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帅
摘 要:伴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以及新高考政策的全面实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起“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落实教育改革指导思想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和对现状的调研分析,之后结合一些教学案例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研讨与分析,希望所述观点、建议以及教学案例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以往那种“教、学、评”相互分离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教学要求。对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引,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视角出发,探索“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学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学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不仅对落实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使之间的角色定位以及交互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师要将教学主导地位交予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高质量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从教学引导者、合作者与推动者的职能定位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各种生活化教学场景,或者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将所学知识进行个人素养转化,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与提升,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1]。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在教育改革的带动之下,高中数学教师队伍都学习了以生为本、核心素养教育、因材施教等新型教学理念的内涵,领会了教育改革精神。但是,仍有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够及时,也不够彻底,以致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时,存在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心把控不准确、教学流于表面形式等诸多问题,令“教、学、评”一致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凡是存在上述问题的教师,他们普遍认为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外加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其凭借自身主观判断,认为组织“教、学、评”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但是在丰富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形式的过程中,难免会脱离课本,从而造成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上的浪费。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直接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并且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后习题,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题海战术”,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锻炼与提升。即便有些高中数学教师组织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活动,但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浅显、单一,甚至流于表面,并没有涉及“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氛围还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均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彻底这一问题,在教学评价环节同样得到明显体现。比如: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卷面分数,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在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的进步,错失了很多给予学生赞赏与激励的机会,更没有采取多种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致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生成速度较慢,难以应对日渐提升的学习压力,致使厌学、畏难、消极等负面情绪迟迟无法得到有效调节。基于上述教学问题,不仅无法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指导精神,教学成果无法达到理想程度,还不利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难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设计
借助“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可以达到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效的目的,但是,需要教师按照“目标—教学—评价”这一顺序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合理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直接决定着教学重心、教学方法以及整体实施进度。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学生在参与过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既要充分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又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还要具备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实践技能,使核心素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提升[3]。例如,在“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背诵记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机械性地套用公式,因此可将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生活实例深刻感知什么是分类变量,而且清楚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发展逻辑推理素养。2.利用2×2列联表的方法和等高堆积条形图的方法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发展数据分析素养。3总结出统计中常用方法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具有关联性的步骤,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这样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其次,编制教学計划。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考虑如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流程。比如: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明确需要创设何种教学情境,采集所需多媒体教学资源,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制订课堂教学时间表等,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把控,确保教学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教学目的顺利达成。另外,还要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迎合学生的兴趣喜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内在潜能,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创造必要条件[4]。比如,上述的“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这几点:1.从生活实例出发,在真实案例里渗透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2.合理使用计算机工具探索问题,在绘制等高条形图时,借助信息技术作图,事半功倍,省时省力。3.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复杂计算,让学生专注于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最后,找准“教、学、评”的契合点。教师在制订教学实施计划时,既要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要点与难点,采取有效手段化解教学难点问题,还要善于找准“教、学、评”三个环节的切入点与契合点,确保三者无缝对接与相互促进。比如:是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教学评价,如何在教学与评价之间进行切换,教学与评价时长控制等。只有同时做好以上设计,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优势所在[5]。
(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策略
在2020年最新修订的高中数学新课标当中,明确说明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要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需求角度出发,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对此,需要教师在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长期占据着教学主导地位,在一节课当中很少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就会导致课堂氛围陷入死气沉沉的境地,除了那些对于数学学科具有极度偏好的学生以外,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中,有些学生甚至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对此,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交予学生,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对各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灵活与合理利用,势必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升。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刚升到高中,对于抽象的概念接受程度不高,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微课教学,让那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以直观、可视、动态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这门深奥难懂的学科。另外,还可以借助体育运动、天气、交通等方面的生活实例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常识对“函数的概念”相关知识点进行诠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函数中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这三个要素的理解与认识,又让学生认识到函数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内在学习动力,启发自主学习意愿,能够全身心投入各类数学学科活动当中,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融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获得同步提升,还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品质。
(三)“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价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需要教师注重评价方法创新,时常反思评价效果是否有效,确保教学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深入理解教学评价的内涵。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同时具备多重意义,比如通过教师的表扬与赞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生成学习动力。因此,只有当教师理解评价的内涵之后,方可对其做到合理运用。比如: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考试分数。当分数理想时,叮嘱学生不要骄傲,考虑如何更上一层楼;当分数不理想时,切忌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学生,帮助生成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师生共同查找问题的原因,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使学生找到目标感与方向感,努力迎头赶上;对于那些在考试成绩上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着重给予表扬,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给予充分认可,鼓励其再接再厉,不断超越自己。其次,及时掌握教学评价的时机。在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下,考试是主要的评价途径,而分数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渠道单一,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客观,而且在评价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容易错失很多激励学生的大好时机。因此,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下,考试和分数不再是主要的教学评价载体,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回答教师提问或者小组合作时的积极性、向教师请教问题的次数、作业完成质量、字迹工整程度等均可以是教学评价的要素。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近期学习状态,及时捕捉到学生的些许进步以及身上的闪光之处,找到恰当时机给予赞赏和表扬。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难度上有梯度的若干选择题,让学生利用希沃反馈器作答,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及时说出类似于“太棒了”“进步很快”等激励性语言,让学生第一时间得到正反馈,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立志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难度大的问题时,比如:用导数方法研究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这种场景适合延时性评价即教师不在第一时间做出判定,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分析论证自己的想法;在课后,認真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拍一拍肩膀,对学生说:“老师看好你,继续努力!”当学生解出一道难题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还可以给那些进步速度快、进步幅度大、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奖状或者奖品,以示鼓励。
四、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优化路径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及时学习和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确保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其次,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成果是否有效,时常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同时,注重开展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实践路径。最后,教师要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策略,力争使“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优势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结束语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针对自身职能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努力搭建起“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加桢.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实施策略[J].高考,2023(2):126-128.
[2]卢瑞庚.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教学评”一致[J].广西教育,2022(35):82-85.
[3]徐玉燕.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探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3):79-81.
[4]李金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高考,2022(25):137-140.
[5]沐方华.“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J].数学通讯,2022(16):8-11.