饶卫忠2020)。
因此,在教学缺乏自然语言环境下,学生常常找不到听说训练的搭档。倘若要在常规教学中实现听说教学的常态化训练,引入不断成熟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听说教学系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翁容2021)。
曾用强曾经组织人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计算机化考试虽然在信度上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在效度上与专家打分一致,具有较高的效度,测试是可行的(屈凌云、黄念念2017)。另外,计算机化的听说测试还能够细化、精准地测量学生听说方面的情况。例如,它能够通过语音转文字技术,实现对语音语调、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音段质量的评测,并且能够对语音完整性进行评测;通过语音模型分析技术,实现对音段质量及韵律节奏的评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语法及语义的评测。计算机对于学生精细的评价及记录,以及提供易错点的档案袋,给学生指出了清晰明了的努力方向,不断驱动他们弥补听说能力方面的不足。
技术上实现“人机对话”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大规模英语听说考试是人工智能听说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学环境与需求比计算机自动测评复杂很多,目前技术还做不到拟人化的反馈指导、拟人化的智能对话,以及虚拟现实的学习场景(魏思、吴奎、竺博,等2019),即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有效的听说教学目前还无法实施。因此,研究如何使用教材教学的同时,有机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利用词、句、篇朗读的即时反馈功能,在听力活动前纠正学生单词的发音错误,为他们接下来的听力活动搭建“脚手架”;利用系统为电子课本准备的备课包资源,根据学生情况,在听力活动前或听力活动后进行有梯度的教学活动,或者进行巩固听力活动的教学;利用“人机对话”系统情景问答功能,促进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避免人人对话的紧张与局促;利用课堂教学互动记录和分析报告,诊断学生的整体情况。在有效利用目前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不应放弃对知识疑点的清晰讲解,以及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
目前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听说课堂分为两种授课场所,一种是在电脑机房上课,另一种是在普通教室上课。机房配有一台教师电脑机、一台服务器、60 台学生电脑机。教师机负责控制学生机,教师登录系统,课前挑选并组建教学资源包,发放教学资源包供学生使用。在服务器安装听说软件,接收教学资源、上传学生听说答案包到系统进行评测。学生机配好头戴式电脑耳麦,相应安装好听说软件。这样配置的机房可以供师生上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听说课及听说测试使用。
在普通教室授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听说课,需要一台一体机或投影机作为投屏使用,将教师机连接一体机,安装听说软件,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答题器,可以录音或作按键选择选项使用,还需要一个接收器,以物联网的方式将答题器连接到教师机,课堂上时时接收学生的语音或听力答案,以便进行即时、精确的反馈。师生也可以使用平板,以连接局域网的方式进行教室内的听说课授课。
下面,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说明在日常听说课教学中如何有机融入人工智能课堂系统,为课本听说教学活动搭建“脚手架”,分解难度,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同时,在进行机器测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知识疑点,教师应暂停系统反馈进程,作清晰讲解。教师在有效融合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保证师生面对面地释疑、拓展知识内容。
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单元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太空探索的发展和价值;(2)听两次对宇航员的采访,并学习谈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3)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价值的议论文;(4)探索宇宙奥秘和了解太空探索成果。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单元整体教学如下(见下表):
课时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取对杨利伟的采访,谈论成为宇航员的条件了解成为宇航员的资格,以及在听中获取数字的方法2Reading and Thinking阅读关于人类太空探索历程的一篇文章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了解太空探索成果
(续表)
该单元的教材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循序渐进的5 个教学活动,分层级让学生从了解太空探索各个方面的事实(包括宇航员选拔条件、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到形成及表达个人对太空探索价值的意见。
本堂课听力材料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听取对杨利伟的采访,了解一些成为宇航员必备的条件,如身体条件、飞行次数、学历资格、工作经验等。这些内容涉及很多数字,学生应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教师应在课前制作资源包,放置在电子课本上,以便在上课时点击这些辅助教材教学内容的资源(如图1 所示)。
图1:人工智能支持下课前制作的备课资源包
听前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在听中获取信息的兴趣,以及帮助他们有效地听接下来的内容。教材编写的听前活动为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国内外著名宇航员;第二,挑选宇航员的程序。对于学生小组讨论或结对子讨论,缺乏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师无法一一反馈。现在可以使用课堂答题器录音功能进行“人机对话”式回答,利用“人机对话”系统情景问答功能,避免人人对话的紧张与局促,使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选择职业讨论(见图2),可激发学生对各种职业要求与选拔的思考,以及对本单元关于宇航员话题的兴趣。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听说课堂中,教师可点击任何一个学生的录音答案,进行单独点评。
图2:人工智能支持下听前Free Talk
听前活动也可以在系统上挑选与接下来的听力内容相关的词汇让学生朗读(见图3),系统即时评分,并准确反馈哪个单词的读音大部分学生读不准确,然后由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纠音,示范正确发音口型。纠音的教学活动在大数据评测的辅助下应保留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图3:人工智能支持下听前单词朗读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进行教材听前活动前,选择以上人工智能支持下听前Free Talk 或者人工智能支持下听前单词朗读,并在获得数据评测后,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交流。
教材编写的听中活动有三个:第一次听判断对错;第二次听填入数字;第三次听列出成为宇航员的资格清单。教师可根据学情,在这三次活动前进行听后选择的听中活动(见图4)。学生使用答题器,选择正确选项,系统即时评测全班学生答题情况。教师马上能看出听力内容哪部分造成听力困难,并截取该部分内容让学生重听,或者给予提示。
图4: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听中活动之听后选择
听后选择能降低学生作表述判断及填空的难度,为教材听中活动搭建“脚手架”,并且在人工智能支持下,教师能够精确地了解听力内容哪部分造成困难,从而进行有效的指点与辅导。
教材编写的听后活动为结合所听内容,结对子讨论“是否想成为宇航员,并给出理由”。对于所听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角色,对照文字朗读一遍(见图5),加深对所听内容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结对子讨论作铺垫。
图5:人工智能支持下听后角色扮演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角色扮演可以选择个人PK朗读录音评分,或者分小组PK 录音评分,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人工智能课堂系统的推动下,实现常态化的听说课教学训练,能为教材编写的听说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脚手架”,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教学。在机器测评获取大数据下的即时、精准的课堂反馈的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知识疑点,教师应暂停系统进程,作清晰讲解。也就是说,师生面对面交流在人工智能课堂上依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